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只有重视对校园文化功能的研究,才能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育人质量。 一、重视校园文化的功能 德育环境是指学校为形成和发展青少年思想品德而有意创设的情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有校园建筑、校舍布局,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的布置与管理,运动场的设置,校园绿化、校舍管理等。精神环境主要指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舆论导向、校风和传统、学术气氛、人际关系、教学秩序、规章制  相似文献   

2.
<正>育人为本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人才培养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作为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教育组织,公安院校应当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训练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合作育人等方面不断强化育人功能,把育人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渗透到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3.
育人为本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人才培养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作为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教育组织,公安院校应当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训练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合作育人等方面不断强化育人功能,把育人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各环节中,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4.
范德华 《思想战线》2011,(Z1):357-360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学校文化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学校文化实施体系的两个方面。学校文化的内容主要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创造校园文化育人条件;创建优良校风,改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规范管理机制,提供学校文化育人保障;优化人际关系,创设学校文化的育人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形式;确立学校精神,凝聚学校文化"魂"的力量几个方面。学校文化的实施主要有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沙洋县城关黄家山,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学校是荆门市和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市和省“园林式学校”、省绿化美化百佳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化四百佳单位。校园绿化美化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增强绿化意识 开展全员行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它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育人“小气候”。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校园的绿化美化就是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优美的环境一旦形成,就必然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造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小气候”,为学生精神文明的养成打下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为此,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时要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家庭和社会开展紧密合作,统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劳动教育资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打造劳动育人“聚能环”。1.家庭是基础,劳动教育须日常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环境的影响。催人奋进环境,能激励人进取;腐败颓废的环境,能诱使人堕落。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的育人功能,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优美的校园环境,能让孩子们在爱美、护美、创造美等方面形成好习惯把四中建设成为能突出体现环境育人功能的"花园式学校",是历任校长孜孜以求的办学方向。近年来,学校争取各级政府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新餐厅建设工程、教学楼改扩建工程、校园整体美化改造工程、学生宿舍楼改扩建工程等一系列工程,使办公、教学、食宿、图书阅览、文体活动等得到保障,满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网络运用于高校校园生活并成为重要载体,是高校校园管理的需要、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学生情感沟通的需要。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在校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深入调查网络载体在高校校园生活的运用,对把握网络条件下学校育人环境的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校园人际环境是在学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创设和形成的,它具有动态性、渗透性和可塑性特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情绪和情感的培养、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心理健康以及社会承认度都具有重要影响.优化校园人际环境不仅需要强化学校育人功能,也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安全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演练,关注细节,狠抓落实,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凝聚人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展示形象、推动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安大学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公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重要精神财富。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学校从自身建设发展实际出发、打造具有浓郁警营氛围育人环境的具体要求,也是学校立足新时期公安高等教育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李琳  张慧 《前沿》2014,(23):123-124
雷锋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观,它主要包括奉献精神与钉子精神等。弘扬雷锋精神,对校园育人软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雷锋精神与学校软环境建设的良好融合,无论是在增强学生适应能力还是形成各种价值观念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校要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等作为着力点,搞好弘扬雷锋精神与学校育人软环境的融合,使之发挥出巨大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7,(1)
校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在校园建设中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发挥校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在园林化建设中,应融合各个办学时期历史,营造学校的历史文化环境与氛围,从而继承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增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凝聚力,构建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校园。  相似文献   

14.
汤林平 《当代广西》2010,(12):42-43
五月,一个绚烂多姿的季节,无论你走进灵川县九年义务教育的哪一所学校,迎接你的是团花簇锦、姹紫嫣红的美丽校园,是整严有序的教学环境,是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灵川县在全区率先推行城镇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县学校实现了育人环境“四园”、教学设施“八个统一”、学校管理制度化、校长队伍专业化、办学理念特色化、办学条件均衡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铁  程润华 《公安教育》2000,(2):21-22,16
在人类教育史上,教育是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的途径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及环境育人等各种形式实施的。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环境教育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育人方式。 早在我国春秋时代,荀子在《劝学》篇中就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蓬是一种干不直多枝叉的植物,涅是一种可做黑色染料的石子。这里荀子用蓬与麻、白沙与黑石的关系说明:要做个有学问的高尚的人,必须选择好的居住环境,必须与正直的人交朋友。 环境教…  相似文献   

16.
汪风涛 《新东方》2006,(9):31-33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反映师生共同的信念追求和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且具有“培养什么人”与“如何培养人”的精神特质和校园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观念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育人功能,优化育人环境,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宿舍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宿舍管理显现出育人功能,本文对宿舍管理育人功能不足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高职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学校的环境是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环保网上的一个小网眼。环境与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环境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教育为环保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恩施高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一直渗透环保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建环保学校,坚持环境育人理念,注重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活动中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合肥市对三十岗乡留守儿童的调查,阐述"留守"对当地儿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建议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优化社会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20.
信阳师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有力举措、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益实践、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重要支撑来认识,切实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在学校落细落小落实。顶格建立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