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冷战后日本联合国外交中的ODA外交。  相似文献   

2.
经济外交是日本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强项,政府开发援助(ODA)是日本外交传递价值观和实施外交政策的载体与积极手段,是其外交战略的重要支柱.随着国际环境与国内条件的变化,日本外交目标与战略视野逐步超出亚洲地区而扩至全球,日本ODA的核心理念也发生转变,战略援助成分增加,作为综合安保的手段,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直接挂钩.日本对非援助外交经历了从重亚轻非到经援铺路、政经并举挺进非洲的演变过程,具有保持与国际援助潮流同步、牵制中国对非外交、保障能源资源供给战略安全、谋求实现“入常”政治大国梦等方面的政策意义,是考察日本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归泳涛 《外交评论》2012,29(6):127-140
进入21世纪,动漫不仅成为日本产业振兴政策的重点领域,而且成为日本政府推行大众文化外交的重要工具。促成这一政策动向的除了日本动漫本身的魅力外,还有近年来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在国际关系中的兴起,以及日本在国家形象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当前,日本外务省正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动漫等大众文化外交的战略规划和统筹。同时,日本国内也存在对动漫外交的批评,认为动漫的国策化贬低了文化的社会功能,容易助长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小泉纯一郎在日本政坛创造了又一个长期连任首相的纪录.但是在此后三年的后小泉时代中,自民党政权的内阁支持率持续下降,首相、自民党总裁人选频繁更迭.党内派阀组织结构分化组合,经过几次选择和内阁重组,派阀解散不但没有继续,派阀政治的影响力反而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巨大,即使经济停滞二十多年之后今天依然如此。但是政治舞台上,日本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侏儒",即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想要赢得政治地位并最终实现正常国家,但依然难真正有所作为。这种外交困局除了其战败国的身份外,还有如对自身身份的迷惑、经济的衰退引起的内部矛盾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大国抱负与小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历史恩怨都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日本对华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公共外交就成为重塑其在中国的形象、重新赢得中国的理解与信任、促使中国奉行符合日本利益的温和政策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与文化交流、经济与文化援助、外向型的文化教育、对华宣传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对华公共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受其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加之受两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发展战略等方面矛盾的掣肘,日本战后对华公共外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日本能源外交决策体制由“行政中枢系统”、“智库咨询系统”和“情报提供系统”三个要件组成.日本借助能源外交政策及其实践,渐次构建完成了由“八大能源向度”组成的全球化能源供应体系,实现了全球化能源配置.日本在能源外交领域决策主体的模糊性、推进主体的“官民并举”、具体策略的综合性、外交立场的独立性、国际合作的广泛性等特点,在规避、弱化、稀释、分散、对冲和舒缓“流量约束”及其“六大风险因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未使“能源约束”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在应对能源危机中还使日本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免疫力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8.
积极扮演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有效参与东亚的功能性合作,是战后日本东亚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对外政策工具的视角出发,对日本在东亚地区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历史背景与战略考量进行简要梳理,从战后国际环境和日本国内经济社会变迁中追根溯源,分析其动机、资源和手段之间的互动辩证关系.在特定的战略制约下,创造性地利用已有资源,从而在既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外交存在感,这既是吉田路线以降诸多日本外交战略倡议和政策主张的基本内核和共通之处,也是指导战后日本在东亚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战略初衷.在实践中,日本通过国内“善治”经验的外化、新的安全理念和治理理念从国内到区域层次的映射与推广以及官民并举、多元行为主体协同参与等方式,在地缘政治制约、历史心理牵绊下较为有效地开拓了战略空间,改善了双边认知,增强了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早期日本对非外交主要出于经济考虑,并且非洲在日本外交议程中处于边缘位置。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非洲在日本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显著上升。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政治大国战略,对非外交便开始在这一框架下进行,不再限于获取资源和市场。ODA(官方开发援助)是日本对非外交的基本手段,并形成了官方主导、民间为辅的机制,而"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是其主要平台。目前,日本全面重视和参与非洲事务,并且把实用主义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为其政治大国目标服务。受制于自身与国际因素,日本对非外交的实效不应被夸大,但它对中非关系仍构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前原外交”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外相前原诚司在位时期的日本对华外交使得新世纪好不容易处于"暖春"状态的中日关系再次跌入低谷"。前原外交"的背后有复杂的原因,它与前原诚司的政治经历、政治作风、对华政见及个人野望有关,与日本国内政治需要以及民主党外交经验的缺乏有关,与日本民族主义情绪及日本右翼对此的不断鼓吹有关,与鸠山内阁留下的政治外交的"负面遗产"有关,与日本民主党一直所持的对华"军事担忧"有关。"前原外交"使中日关系紧张和消极的同时,还产生了其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召堂 《理论前沿》2002,(23):38-39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非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化经济强国,其经济发展轨迹,有很多可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主要特色,都值得重新审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信贷制度在从计划信贷制度走向市场信贷制度的过程中,信贷功能逐步由单纯的、从属于财政的货币分配角色向资源配置和融资功能回归.对应于信贷制度的变迁,中国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也由行政性信贷配给逐步向市场性信贷配给转变.这种转变直接影响银行信贷结构、信贷规模的变化和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理解中国信贷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是了解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微观运行与宏观效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规定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的外交职权、公民涉外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研究外交的宪法原则对于我国依法外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立群 《外交评论》2009,26(3):18-2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创新。中国外交的这种创新发展,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虽然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始终存在,但是中国外交实践不仅极大地缓和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负面评价,而且还给亚洲地区及全球体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外交的国际定位,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对自身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或位置的基本看法和评估。历史、国内、国际、个人等层次都是分析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定位的形成与嬗变的关键影响因素。将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纳入对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定位衍变的诠释中,并以此将整个1949年后的中国外交历史贯穿起来,可以总结出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定位的变化特点是:历史上的大国情结与现实物质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始终存在;由结盟外交转向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由体系外革命性国家转向体系内现状性国家;强意识形态转向弱意识形态;理想化、传统化转向务实化、国家化。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的角度看,美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信仰。“他者”文化是美国的特有文化,内容来自于美国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经历。“他者”文化崇尚战争解决方式,坚持非友即敌的认同标准,对美国的外交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前后,美国介入国际冲突的行为选择就具有鲜明的“他者”文化的特点。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加,“他者”外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的总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青少年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青少年思维方式从宏观、抽象转向微观、具体;人生目标从崇高、理想转向现实、世俗;价值取向从单一、社会本位转向整合、兼顾个人与社会;价值评价从严格、绝对转向宽容、相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盲目、服从转向理性、参与;学习观念从积极、求知转向复杂、实用;职业选择从单一、社会要求转向多元、个性;网络使用从好奇、敬畏转向接纳、平常.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少年思想观念呈现出整合折衷、理性务实、开放宽容、多元流变的特点,呈现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盲从走向理性、从浮躁走向平和、从片面走向整合、从怀疑走向理解、从独立走向合作、从独善走向参与、从回避走向担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周期。60年来,中国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交方面的变化只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对共和国时期外交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学者们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对外格局的演变等等已是人们熟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简要地可以概括为“五化”,即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现代化,教育原则人性化,教育内容科学化,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公共外交。公共外交需要对接内外话语体系,提高话语权。适应外国受众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对外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汉英词汇翻译中要遵循“听得懂、易理解”原则,做到准确理解语言现象,理解逻辑关系,理解原文涉及到事物的内涵。通过音译、直意译、注解等方式进行有效语言沟通,更好地传播中国内外政策、塑造国家形象,推进公共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