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包括对死缓累犯限制减刑、扩大不适用累犯的对象和扩大特殊累犯的范围。这次修改有宽有严,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正确理解、准确适用修改后的累犯制度,同时,也应看到这次修改也存有一些缺憾,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陈伟  谢可君 《青年研究》2015,(2):48-57,95
现行刑法取消了未成年人累犯规定,使未成年人避免了累犯标签与法定从重的不当后果。但立法修订是否得到实践层面的积极回应,未成年人犯罪在累犯废除前后有何差异化显现,需要我们透过实践适用予以检视。基于刑法修订前后181个案例的实证分析,揭示出取消未成年累犯对其再犯并未呈现负面影响。应当在未成年累犯废除的整体精神之下,认真对待该修正在司法适用中存在的不协调之处,把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宗旨推行到底。  相似文献   

3.
陈伟 《青年研究》2006,(8):21-26
未成年人能否构成累犯,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规范学上的累犯作为一项制度设计,有其自身的价值与使命,未成年人与累犯是否契合需要从实质内涵上加以考察。由于受未成年人自身特点、保护未成人年一贯精神、刑罚目的性、刑事政策等价值追求所影响,应该以未成年人不成立累犯为原则、以重构后的特殊条件为例外,这是结合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并且基于价值冲突权衡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4.
叶巍 《行政与法制》2002,(1):47-48,14
被告人刘某,1996年11月因犯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1998年10月刑满释放。嗣后被告人仍不思悔改,经常收听境外及港台地区电台的反华广播,并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政权始终持敌视态度。1999年12月,刘某在四川攀枝花市写成标题为《千年论中国》的文章并向境外6名记者投寄,同时要求后者进一步向海内外扩散宣传。  相似文献   

5.
袁杰 《学理论》2014,(5):93-95
假释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一种措施,对于犯罪人员予以改造,同时鼓励和鞭策犯罪者认真改造罪过,在其渴望自由心理上给予正面刺激,促使犯罪人改过迁善,消除反社会性格,使其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假释制度仍然存在不足就其本身及其实际操作规程反映出一些问题如下:当前假释的实质条件不够明确;假释适用的具体情形不明确;适用条件过于苛刻;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存在漏洞。应采取措施如下:建立再犯预测机制;严格把握禁止适用假释条件;取消对累犯和暴力性罪犯禁止适用假释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制度     
《团结》2012,(3):32
制度的含义存在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一种由具体的人或机构制定的,用于规范个人或组织行为的、可执行的具体规则,也可能是由一系列具体规则所组成的整体,它是明示的,或宣之于口或落之于文。比如工作制度、奖惩制度、法律制度等;二是作为一种更加抽象的概念,用于抽象指代社会整体或社会的某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系,它是由明示的法律、法令、政策、规章、契约等规则和默会的价值信念、伦理道德、习俗传统、意识形态等潜在规则共同组成、相互作用所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它处于不断的或内生或外缘的演进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4,(7):31-31
<正>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当前,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注重抓好制度的科学设计,更要努力抓好制度的执行,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真正使反腐倡廉制度成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为此,建议:1.提高制度设计质量,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可操作性。一是提高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二是提高制度的稳定性、适应性;三是提高设计的公开性、参与性。2.优化制度执行环境,创建良好的制度落实条件。一是强化制度意识,形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预防为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环境管理制度,在不同国家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是具有预测性、客观性、专业性、可行性和强制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的基本精神;贯彻了环境法中的“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改变了传统的不科学的行政决策、方法和程序,有助于改进和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为公众基本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访听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信访听证制度是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具有监督、协调、预防、指引等功能。目前存在着适用范围不明确、信访听证组织机关和主持人缺乏中立性、办理与复核听证关系不清、信访处理意见与听证程序缺乏衔接、法律责任粗疏等问题。完善设计如下:一是放宽启动条件并划定必须举行听证的范围;二是由信访工作机构担任听证组织机关和选派主持人,并建立听证建议书制度;三是明确办理阶段经过听证的事项不再组织复核听证;四是设立群体性信访事项听证代理人和代表人制度;五是设置听证异议程序,明确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六是明确经过听证的信访处理意见的终结性效力;七是完善信息公开及其它信访工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2)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确立对保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问题及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得出善意取得构成要件如下:出于善意是前提;流转的财产是依法允许的标的物;通过交易而取得财产是构成要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刘贞磊 《学理论》2012,(11):103-104
表见代理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增强代理制度的社会效益,以及平衡社会整体利益等都极具意义。但我国表见代理制度仍有许多缺陷,完善建议有二:一是适当扩大表见代理的适用范围;二是选择权的适当规制。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7,(2)
户籍管理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功能:一是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对公民基本情况的登记管理,确认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证明公民的身份,便利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二是通过户籍登记为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包括治安管理在内的各项行政管理提供人口数据及相关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改革和完善区县党代会选举制度其意义十分重要:一是可以有效提升党内民主的运作水平,为人民民主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能够完善党的领导干部任职制度,有效遏止在使用领导干部任职制度,有效遏止在使用领导干部问题上出现的腐败行为;三是有利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对此,文章还提出改革和完善区县党代会选举制度的对策:一是创新选举观念;二是摆正选举制和任命制的关系;三是完善选举竞争机制;四是改革候选人提名制度;五是设立选举监督委员会。本期视点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从规模来看,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从强度来看,有强制性和需求诱导性之分;从速度来看,有激进式和渐进式之分.对一个具体的制度变迁,可能是整体制度变迁,也可能是局部制度变迁,这就存在强度和速度的搭配选择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制度变迁的组合模式和运用方式,并对每一种基本组合模式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政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制度权威建构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维护制度权威,需要对党内法规体系进行梳理规范,推进制度体系成熟与完善。制度运行要符合党的宗旨和核心价值,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形成有效的激励与惩戒机制,保证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难点是制度供给相对过剩状态下的制度供求非均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制度供 求均衡,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公共部门既以改革者的身份推进制度改革,又以被改革者的身份接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凸显和深化制度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内容和鲜明特点,也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在深化制度治党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一系列辩证关系: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关系,坚持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党纪与法律的关系,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破"与"立"的关系,坚持"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信任与监督的关系,坚持制度激励和制度监督有机统一;制度与道德的关系,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涵养党内法规制度。深化制度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党内法规制度短板,是深化制度治党、坚持依规治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08,(11):62-62
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事业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则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2003年我国开始专门研究文化产业的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党内质询是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一种监督活动,它为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提供了一个履行监督职责的平台,使党的监督权由虚变实,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而党内  相似文献   

20.
刘昊 《理论导刊》2021,(2):53-57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一制度自信蕴含于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中,内在地包含了历史选择的认同、利益认同、价值认同和国际认同的维度。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制度探索过程中自觉选择并实现认同的结果,这是制度认同坚实的历史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显著绩效,奠定了制度认同的利益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蕴含了制度认同的价值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比较优势及获得的高度肯定,彰显了制度认同的国际维度。从制度认同视角分析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