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指出农业生产关系应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应当因地制宜、符合群众意愿,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改革开放初期,大力支持并提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出农业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90年代初,明确提出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两个飞跃”思想,对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王思源一直挂在嘴边的话.2021年10月,王思源当选贵阳市花溪区金筑街道金山村党支部书记,从致富能人转变为人民公仆,他帮助群众谋幸福的初心没有改变.担任村支书后,王思源积极思考,迅速点燃建设家乡的"三把火". 第一把:纪律"火".村党支部要想拥有战斗力,村支两委必须带头干事,在处理群...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年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看望省农科院专家时指出:"专家+协会+农户"模式,机制灵活,农民欢迎,成为四川农技推广的一大特色,要抓紧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陈云同志约请计委负责同志座谈经济工作问题。陈云同志说:人民生活是要改善的,第一要吃饭,而且要吃饱,不能吃得太差,但是也不能吃得太好。第二要建设,一个国家吃光用光,那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只有吃饱后,国家还有余力来建设,这才有希望。 (见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视察粤沪江浙时,发表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谈话.讲话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的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22页)还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页)这是站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褚清木,岑巩县水尾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2016年兼任老寨村支部书记。他毕业于贵州农学院,1991年3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农业农村部门工作。对农业的研究和对农村服务群众的摸索,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褚清木总结有一句名言:"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选择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标准,就没有做不好的农业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放在第一位.只有把群众关心的问题了解清楚,掌握社情民意,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而理顺群众的情绪,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达到这一目的,基层干部应做到"五实":  相似文献   

9.
文摘     
《实践》2013,(9):38-39
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五个比喻"第一个是把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第二个是把群众比喻为"眼睛"。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  相似文献   

10.
地处四川西南部的荣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优质桠柑基地县、优质茶叶基地县.2007年,荣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同时荣获"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县"、"'三农'工作先进县"等称号.目前,全县有两个农业现代化培训中心和27个农业示范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1.
《党的文献》2004,(4):8-22
编者按: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冷溶、汪作玲主编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即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本刊征得编者同意,特选载其中有关1975年整顿的部分条目,以飨读者.限于篇幅,本刊选载时对部分条目作了删节.标题是本刊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文献》2004,(6):29-58
编者前言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年谱内容丰富,融思想性、传记性为一体,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功伟绩,真实再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整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试验,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和起点.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与1989-1993年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屹 《党的文献》2001,(2):30-36
198 9- 1993年是国际格局发生激烈变动的时期 ,也是自建交以来中美关系最为严峻和困难的时期。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 ,邓小平综观全局 ,在表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维护中国主权和稳定的原则立场的同时 ,强调中美之间要增进了解 ,相互信任 ,避免对抗 ,从战略高度考虑中美关系。他还及时提出了看待国际形势、处理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周一平的新著<邓小平生平研究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对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邓小平生平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邓小平生平研究的学术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经仔细阅读,在有所获益的同时,也感到有一些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看过<万水千山>老本子的演出,毛主席的两点指示①我也知道.修改后我没看过,昨天向你们要来剧本,读了你们提出问题的那些部分,没有来得及全看.找了些看过戏的同志谈了一下,印象是演也可以,不够满足.本来一个戏写整个长征是很困难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不容易写好.现在的戏政治性语言很多.我看结构不要变了,十幕就十幕,不动了.有些政治上的问题,还要好好斟酌一下.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特色非常突出。“一国两制”理论准确地把握了世界的态势和时代特征,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一国两制”构想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哲学深度,表现了深刻的理论性;“一国两制”理论的前提是“一个中国”,没有“一国”即无“两制”,表现了原则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18.
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赶超”思想。文章就邓小平“赶超”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及进一步丰富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邓小平成功地将"一纲四目"发展为"一国两制"构想.这是祖国统一理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创新.20多年来"一国两制"构想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台湾岛内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但"一国两制"仍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开放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一份既有理论体系,又融合了一代伟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智慧的厚重的政治遗产.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继续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中,"一国两制"的内涵正在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开放思想是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外交流和对内交流相结合、大横向和小横向并进互补的双向开放思想,必须正确研析、全面把握这一思想,以指导新世纪开创开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