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坚持”。其中,“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方法观点之一,是对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回答好人民之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通过树牢根基、守住民心、凝聚民力站稳人民立场;通过深入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关注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把握好人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发展的美好愿望;通过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凝聚人民力量;通过提升执政能力、注重调查研究、健全服务体系来不断造福人民,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于"十个坚持"之中,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这是我们党看待百年奋斗历程和理论实践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引领中国共产党坚定道路自信,正确党史观指引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3.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总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理论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地位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根本保证、尊重人民主体为其提供基本依靠、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为其提供根本方法。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人民至上,要从“全体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面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方位”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国家作出了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理念是“人民至上”,这与公平与正义是一脉相承的。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执法高级人才的基地,而我国广大公安干警的公平与正义、人民至上的思想觉悟,是在公安院校学习时,’接受宣传教育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加强公安院校关于公平与正义、人民至上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公安院校永恒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5.
深刻认识邪教对群众文化、政治文化、网络文化、传统文化的侵蚀,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构建防范邪教、崇尚科学、面向未来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体系,建立以人民至上为主旋律的防范邪教的思想文化引领和教育机制,把党的领导优势、宣传教育优势、群众创作优势、文化引领优势、依法治理优势集成统筹起来,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揭发、防范、打击邪教的整体合力,铲除邪教滋生的“土壤”,构建起全民防范邪教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6.
坚持人民至上思想,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坚持人民至上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得到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构建了坚持人民至上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理,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近2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形式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论断,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这是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不丢老祖宗,敢于讲新话,极富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精神,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科学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民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最佳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过程上实现了真实性、有效性的人民民主,在民主制度安排上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制度程序,在民主内容上实现了全方位、全链条的民主覆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又为我们继续开展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作用的党,也是一个善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不断深化认识理论创新的根据,奋力挖掘理论创新的源泉,始终抓住理论创新的灵魂,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目的,从而开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又一个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在今年的“5·31”重要讲话中又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加强全党的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理论创新作为自己活的灵魂。俄罗斯人民在本国的无产阶级十月革命中产生了列宁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坚持人民至上”的话语叙事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基础,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创新,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与发展,始终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过程。此外,面对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的中国叙事所秉承的人民立场,为解答“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贡献了中国智慧、给出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理论;列宁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中走出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新路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坚持人民至上映射了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宗旨和奋斗主线,是党领导人民赓续奋斗、坚持进行理论创新的宝贵实践启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围绕人民至上的生成机理、历史脉络、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重点聚焦、内容丰富的学术成果,对于在新征程上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拼搏进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若要进一步深化研究,还需要在现阶段的成果基础上,下潜研究深度,聚焦实践问题,总结经验启示,拓宽研究视野,以期得到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上自民主观念产生以来的思想成果加以深刻的批判和广泛的汲取,在实践观察和理论扬弃的基础上阐述了与新型政党和新型国家建设相适应的新型人民民主思想,通过明晰这一人民民主思想,得以完整构建哲学理论、政治理论、发展理论三大维度的理论支点,并在这一人民民主思想中运用批判建设相统一、理想现实相统一、形式实质相统一、理论实践相统一的理论构造逻辑,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这一新型人民民主思想的科学性、精深性、实践性、方法性等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上自民主观念产生以来的思想成果进行了深刻批判和广泛汲取,在实践观察和理论扬弃的基础上阐述了与新型政党和新型国家建设相适应的人民民主思想。通过明晰人民民主思想,完整构建了哲学理论、政治理论、发展理论的理论支点,并运用批判与建设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构造逻辑,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这一思想的科学性、深刻性、实践性、方法性等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与时俱进的两种基本活动形式,其中理论创新是最关键的,它是与时俱进的先导。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理论创新对主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同时具备创新能力,并且在其理论活动中能有效地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龚学增 《理论前沿》2003,(13):22-24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充分调动信仰宗教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任务之一。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的创新思想,是解决好我国现阶段民族宗教问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是由实践赋予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围绕新的实践主题,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精 髓论,保持思想解放的精神状态;必须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向错误和对立面学习;必须坚持反对教条主义,排除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