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新学说理论认为,曾经创造了“东亚奇迹”的东亚模式是有特点的创新体系,但任何时期都不存在不随时代变化而因应变革的发展模式。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国际经济环境变迁有直接的联系,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东亚发展模式调整滞后的结果。以此理论视角重新审视6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作为东亚模式创新体系基本要素的“出口导向”、“政府作用”等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在时空背景发生巨大变化时,台湾当局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甚至反向作为,才使得台湾经济发生了由“奇迹”到“困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今天跟其它东亚国家有很多不同.但这不能改变潜在金融危机的存在,而只能决定一旦危机成为现实.中国可能与东亚国家发生危机的方式和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时所使用的外贸战略一般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战略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两种战略也都有成功的例子。但纵观各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要根据本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战略。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各国经济正迅速的融为一体。我国加入WTO已三年有余,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以开放为主题的世界。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原有的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贸战略有必要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奇迹的成因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奇迹” 对于“东亚奇迹”和“中国奇迹”,赞赏者有之,诟病者也有之。纵观历史上各种经济“奇迹”观,衡量一个经济体实现了“奇迹”的最基本指标不外乎以下几条:一是应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二是较高经济增长应持续了较长时段;三是较高经济增长应较为稳定;四是经济增长中应存在技术进步(包括技术效率的改进)的一定甚至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黄大慧 《人民论坛》2020,(4):118-121
东亚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符合东亚各国的利益。尽管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与进展,但已经取得进展的贸易投资合作和金融货币合作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仍然面临机制和制度化建设明显没有赶上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展与需求,加强机制整合是推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模式问题,我认为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不在经济领域。有人说正因为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样看问题只是看到了中国奇迹的表象和起因,没有深入到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从比较的视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搞了市场和开放型经济,为什么没有取得中国这样的奇迹?所以,  相似文献   

8.
马光远 《同舟共进》2011,(12):15-16
中国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左右,正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过去30多年,中国走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而这种以“摸着石头过河”著称的改革形式,近年来又被冠之以“中国模式”,并被广泛讨论。作为一种与“华盛顿共识”相提并论的模式,尽管“中国模式”一直没有很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但这并不妨碍各界对它的赞扬或批评。特别在今天,当中国的改革再次站在十字路口面临方向性选择时,对中国改革开放33年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寻找改革新的共识和突破口,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处于东亚,东亚地区在我国周边安全总体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东亚地区是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同时也是国际安全问题最为敏感、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均视东亚的区域战略为对外战略的重点之一,因而使东亚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区域.把握大国东亚战略的走向,对于我国采取有效对策,营造和谐东亚氛围和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事实证明,在一个机会公平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承受很高程度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而在一个机会不均等的社会里,只要收入差距稍有扩大,人们就会产生仇富心理,进而要求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不恰当的干预,因此导致社会激励机制的消失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忍丽 《新东方》2007,(2):52-56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其进展缓慢,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  相似文献   

12.
苏全有 《求索》2014,(6):160-164
“东方病夫”亦称“东亚病夫”、“远东病夫”、“亚洲病夫”、“亚东病夫”等,其中前二者最具代表性。1896年舆论界最早提及“东方病夫”,对此通行的观点多以讹传讹。从清求到1930年代求,“东方病夫”广为述及,之后“东亚病夫”则远远超过了“东方病夫”。造成这种变化的啄图,与土耳其及其凯求尔改革有关。凯求尔改革直接导致国人认为土耳其脱去了“东方病夫”的帽子,从而更多的以“东亚病夫”与中国相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东亚病夫”取代“东方病夫”,占据了统治地位。“东方病夫”几乎被遗忘,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13.
黄文虎 《群众》2012,(12):16-18
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这十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又一个快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以年均10.7%的速度递增,从全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愈益增强。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这些历史性深刻变化,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中国奇迹”。许多人都在深入探究,产生“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直被世界称之为增长的速度奇迹.但是只有速度的增长奇迹,并不等于公平型共享型的增长.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实质上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的缩影.当前的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也威胁到了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制度创新,消除分配不公,改善分配关系,推动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实现真正的中国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5.
过去十年东亚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地区经济一体化积蓄了动力。2001年后,WTO框架下的“一国四席”地位,为两岸四地的经济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004年1月生效的大陆和香港的紧密经贸关系安排(MainlandandHongKong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CEPA),表明中国“四方一体化”迈出了第一步。从近期看,由于台湾当局的政治干扰,两岸在制度化安排层面存在障碍。但从长期看,两岸四地间逐渐建立一种要素无障碍的自由贸易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提出面对“后危机时代”的课题,降低“转型成本”需要亚洲共同的合作和努力,“两型社会”建设应该成为“东亚合作”共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蒋慧 《时事报告》2006,(4):45-46
韩国政府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推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和贸易立国战略,自80年代以来又推行技术立国战略,加强研究开发某些尖端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建立新兴产业。通过各个战略的实施,韩国的产业结构已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过渡。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末乘车蜀中,经过古老的马牧河边广汉南兴镇三星堆村,探寻三星堆遗址,恰逢闭展。20余年后在成都邂逅三星堆发现者燕道诚的后人,在他的带领下复归三星堆博物馆造访。  相似文献   

19.
东亚“四小龙”工业化进程中工资水平的决定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四小龙”以其工资水平较低的优势,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起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短短的20—30年间使经济得到起飞。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工资水平有了较大的上升,这使劳动力相对优势减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影响。为此,东亚“四小龙”又不失时机地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始终保持在较高的发展水平。可以说,在东亚工业化进程中,工资机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浙江人均 GDP一举突破3000美元,为"十五"发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标志性数据的实现.意味着我省就地区经济实力而言,已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迈入了初步现代化的门槛。然而,人均 GDP3000美元的背后,究竟包含了哪些实质性内容?给未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变化?相信对其的深度解读,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数字所传递的信号,为我省谋划高起点上新一轮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