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当代青年婚姻家庭的非道德现象 ,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探讨了治理非道德现象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空间转向"的发轫者,其空间生产批判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审思中出场的,并具体批判了资本异化现象、日常生活异化现象和生态异化现象等三种常见的空间生产引起的社会异化现象.在资本异化现象批判上,批判了资本增殖和技术理性主导的空间生产引起的异化现象,号召打破空间生产资本化引起的空间僵化...  相似文献   

3.
李林 《求索》2008,(5):187-188
戏说历史电视剧现象是一种新的传播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进入到了一个以电子传播为特征的大众传播时代;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它贯彻着大众传播消费主义的意图,其传播过程是营造了一个“虚拟环境”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迎合了受众“使用与满足”的需要。戏说历史电视剧现象传播的负面效应该引起创作者和传播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论述了赛义德现象的各种表征,并在此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深入辨析和界定赛义德现象,从而为学术界理解赛义德热和赛义德现象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田里  杨懿 《思想战线》2013,39(1):89-93
旅游后现象是旅游业衰退乃至消亡后对旅游目的地系统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和伴生现象的综合表现,是旅游影响在旅游衰退期乃至消亡期的特殊表现形式。旅游后现象理论是关于旅游业进入后旅游阶段的主要理论,其理论体系内容包括了旅游后现象概念解析、旅游后现象识别、旅游后现象成因、旅游后现象评估、旅游后现象预警和旅游后现象管控六个方面。旅游后现象理论的提出和研究的深入,对于完善旅游理论体系、创新传统旅游理论、引导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最美现象"是公民道德建设领域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蕴含的道德内涵是"善"和"向善"。此现象的出现,掀起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热潮,强化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共识,夯实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信心,提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范例,有力地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最美现象"也给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一些启示,如要突出公民的主体地位、要注重新媒体的作用等。而更多"最美现象"的出现,则需要社会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俄罗斯学者对于当代俄罗斯大学生兼职现象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俄罗斯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兼职的领域,从一种新的视角(工种与专业的融合、兼职与出勤率的冲突)审视了兼职与学习的关系,并关注了俄罗斯社会对于大学生兼职现象的评价。对于了解俄罗斯大学生的兼职现象并对国内大学生兼职现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探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现象,认为这种非正常死亡现象是当前高等教育所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些严重弊端。笔者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解决当前不断增加的非正常死亡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中北部农区松柏增多、榆树类树木减少这一现象,该文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从生态角度阐述了这一现象在淡水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了遏制这一现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介绍社会性懒散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现象进行了界定─—在群体条件下,个体工作绩效下降的现象。并区别了与之相似的现象─—社会促进。概述了前人对该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提出了在今后研究该问题时应考虑的变项及注意的问题─—群体、工作性质与难度、酬偿结构、年龄、研究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1.
田军 《人民公安》2006,(9):19-19
拙文《城市公德的软肋》载于本刊今年第5期“读图”栏目,只说了两种常见陋习:随意横穿马路现象和偷井盖现象。有读者来信说,现实中何止这两件,对照“八荣八耻”,丑恶现象多了去了,真该好好挖苦挖苦。那好,笔者手头上正好有四幅漫画,说的正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违社会公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的新闻娱乐化现象以及学界的主要研究观点,认为新闻娱乐化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市场需求,难以片面进行否定和衡量,同时提出了对于此种现象和其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3.
网络恶搞文化现象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榕  周清平 《求索》2011,(4):131-133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超越时空性和随意性导致网络恶搞文化现象的兴盛,网络为恶搞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发展内在动机。大众的恶俗灰色心理在网络恶搞文化现象中得到无监管的淋漓表达,促狭的人类心理构成网络恶搞文化现象发展的内在心理动因。当前大陆三元鼎立的文化格局为网络恶搞文化现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网络恶搞文化现象僭越了中国政治界限,侵犯文化版权,宣扬恶俗趣味,瓦解稳定的伦理规范,解构艺术文本,大众文化逻辑过度延伸导致网络恶搞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对之进行审慎的分析和有力的监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程希 《八桂侨刊》2009,(3):23-26
本文根据“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系列研究报告的有关统计数据,概述了近年来中外国际科学合作中的“华侨华人现象”,着重说明了该现象在中美科学合作中的反映和作用,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佑武 《求索》2005,(12):142-143,51
人权问题的两重性包括客观性与主观性两个方面。客观性是指人权现象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人权意识的主观性。人权现象是人权意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权意识是人权现象在意识领域中的映像。人权现象具有客观性,但有些人权现象也具有主观性;人权意识具有主观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人权与人权概念是人权现象与人权意识中的核心问题,二者辩证统一。人权问题的两重性揭示了人权法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城市化、网络传播及文化断裂等角度,分析了"抱抱团"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了"抱抱团"现象所折射出的当代青少年的媚洋心态、社会逆反心态及追新求奇心态,最后就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黄旭 《前沿》2009,(13):175-177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文学政治现象。笔者通过细梳托克维尔在该书中对文学政治的叙述,提出文学政治现象产生有其独特的背景及其特征,并概括了文学政治对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守道德规范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 ,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 ,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 ,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 ,探讨了我国尽快消除道德失范现象的基本途径 ,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汪开庆  王彦铭 《前沿》2012,(9):178-179
《金陵十三钗》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并没有影响这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这是一种现象。张艺谋电影现象是20年来一直受到大众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文化高温现象。本文把这一现象放在宏观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出张艺谋现象并不是个人创造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建构的结果。其中投资者提供了经济资本使张艺谋得以进行艺术电影创作,成为艺术电影品牌并为他商业电影创作带来巨额投资。本文作为张艺谋电影现象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内卷化被用于解释"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后,尤其是借用到社会政治领域,出现了明显的泛化和滥用趋势,阻碍了对中国社会治理与变迁复杂现象的理论洞察。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内卷化概念在几次跨界使用中所发生的质变,理清内卷化原本所指称的变革现象,并通过解析基层治理中"改而不变"现象发生的不同动力源,试图说明当前基层治理中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须用新的理论概念来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提示了进行理论再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