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组不仅是生产和经营组织的基础.更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虽然企业在安全管理上下了很大力量,但从总体情况看,事故仍然居高不下。从企业班组管理的角度讲,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全管理还没有真正深入到班组这个基础层次,就煤矿所发生的事故来说,无法抗拒的自然事故只占极少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班组管理不到位。二是安全管理仍然靠少数人抓,“我要安全”的主动型安全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面临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和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抓好安全生产,既要靠制度、科技、装备,更要靠严格的管理和执行来实现。要明确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依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坚持科技兴安,建成促进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长效机制,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把安全生产摆上工会工作突出位置陈立海安全生产事关改革与建设、稳定与发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抓安全生产,不能只靠行政职能部门,工会组织有责任、有义务把安全生产摆上突出的位置,协助行政建立和落实安全包保责任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帮助基层工会...  相似文献   

4.
云丽霞 《中国工运》2008,(12):35-35
近年来,我们逐步树立起大安全观,把以安全生产为主的生产领域的安全不断拓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事故伤害。为此,我们在社区(村)内千余家小企业尝试着开展“安康杯”竞赛,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5.
高国民 《重庆工运》2005,(11):33-34
劳动保护工作也同其它事物一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也由它们本身价值决定。劳动保护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到底有多大价值?目前尚无理论根据,由于没有价值指标,在商品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它的地位时而重要时而不重要。出了事故的时候就重要.不出事故时就不重要。一些企业或基层领导人重生产轻劳动保护。他们认为:“生产效益不好,劳动保护再好投用;劳动保护本身没有效益,效益是闻接的;劳动安全是个负效益.只是发生事故造成损失,才能看出“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尽快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提高员工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近日,重庆能投集团南桐矿业公司电厂结合该厂生产工作实际,在全厂开展员工安全技术培训,为全年生产、安全计划目标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对安全生产进行执法检查,暗访是主要检查方式,以确保了解真实情况。笔者以为,这有利于听真话、摸实情、出真招、求实效,应大力提倡和推广。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措施,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各类事故发生。而当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提前下通知,一般是自查、抽查与督查相结合,以基层单位自查为主,主管部门组织督查,并排好时间表。于是,一些单位特别是平时工作差的单位,便想出很多办法应付检查,而真正的安全隐患则…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突出问题。浙江省各级工会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实践工会参与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安全权是职工的基本权益,安全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吸取事故教训。企业工会应发挥监督职能,从监督企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协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教育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开展安全大检查并建立预警机制等途径有效维护职工安全权。  相似文献   

10.
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法制建设郑裕平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离开法制,就谈不上市场经济。但是,许多企业在执行国家、地方、行业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时,依然存在人治代法治、情感代惩治等不良现象,把法律当成一纸空文,造成职工违章作业,接二连三发生事故甚至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近年来,国内外为了防止重大灾害事故,普遍推广了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防,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安全性评价。安全性(SAFETY)是危险性(HA-ZARD)的反义词。所谓危险性系指在各类生产活动中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的潜在性原因,它会发展成为实际的危险即事故。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采取措施,使危险性发展成为事故的可能尽量减少。所以说安全性评价也可以从反面角度叫作危险性评价。可以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出台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了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严格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与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形势依然严峻。去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7万起,死亡近14万人,同比…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一些企业连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教训深刻。造 成事故多发的原因,除企业在 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漏洞之外, 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忽视班组安全教育有关,忽视安全教育 导 致职工缺乏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企业工作千头万绪,安全第一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做好 安全生产工作,既要重视搞好 安全设施“硬件”建设,打好基 础,又要重视“软件”建设,即把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 落 到实处,特别是要落实到班组工作中去。要让职工增强四个意 识:事故隐患意识、自我 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和生产协 作意识,使职工在紧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频发矿难、塌桥、鞭炮厂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人们在痛惜痛斥之余不禁要问,重大安全事故何日休?笔者在进行深刻反思后认为,杜绝这类安全生产事故,不能就事论事,首先要反腐败。眼下,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放手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职工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甚至与那些长期违法生产而事故频发的企业形成某种利益共同体,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屡屡发生。另外,少数干部热衷做官样文章,表面上也很重视监督检郑州热电厂有关负责同志向上级领导介绍厂务公开情况。郑州热电厂工会供稿查,但实际工作不落实,导致出现了你检查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运》2007,(2):57-57
江苏省总工会杨树华撰文,对群众监督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工会在安全生产中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一是要靠各级工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解决人员缺少和工作条件差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培训,解决工会干部的参与能力问题.培养一支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既熟悉法规又有专业技能.人员数量与履行职能相适应的专家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队伍。三是要靠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关心。  相似文献   

16.
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我国基层共青团工作以及当前社会建设的需要进行阐述。共青团事业发展面临三个方面的新挑战,因此,加强团的基层工作十分重要。总结经验,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主要有六靠:一靠先进理论;二靠竭诚服务;三靠维护权益;四靠开展活动;五靠树立榜样;六靠团干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重庆工运》2009,(2):32-34
重庆市自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10年来,按照全国安康杯竞赛组委会部署和标准不断提高竞赛水平,结合重庆实际,夯实基础,狠抓载体,努力创新,推动全市群众安全生产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2007年。全市重特大事故比10年前下降了70%以上.从每年8—9起下降到了去年的3起,工业企业死亡事故人数下降了50%以上。今年1—9月,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2起.  相似文献   

18.
目前工伤维权中遭遇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乐平 《工友》2007,(1):41-43
一、我国目前工伤维权的严峻形势工伤维权的形势严峻,首先体现为工伤事故多。让我们看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几组数字:2003年各类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149226人,2004年各类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147379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趋于平穗.但是一些行业和地区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期一些地方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职工伤亡人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安全健康权益是职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益。作为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工会组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私营、个体企业发展迅猛,私营、个体企业中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数量也在增加,因事故处理、赔偿引起的纠纷往往成为棘手的问题。尽管各级政府加大力度,重视抓了私营、个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私营个体企业中事故仍时有发生,存在的隐患仍很多。企业安全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一些私营、个体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意识淡薄。他们不积极参加安全会议,不对职工进行安全宣传培训,不认真组织安全自查,不及时落实上级发出的事故隐患整改意见,存在形式主义和侥幸、麻痹心理;舍不得安全投入,缺少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防范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