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桐庐县坚持“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的发展理念.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推广工作.连续六年实现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入境水.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现场会和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培训班在桐庐举办: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中国最美县城、国家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等众多荣誉。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也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和蓝图。结合桐庐实际.“美丽桐庐”是以生态美为基础、以城乡美为特色、以产业美为支撑、以人文美为内涵、以生活美为目标的“五美”并进的发展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美丽桐庐”建设为抓手,努力开创现代文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未来乡村是基于绿色、健康、可持续、田园栖居,依靠数字赋能、改革创新,对乡村生态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进行系统重塑,叠加在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之上的新形态,从而引领乡村新经济、新治理、新生活,主导乡村新观念、新消费、新风尚,催生乡村新业态、新模式、新功能.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14,(12):50-51
<正>近年来,白沙县强化组织力两量,科学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启动以"改造农村落后面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白沙广大农村的居住条件、环境卫生和经济发展等都得到了较大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设想。宜兴要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既需要山水自然资源的禀赋基础,也离不开广大城乡尤其是农村村庄环境面貌的重要支撑。日前,宜兴市政协围绕"加强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倾力建  相似文献   

5.
乡村建设需要动用公共资源,全国各地村情及农民需求差异大,要确保乡村建设取得实效,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一个有效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至关重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等重点工作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6.
覃荣化 《当代广西》2013,(11):26-26
今年以来,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给金城江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明确了目标,指明了道路。金城江区从实际出发,实施“一乡一策、一村一方案、一屯一措施”,大力开展“美丽金城·清洁乡村”活动,在金城江区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打造清洁乡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整治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2,(18):1-2
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来,东阳市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深入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农村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农村环境不断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8.
《前进论坛》2011,(12):32-33
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能力的重要举措。2007年换届以来,农工党河南省委会就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组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于2010年4月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参政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通过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编印学习资料,举办骨干成员学习班、开设省委网站学习专栏等形式,把理论武装贯穿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参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农工党中央领导先后3次作出重要批示,农工党中央宣传部调研组专程来河南省开展调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正>美丽天津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近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距离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1、农民增收缺少产业支撑。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1元,不足城镇居民收入的一半,仍处于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攒钱盖房子、娶媳妇、防病养老的境况。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农民增收渠道少。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增长难;务农的仍以小农式生产为主,科技含量低,加之缺少像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纯农业收入依然较低。  相似文献   

10.
奉全胜 《传承》2007,(8):60-61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是树人,是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重中之重的又是培养一代农村新青年。农村文化生活很贫乏,农民文化需求很急迫,而基本国情决定了矛盾又将长期存在,决定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到二者是农村社会进步的两条腿,要协调发展,更要认识到文化建设是灵魂。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和谐文化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广西被列入第二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3年来,广西投入10.73亿元,实施了1138个项目,集中连片治理1149个村(屯),涉及52个县,受益人口约396.2万人。通过整治,一个个乡村绽放新颜,成为清洁乡村、美丽乡村。在漓江流域建设20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保护不可复制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2.
陈军 《今日海南》2020,(1):26-28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定安县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刘赐贵在定安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在省委第五督导组的指导下,坚持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全县29个党委465个基层党组织11200多名党员参加,坚持以学为先,注重问题导向,以四个结合抓实开展主题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三月的重庆,繁花似锦.走进铜梁区华兴镇犀牛村,道路两侧树木葱茏,房前屋后花草交映,卫生厕所干净整洁,过去散养的鸡鸭圈进围栏,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农户家中窗明几净…… 今年2月,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对106个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安吉县一直致力于思考、探索和实践一条经济与生态、城镇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互促共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并取得  相似文献   

15.
赖瑞洪 《政策瞭望》2012,(11):41-43
2009年衢州市在江山先行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从2010年起,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衢州市按照业强、民富、村美、人和的基本思路,坚持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倾斜政策,增加投入,扎实推进以整乡整线推进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2011年,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衢州市提出全面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即创建美丽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07,(1):64-64
绍兴县是省内较早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县,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绍兴县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适时作出了在全县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小康住宅、小康设施、小康环境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包涵视觉之美、人文之美、心灵之美。总的来说,美丽乡村应该是规划合理、古朴自然、环境优美的生态乡村;是社会安定、产业发展、生活甜美的幸福乡村;是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返璞归真的魅力乡村;是管理民主、保障有力、民风淳朴的文明乡村。  相似文献   

18.
李婷 《今日海南》2014,(4):28-29
正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省群众文化要实现健康发展,应该做到"五个结合"。一、群众文化发展要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统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  相似文献   

19.
赵丽 《新东方》2013,(2):56-58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次被写进党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完善组织架构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只有全民参与,将各项制度与政策落实在行动中,"美丽中国"才能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20.
<正>2015-2016年集中开展的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作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化和拓展,因此,在整体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过程中,我们既要吸取清洁乡村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又要立足各乡村实际情况持续而有序地稳步推进。在笔者看来,生态乡村建设还须坚持"四个尊重":一是尊重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乡村发展自然规律,适应乡村发展步调,从乡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巧托山形、善借水势、活用资源,构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新格局,这才是生态乡村建设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