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背景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有助于科学配置社会治理模式,释放检察机关的“释法说理”优势,而2019年《检察建议规定》所确立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正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催化剂”。囿于制度设计科学性欠缺,检察机关的司法机关地位与释放治理效能的理论、实践与制度产生三种悖论,阻碍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作用“落到实处”。通过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适用要件、程序要件以及效力补偿三个方面的正当程序建构,能够进一步提升检察建议的治理效能,打通社会治理中检察效能向治理效能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对于生效行政裁决实施检察监督主要是采取三种形式,即提起抗诉、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发出检察建议。而行政检察监督在检察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因为作为监督对象的生效行政诉讼案件来源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述三种监督方式在现实中所面临的阻碍以及法律效果的有限性。针对检察机关对生效行政裁决进行监督所面临的困难,应当进一步完善阅卷制度、调查取证制度、管辖和期限制度以及检察机关对实体性和程序性行政裁决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检察制度在我国司法体制占有独特地位,其对司法制度整体运行态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当代中日两国的具体检察制度为文本,对两国检察机关的设置及运行机制、检察机关的职权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寻我国在此制度设计上的缺失。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检察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治制度与西方各国不同,只能从国情出发,借鉴西方某些适合我国的有益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因此,以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为切入点,探讨我国检察机关体系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划分以及根据检察机关和检察职能的法律定位来认识检察官的司法属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存在刚性不足的问题,一般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检察建议本身质量不高,也可能是检察建议的法律依据不足,还可能是检察机关内部机制不协调、外部沟通联络不足,但这些观点经不起推敲。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之所以存在刚性不足,主要是因为检察机关在制发检察建议时,自身角色定位不准,建议书存在逻辑错误;检察建议的“法律后果”要件缺失;检察建议没有效力终期。对此,实现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刚性,一方面不要把工作重点聚焦于检察建议这一工作形式上;另一方面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分类、方法分类的思考方法,分别运用法律思维和政治思维,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践中,检察建议缺乏足够的权威,对受建议单位整改与否没有约束力,因此,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完善检察建议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检察独立与检察一体,是现代检察制度创设的关键。检察独立既包括检察机关独立,也包括检察官独立,欧陆国家大多数采用检察一体下的检察独立,我国因国家组织体制的不同,检察独立制度尚未确立,面对司法独立的紧迫性,改革并确立检察独立的现代检察制度,是我国检察机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民事检察建议分为一般检察建议和再审检察建议,文章从检察机关的性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实现实体法律的正义性以及反腐倡廉等方面探讨了加强民事检察建议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民事检察建议书在制作与功能发挥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检察制度是现代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公共利益、维护人权具有重要作用。认真研究检察制度的运行机理及其产生发展的动力基础,是建立现代科学检察制度的根本前提,也是完善我国检察制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法治民主国家的重要保证。我国检察制度的动力机制是社会主义公共利益观,公共利益是我国检察制度运作和检察机关机构以及职权设置的依据。依法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是公益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官活动的根本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切实保障公民人权,以充分保障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干预民事诉讼有其法律基础,也为各国民事诉讼制度所认可。我国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监督原则,但对于具体的检察监督手段、范围等规定得都过于模糊,并因之影响了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的实际发挥。2012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做了重大修改,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没有规定检察机关的民事公益诉权、检察机关的证据调查权还未具体化、检察建议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检察监督与其他救济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厘清。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修改明确了检察建议是法律监督的法定方式,使之与抗诉成为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两种法定民事检察监督方式,将大大促进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然相关法律规定仍过于原则抽象,不仅给实践带来混淆和困扰,也会弱化检察建议的实施效果,因此要从检察建议的分类适用、程序规则、跟踪问效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检察建议的制度及效力构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世界各国检察制度发展趋势 ,认为我国检察制度改革应增强检察机关的独立性 ,扩大检察机关职权范围 ,加强对检察权行使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在审查一章中,规定了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听证制度。听证制度的规范化对于民事检察监督案件的公开审查、确保诉讼监督工作公正合法、维护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从听证制度存在价值的基础入手并结合实践,对如何完善、规范该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事检察监督是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相对来说,民事检察属于检察监督的薄弱环节,监督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建议从加强立法、创新机制、提升素能等方面入手,采取符合民事检察监督规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苏联的经验和模式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和先行示范,检察制度也是其中重要一项。对我国检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的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取消了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的监督,仅保留了检察制度一般监督。通过考察苏俄检察制度的产生、发展、特点、缺陷,对比和分析我国废除检察机关事审判监督权的可行性,可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修改明确了检察建议是法律监督的法定方式,使之与抗诉成为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两种法定民事检察监督方式,将大大促进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然相关法律规定仍过于原则抽象,不仅给实践带来混淆和困扰,也会弱化检察建议的实施效果,因此要从检察建议的分类适用、程序规则、跟踪问效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检察建议的制度及效力构建.  相似文献   

17.
量刑建议权制度的构建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基础;量刑建议应采用确定的量刑建议并作为审判活动监督、提起抗诉的参考依据。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做法是在多年的办案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办案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以健全与完善。民事抗诉应定位于中请再审之后,将申请再审规定为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诉的前置程序;更应定位在涉及公权利的范围内,而对不涉及公权利的案件则采用检察建议的形式,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程序,从而构建检察抗诉与检察建议并存的检察监督格局,真正起到统一司法、个案公正以及衡平各主体利益的作用。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权的监督局限于职务犯罪侦查权,锁定在诉讼程序范围,没有充分体现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职能的宪政定位。拓展人民检察院的行政检察职能,设置专门的行政检察机构,是实现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权的法制监督,发展行政检察制度和国家行政监督制度的必然要求。对检察建议的法理基础、性质地位、功能定位等的认识,理论与实务上有多种不同的主张,研究检察建议的基本问题对于立法、司法与法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对明确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完善检察建议的程序、发挥检察机关的综合治理职能具有重要价值。对监管场所实行派驻检察,是中国检察制度的重要特色之一。基层监所检察实行“科室合署办公模式”是派驻检察组织形式的深化和具体化,是提高驻所检察工作效率和监督实效的极佳路径。  相似文献   

18.
对新中国前三十年检察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中国检察制度初创、波折发展到中断的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影响新中国检察制度的重大问题主要有:检察制度继受问题、检察机关存废问题、一般监督问题、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问题以及独立行使检察权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犯罪工作的有效形式之一, 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时,向有关单位,就有关预防犯罪的问题所提出的意见。检察建议要讲求质量,要讲清问题;找准原因;措施得当。检察建议应采用书面形式。要注意回访和落实  相似文献   

20.
当前,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伴随着高密度的金融犯罪,金融犯罪的复杂化、专业性给检察机关的司法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实现金融检察的专业化已成为我国检察机关面临的新课题。世界各国针对金融犯罪的特点加强了对金融检察的专业化制度安排,这些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金融检察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北京、上海两地相继进行了金融检察专业化的试点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也存在机构设置不科学、衔接不协调、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必须设立综合型的金融检察专业化机构,加强内外衔接,引入第三力量,建立情报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