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先祖留下的祭祀遗迹,它作为骆越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具有巨大的考古意义和现实文化意义。但长期以来花山岩画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研究和保护不够,直到2016年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花山岩画才重获人们的关注。针对花山岩画的价值以及当前保护方面存在的难点,新时期花山岩画保护应采取建立数字博物馆、打造独有的岩画品牌、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开展保护管理等措施,以期更好地保护发展花山岩画,使其价值更大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汉文古文献资料和左江花山岩画、岭南铜鼓等考古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梳理骆越及其后裔天琴艺术的起源和来龙去脉,初步发现壮族天琴艺术文化起源于我国先秦时期,发展于唐宋元明,盛行于清代和民国年间。  相似文献   

3.
分布于广西左江及其支流两畔悬崖峭壁上的花山岩画,是战国至汉代骆越人留下的绘画艺术杰作,它以久远的历史、陡险的峭壁、宏大的规模、壮观的画面、鲜红的色彩、合理的空间应用、均衡对称的布局、独特的蹲式人像造型、匠心独运的构图艺术、程式化的图像组合、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神秘的意境,展示了骆越绘画艺术的成就与独具神韵的艺术特色,体现了骆越绘画艺术创作的才智,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岩画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研究了语言生态环境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民族节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越南京族的起源与形成,是古代中越族群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根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的蒙古人种不断南迁,并与今越南北部的澳大利亚人种、印度尼西亚人种通婚融合,逐步形成早期的骆越族群,其文化特征主要有和平文化、北山文化、多笔文化等。到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以越南冯原文化和东山文化为主要特征,反映了中国南方族群与越南族群交往交流与交融达到新阶段,从而不仅促进越南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而且加快了骆越族群的提纯,去黑呈黄种人。秦汉至宋初,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交趾等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最终使交趾(安南)的骆越族群逐步演变成京族,成为宋代在今越南北部建立的李朝的主体民族;广西等地的骆越族群也在宋代演变成壮族。因此,宋代是广西壮族和越南京族最终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茶马古道历史上是一条以马骡运输茶、盐、药等重要的生活必需品,连接着川、滇、藏、南亚、西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的贸易通道、文化通道、交往通道,不仅加快了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且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作者最近所做的民族志田野调查,对获得三项世界遗产荣誉的丽江市当前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事例进行了基于诸多个案的实证论述。文章结合丽江拥有的典型的不同民族聚居杂居、多元文化共存的历史,着重对当前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以及永胜县的民族“三交”状况进行了分析论述,得出了如下结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促进当代新形势下各民族“三交”的重要因素;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推动了当代各民族更坚定的国家认同和铸牢共同体的意识;改革开放促进了各民族更多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文章还分析了当前丽江市各民族“三交”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特点。文章认为,应多从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古籍、文学艺术)的相互交流交融中深入研究民族关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多有一些具体的个案研究,来实证地探讨如何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统一战线学视域下,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问题既是民族宗教工作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一种治国理政的工作经验总结,也是统一战线学理论体系中的一种地方性知识。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工作,也应当是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结果。由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区域的地方性存在很大差异,国家治理也必须与地方性知识紧密相联,从各地区和各民族的实际出发,汲取地方性知识的营养,使之成为国家治理经验的有效组成部分。从统一战线学视域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民族团结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入手,分析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的经验总结,科学归纳分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历史上看,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充分彰显出中国各民族交融发展的社会生命态,多元文化互嵌互生使各民族“相互离不开”,最终形成“一体”的共同体格局。云南鹤庆新华村以银器技艺文化为内生资源动力,有效促进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长久的技艺生命过程中,白族银匠在“藏彝走廊”空间与多种民族紧密互动,充分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创制出引领行业时代的银器技艺文明,为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以“文化”为动力的成功案例,实证调查研究新华村银器匠人群体交往交流交融行为及其技艺文明,可助益新时代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央提出要把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一项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其所关涉的"民族交融",原本是对我国当前民族关系在交往交流中朝着更加包容、亲近、认同发展趋势的概括,但这一概括却被一些学者误读,继而提出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基本要义相悖的理论主张,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在当前坚定"三个自信"的理论语境下,有必要对这一概念的科学涵义做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12.
做好散杂居民族工作,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各族人民群众的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和维护各民族团结稳定的大局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石家庄为例,对全市近些年在散杂居民族工作方面的状况和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其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基点,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初,新疆农业大学做出了实行民汉学生合宿的决定,目的是引导不同民族学生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学在一起,增进相互了解,推动各民族大学生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从研究的背景、开展实施及思考、研究的意义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做法,也深入思考了一些问题,以为民族团结进步年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史前时代,骆越和南越地区都存在有相似的双肩石器、有段石器和树皮布石拍等越族文化因素,说明两地先民有同源关系。进入先秦时代,两地分别形成了不同的酋邦方国,两地存在相似的青铜礼器、武器、印纹陶等文化因素表明,骆越通过南越、西瓯等地区不断吸收和改造来自内陆中原的青铜文明。秦末汉初,骆越已成为郡县制和羁縻制并行的管辖地区,骆越通过与南越不断地交流互动融合,不仅获得了社会的繁荣进步,也融入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丧葬作为人类一种临终关怀,对死者妥善殓装和安葬,以示对死者的敬重与悼念。以墓葬和随葬品为载体,以死亡观念、祖先崇拜为核心,以丧葬礼仪、祭祀习俗为事象,构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丧葬文化体系。骆越丧葬文化习俗源于史前时期,流行集体丛葬、土坑葬、二次葬和屈肢蹲式葬;周至战国出现拾骨岩洞葬。骆越丧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河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秦汉时期开始,最早由羌人居住的河湟地区开始有中原先民进入。在长达几千年的民族交融之后,这一地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成为中原文化西渐和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也提供给当代民族和区域文化发展的研究以诸多启示。本文沿着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探寻河湟流域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旨在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52016年7月1日起,湖北省将先与湖南、天津、重庆、浙江、安徽5省市开通跨省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三项业务,同步开通其他省市居民身份证异地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两项业务。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宣布,2016年共有29项遗产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和申请文化遗产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8.
舞蹈文化是以舞蹈语言即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和舞蹈语汇为载体,以舞蹈观念、意蕴、功能及审美为内涵,以舞蹈习俗、装束及配乐为表征等构成的文化体系。骆越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舞蹈艺术,使之成为其民族文化体系中一组亮丽的篇章,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9.
兵地融合发展是兵团履行特殊使命的有效形式,也是兵团新形势下更好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兵地大团结大交流大融合中,文化交流是最根本的交流。近年来,兵地双方以大局为重,积极探索推进兵地文明共创、团乡共建、融合发展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文化交流交融远远不够。因此,兵地要牢固树立"兵地一家人"、"兵地一盘棋"的思想,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多角度、全方位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兵地文化交流交融层次大幅提升,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为多元,形式更为多样,着力增强新疆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日益密切的今天,异化翻译的使命更显卓著,担当文化交融的“大使”,扮演重要角色。不同国家民族有着各自的独特文化,正因为文化差异才使得翻译成为必然,而文化交流又须借助翻译来完成。吐故纳新是每一个伟大民族生生不息繁衍下去的根由。所以,异化翻译就是文化的借鉴与学习,就意味着不同文化的交融,传达着异域文化的特色和风采,同时丰富本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