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文章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法律意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法律意识的途径;认为法律意识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基础,二者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努力建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孙璐 《理论月刊》2008,(6):66-68
市民素质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素质在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公德滑坡、市民身份认同等问题.可从典型示范、加强管理、增加投入、落实道德教育等方面加强市民素质建设,构建和谐城市.  相似文献   

3.
顾晖  颜素珍 《前沿》2005,(11):187-190
市民社会源自西方,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民主政治的推进,市民社会在我国的构建和培育有其必然性。针对市民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我国市民社会在构建和培育过程中应该确立一个模式,实现两大转变,推进三大改革,明确四个特点和坚持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4.
《浙江人大》2012,(1):48
为提高市民健康素质,杭州市围绕营造健康文化、保护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产业、构建健康社会六大建设任务,大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5.
大连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社会化,不断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创造力,从而为和谐大连的构建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推进城市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不懈努力,正在转化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受和高度认同。在2007年8月的一次民意调查中,92%的市民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南京这座城市,97.6%的市民对南京的未来抱有信心。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与全面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上海 《理论月刊》2008,(4):179-18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无论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市民.还是返回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现代性培育和全面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都至关重要.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培育与全面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就业不畅、报酬不公、社会保障不足、社会歧视、教育培训缺乏等等,必须引起政府、城市社会、农村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创造条件,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的有效路径,推动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培育进程,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春颖  王建华 《人民论坛》2010,(10):184-185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可以从理念、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来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体系。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体系的对策主要包括:确定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改善城市文化形象、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和谐的着力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变得越来越不和谐,无时无刻不潜伏着群体矛盾和冲突的危机.农民工是构建城乡和谐的先锋者,但是他们在户口、身份、权益、就业、价值观念等方面和市民很不和谐,这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现实困境.要实现城乡和谐关键就要使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贺善侃 《学习与实践》2006,(11):129-132
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导引。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的灵魂。首先,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放在首位。和谐理念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强调生态文化的和谐理念,必须强调生态道德观念,建构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观念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它扩展了道德功能的领域,把传统道德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调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凸现道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功能。其次,生态城市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节约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的城市需要以价值文化体系为核心。最后,市民的生态意识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培育市民的生态意识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抓落实。  相似文献   

11.
和谐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我国和谐城市建设,需要建立一套能反映社会主义和谐城市本质要求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本文在分析城市各系统和城市和谐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性的和谐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力图对中国和谐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规范法律意识"是先进的法治意识,其作为法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规范法律意识"理念铸造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规范法律意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城市社会和谐,必须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首要任务。而构建和谐社区, 必须坚持五位一体,充分考虑社区内各因子之间关系的和谐,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晋江市为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立现代观念、建现代城市、做现代人”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包括树立现代市民观念、培育现代城市文明、倡导现代生活方式三方面主要内容,分宣传启动、具体实施、总结深化三个阶段。今年将着力推进十项活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7,(13):14-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没有文化上的和谐,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社会的和谐就没有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6.
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规范法律意识"是先进的法治意识,其作为法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规范法律意识"理念铸造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规范法律意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桂海论丛》2006,22(2):82-84
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农民工面临着从农民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其法律意识不能仍停留在农民的法律意识层面,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水平的途径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变化可以更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化做好法律观念的铺垫。  相似文献   

18.
余平 《人民论坛》2010,(9):90-91
培育现代法律意识是法律现代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从价值取向、内容及途径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如何构建公民现代法律意识进行了探讨。对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应该受到国家和公民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兖州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总抓手,突出抓好“六大工程”,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管理水平,为推进现代化工业城市、国际化开放城市、人性化和谐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邹彩霞 《前沿》2013,(7):60-64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调查了当前上海市民对待知识产权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市民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高,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还比较多,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不强;通过价值分析方法探求上海市民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对无形财产的权利正当性认识不够、品牌崇拜与购买能力的冲突等;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比纽约、伦敦、首尔、东京等世界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市民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情况;用价值分析方法总结上海市民增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实现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