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立艳  刘力 《前沿》2007,(8):151-152
女性主体意识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因素。妇女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要使她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建构她们的主体意识。其途径是改造社会环境、改造自我。  相似文献   

2.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网络主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着道德失范问题,其根源在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危机.本人认为,认知慎独的精神本质,发扬传统的慎独道德思想,从目的性与过程性两个角度加强大学生的慎独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无疑是化解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2,(3):61-61
卞桂平在《理论导刊》2011年第6期撰文认为,作为当今社会涌现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主体意识的消极样态难免影响到这一特殊群体内在潜能的有效生长。积极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健全的主体精神,对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警察意识是警察素质构成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对警察行为起着支配和调控作用。强化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合格公安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殷文洁 《传承》2014,(5):144-145
公安院校的性质和使命、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意识培养在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学生的警察意识培养成果是个别性突出,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可以从加大相关课程规划和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构建人性化警务管理体系、充实教育实践环节等方面探索加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调查涉及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学习动力、课余闲暇、心理情绪、交往恋爱、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高职学生思想特点与主体意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自主意识较强,思考问题更注重实际;注重个人内在心理体验与满足,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与人沟通观念正确,合作意识比较强;注重个人能力,正向的价值取向;自主意识较强与自主能力缺乏等特点。这些特点具有主导性与相对性,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犯罪现场勘查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勘查的质量与效率除了与勘查主体使用的勘查设备是否先进、勘查方法是否科学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与勘查主体是否具备良好的勘查意识紧密相关,因为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为了顺利完成现场勘查任务,实现我国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大刑事诉讼价值目标,在现场勘查时,勘查主体必须牢固树立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并案意识、效率意识和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接受者的接受效果,强化接受者的主体意识是提高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以人为本,但教育接受者主体意识的缺失依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二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正处在开始意识到独立自我存在的年龄段,主体意识的调动和发挥会产生双刃剑的效果,既有值得褒扬的成分,又有令人忧虑的因素,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促进其健康成长。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确立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是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警察意识包含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纪律意识、素质意识等要素,对警察从事公安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目前存在认识片面、培养效率低、形式和方法单一、校园文化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公安院校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生警察意识培养的特点,将其贯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深入研究其规律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伏春兰 《桂海论丛》2001,17(1):94-96
期刊编辑主体意识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期刊编辑工作的本质反映。是编辑导引期刊面向社会的能动的、自主的精神体系。期刊编辑主体意识有着能动思维、创造独特、选择多元、倾向鲜明、兼收并蓄、遵循规范等特点 ,强化编辑主体意识必须处理好编辑主体性与理性原则、主体性与法的制约性、主体性与群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赵力 《理论月刊》2002,3(9):29-31
对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标志着主体约束意识的觉醒,也标志着主体意识的成熟。人类社会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当今最迫切的问题是纠正主体活动在无约束的情况下继续运行。强化主体约束意识,它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当代文明乃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是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公安机关执法权威、公安民警身心健康的一个重大问题。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最主要的是公安机关自身因素。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特别是领导同志必须增强公安主体意识,在执法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战略高度重视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工作,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治理相对于传统统治模式或传统社会管理方式而言,其最核心的特质乃是公共权力主体多元化,政府和政府以外的各种社会力量均是有资格的治理主体,但是有资格的治理主体未必是合格的治理主体。有资格的主体要成长为合格的主体,其关键前提是该主体已经确立治理主体意识,这一意识包括三个层面:现代责任意识、现代理性意识、现代操作意识。现代操作意识是现代理性意识的基础,现代理性意识是现代责任意识的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如何让公民和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生成主体意识,治理主体意识并非自动生成,其最终确立需要坚持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共同推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吴静 《创造》2004,(3):11-12
曾有一位成功的男士对我说:看看你们,里里外外累死累活弄得自己疲惫不堪,何不回去守家,相夫教子.他主张女性不要参与社会活动,不要参与社会竞争,认为那是男人的事情.据他所言,男性将自己融入社会,将个人在社会上的发展看得高于一切,甚至于家庭.  相似文献   

16.
隋代有证可考的女性作家不多,然而其文学作品中的主体意识却极为凸显,并且具有普遍性,形成群体之势。应结合时代背景、思想文化环境、民族特征等,解释隋代文坛这一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史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是指教育史研究者对自身作为教育史研究活动全过程中的主体的自觉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史学术问题所做出的各种认识与判断。在教育史学界,对教育史研究者的主体意识问题一直缺乏关注。而教育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承认教育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教育史研究者主体意识的重要前提。教育史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史研究的水平。在当前的教育史研究中,如何增强教育史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呢?首先,我们应该重视主体修养的问题,这是加强自觉的主体意识的基础。其次,要有强烈的教育史学理论创新的欲望和行动。最后,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教育史研究者在从事教育史研究活动中的自觉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论女性的主体意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和男性都是有创造价值的人类社会的主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现代女性的主体责任,它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克服女性现有主体意识的矛盾,提高女性的社会参与程度与参与能力,发挥女性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9.
陈华 《理论月刊》2003,(9):134-135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传统伦理下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伦理下个体主体意识既有积极进步的方面 ,也有消极落后的方面。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建构新时期的主体意识 ,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对传统伦理下主体意识的现代改造 ,进而建构新时期的主体意识 ,以期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