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包含了深刻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这一社会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基础,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效率的追求是一致的;它又将人视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标志,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公平的追求是一致的.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效率公平观呈现出内在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要求.为实现这一要求,需要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企业是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细胞,企业的社会责任密切地关联着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中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社会的稳定 ,改革就难以顺利地进行 ,发展也难有成效。新世纪初 ,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如何维护社会的持续稳定 ,是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也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学术界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问题有过不少的讨论 ,但进入新世纪后 ,这一问题是否会出现一些新内容 ,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是否具有新意义 ,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也许可以说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常论常新的问题 ,是个需要不断讨论、研究、探索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本刊组织刊登几位学者的文章 ,希望引起更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出发认识和评价私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发展私营经济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一唯物史观基本规律的要求,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这需要我们真正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正确认识私营经济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才能使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并进而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科技进步动力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一个新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长时期以来,在发展动力问题上,我们仅仅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这一认识是不够全面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使我们正确认识到,科技进步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从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封建制一般又分为领主制与地主制两个阶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但这决不是说每个民族都要经过封建领主制,这正如每个民族都不一定经过奴隶制一样,这仍然是一般矛盾与特殊矛盾 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能否突出这一规律的教学,是《社会发展简史》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发展简史》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这就要首先认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感觉这条规律模糊不清,没有很好地贯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没有使之呈现出一条醒目、突出的主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曾多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我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是重要的社会治理主体之一,发展社会组织是构建我国现代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但与国家对社会治理的要求相比仍比较滞后,仍需大力发展。组织权变理论认为,外部环境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变量,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组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产物,组织的发展道路没有最佳,一切视环境而变。这一重视组织环境的思想对现阶段社会组织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目前学界在对发展社会组织的研究中,存在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影响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对这一社会现象作深入的研究,认识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引导社会健康地向前发展。一、社会思潮的本质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历史唯...  相似文献   

11.
涂成林 《岭南学刊》2007,1(3):111-114
马克思创立的西方发展理论和东方发展理论,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整体构想的一部分。西方社会理论是这一构想的主体部分,而东方社会理论则是这一构想的延伸与支架;两者不是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体解剖”和对东方社会的“猴体解剖,”两者不仅有近亲关系,而且后者还是前者的逻辑派生物,二者的问题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历史观这一问题上,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完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主体、规律等方面提出了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受偶然性逻辑支配的,其动力是"话语"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其主体是多元主体而不是工人阶级。实质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交往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往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动态系统结构,它既包括人际、群际、区际乃至国际等多层次的交往,又包括社会沟通,社会互动,社会知觉、社会交换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交往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从根本上讲,社会交往发展的规律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社会交往的发展取决于或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其二,社会交往的发展时刻影响或促进社会的发展。 社会交往取决于或受制于社会的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篇著作中指出,小农生产方式不是使人们互  相似文献   

14.
黄加清 《前沿》2011,(3):68-72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动因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如果说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因理论是基础理论,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应用理论。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存在,那么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一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使命:一是发现自然的属性与人的属性,二是发展社会生产体系与社会需要体系。这一使命必然地要求科学地发展市场经济,这里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经济内在的首要的经济规律必然要求:只有市场经济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地实现人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 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基于社会 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关系到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百年大计。 节约型经济是优化发展的经济 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建设节约型 社会,要以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 济、绿色经济等为基础。否则,建设节约型社会 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个方面,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商品经济?这是因为:第一,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抽象的意义上看,商品经济是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的一种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社  相似文献   

17.
宗教和社会相适应、相协调其实是社会自身运动的客观规律。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自然不可能脱离这一客观规律,只是有的宗教能主动地自我调整去适应社会发展,而有的宗教则被动地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而已。没有哪一个宗教可以背离社会主流而能够长期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此,资资主义社会也如此,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自觉不自觉遵守的社会法则。  相似文献   

18.
张文元 《理论月刊》2007,(6):123-125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属性。这表现在:语言为社会服务,社会离不开语言;语言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出发,本文获得了对语言问题的一些有价值的认识与见解:(1)以便把语言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分开来。(2)以便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语言规范。(3)以便认识语言的多样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课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一、本课在初三教材中的地位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初三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这就要求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迭这一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是依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作用而发展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社会形态,它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入的一个高级发展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人类社会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又为人类进入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在社会管理方面付出努力,以维护社会稳定,这是世界化进程中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