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针对外逃贪官展开的追逃追赃工作中问题突出,这与我国在刑事司法合作领域的制度欠缺有关。"开平案"的成功为我国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思路:在借鉴美国刑事合作方面的经验,并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他国际条约的要求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内补充和加强我国刑事司法相关内容和立法;另一方面对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此完善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体系。保持对外的一致性,使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27日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决定”。这为国际合作反腐败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为我国遣返外逃腐败犯罪人员,追缴被非法转移国外的资产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一腐败行为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完善反腐败机制,预防、根除腐败犯罪。正确认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运作机制,对我国及时调整、改进现有反腐败法律机制,并参与国际合作打击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于预防腐败犯罪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腐败犯罪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境外追贪法制“接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捕外逃贪官,必须下力气研究国外法律制度,使之与国内“追逃”手段对接,为我所用6月7日,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将从中国籍犯罪嫌疑人处没收的337万余澳元赃款移交给中国警方,这是35年来澳大利亚政府首次向中国移交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赃款,也是2006年两国签定《关于刑  相似文献   

4.
潘洪其 《民主》2009,(12):49-49
中国外逃的贪官有多少?据《环球时报》报道,2001年官方发布的数据称,中国有超过4000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逃到国外,其中绝大多数是贪官。2008年8月,美国加州警方曾透露,中国向美方列出了超过1000人的外逃贪官名单。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中国外逃贪官最集中的地方,很多外逃贪官为了能在当地“潜伏”下来,一般都善于躲藏,行踪诡秘。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批准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已完成《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谈判工作,于2003年12月正式签署。 2004年1月初,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进一步明确,加入这些公约和协  相似文献   

6.
从1977年的《反海外腐败法》,到2003年国际上第一个普遍性的专门反腐条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国际合作机制的功能作用推动国际反腐合作发展到全球阶段,使得跨国反腐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五大反腐合作机制为国际反腐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随着跨国腐败范围的蔓延性、手段的多样性、逃匿的隐蔽性,各缔约国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反腐合作机制的困境愈发凸显,也进一步反映了现有国际反腐合作机制的缺陷,要使《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保持活力和持久力,各缔约国需要更新反腐理念;保持国内稳定,调整国内反腐法律对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预防、宣传和打击腐败力度;构建缔约国间的"文化信任"和多元性多边合作;明确各缔约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建立起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三、深化反腐败的国际司法和执法合作正如李昌道所指出的那样,《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社会反腐败的法律文件,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腐败的新阶段,被称为"21世纪国际合作的里程碑"。《公约》在促进、便利和支持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的主要成就如下:  相似文献   

8.
潘多拉 《民主》2005,(12):43-43
监察部负责人近日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 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发表谈话,指 出该公约与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存在重大冲 突,中国加入公约利远大于弊,加入公约既是中国反腐 败的需要,也是对国际反腐败事业的支持(《追回腐败 资产将获国际协助),《新京报》2005年11月9日)。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中,起着主要的规制作用.其对引渡的规制和各国国内引渡立法及之间的引渡条约共同形成了现代成熟的引渡合作机制.应当以国际关系的机制理论来确定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机制含义、制约的要素,在此基础上,要着重研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如何与我国相关规定的衔接、融合及适用,以此完善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明确了引渡在国际反腐败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国际引渡制度的发展。由于反腐工作的需要,我国常向其他国家主动引渡,但我国对外主动引渡时存在缺乏引渡条约、受死刑及政治因素影响较多等问题。为有效开展对外引渡合作,我国应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参照,完善我国现有的主动引渡制度,在积极参与双边及多边引渡条约的同时,拓展现行引渡的法律规定,以达到与公约规定相一致并充分利用其他相关制度为引渡合作奠定基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杨柳 《瞭望》2005,(35)
对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外逃贪官,决不能放松与国际合作遣返打击的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也是必然选择。商务部的一份调查表明,近几年来外逃官员数量大约为4000人,携走资金约500亿美元,但目前被遣返并追回财产的只占很少比例。对此,即将在上海、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上,也将“反腐败的国际合作”列为重要专题,届时来自52个国家的千余名法律专家将深入探讨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方向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我国刑法关于腐败犯罪的刑事管辖问题的规定还有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属人管辖和保护管辖方面及关于外国人的刑事责任追究方面,而关于外国人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也有必要深入分析和探讨。另外,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规定不同,极有可能造成刑事管辖权的冲突,而这不利于对腐败犯罪刑事责任的追究,我国刑法也应该对此有所改进,如规定解决刑事管辖权冲突的委托条款等。  相似文献   

13.
薛涛 《学理论》2013,(10):130-131
2003年8月27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正式在我国领域内生效。为使公约与我国国内法衔接,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增设了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不断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和借鉴他国经验,刑事诉讼制度逐步走向科学、民主和精密。将该制度与刑事诉讼普通程序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该制度。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创新之一,在于要求预防性反腐败政策应体现法治、妥善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廉正、透明度和问责制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腐败资产分享原则为国际上基本接受。从国际法依据上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具有支持资产分享的倾向性。而腐败资产中"反腐败收益"的部分可以成为资产分享的基础。从促进有关国家参与反腐败合作的积极性来看,则资产分享具有必要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资产分享可以使我国在反腐败方面获得益处。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2003年反腐的“九个第一” 第一次提出建立制度反腐体系; 起草了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 签署第一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第一次在一年中公开报道了13名省部级腐败高官的查处情况; 第一次在通报中公开表扬举报人; 第一次将临时巡视改为专门巡视; 第一次明确改革“条条”监督中的“三个不再”; 第一次把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明确为纠风的重点; 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满意度第一次超过半数。 (摘自《南方周末》)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3年正式通过,2005年生效并开始实施,它代表着国际社会反腐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分析了公约本身及其实施进程在腐败预防、定罪与执法、国际合作、资产追回、履约监督等五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履约的实际进展,认为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在反腐败方面的新进展。腐败的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机制之间开始出现一种相互补充、相互增强的协同关系,这或许代表了国际社会反腐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预防与惩治腐败必须高度警惕贪官外逃现象,而当下贪官外逃频发,成为凸显的腐败符号,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追根溯源,既有官员财产申报的无效,廉政教育功能的不彰,又有外流资金监管的乏力,国际间法律适用的障碍等因素。治理贪官外逃,亟需推动官员财产申报入法、提升廉政教育实效、强化外流资金监管、力促引渡法适用,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方略回应。  相似文献   

19.
臧晓圆 《学理论》2014,(9):77-78
针对我国的反腐现状,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着重分析反腐败案件的证据制度,指出我国反腐证据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根据证据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关的完善对策。以整个证据制度作为视角,从完善证人保护制度、扩大证据的来源以及丰富证据具体规则的运用上来阐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职务犯罪刑法规制的基本特点是从严治吏,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对职务犯罪案件仍居高不下的形势,我国仍需进一步吸纳国外刑事反腐立法的优秀成果,并根据我国已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基本要求,在反腐的立法理念层面和立法技术层面上完善我国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