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之所以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这是基于国内外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振荡的战略抉择。着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是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三个着力点。培育企业家精神要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优化生态系统,打造催生企业家精神的营商环境;树立大格局观,提升新时代企业家自身的修养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3.
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伟大论断。新时代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软实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是中国坚实的支撑力量和深厚的软实力。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去学习思想精髓,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价值旨归,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坚守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石浩  杜仕菊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4):97-106+115+1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形塑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构筑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框架,也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赋予内生动力。对标新时代精神共同富裕的要求和目标,从文化供给来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挖掘与阐发不足;从文化消费来看,深受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价值立场不符的思想和观念冲击;从文化参与和发展来看,存在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求不匹配的城乡及区域不平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主要有:以物质奠基,健全城乡及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以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以创新驱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文化选择的结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不仅是一个历史课题,也是时代的使命。从根本上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价值规范和精神力量。要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就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并运用于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中重道从道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为先的责任意识、崇德重义的道德情怀、尚和贵中的和谐理念,对公安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积极的滋养和培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的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其五大特征深刻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富民”“中和”“天人合一”“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价值理念。新征程上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需要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和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价值形成的主导思想和根源.以大学生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和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剖析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贯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特点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创新形式相结合,建构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形成习近平新时代全球思维。习近平新时代全球思维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浸透中华文化的优秀品格与特殊基因,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类情怀、世界史观、国际视野与时代眼光的深厚文化底蕴与高度文化自信。习近平充分挖掘与阐发中华文化的合理内核,从应天、崇和、重义与求同的文化宝库中汲取丰厚思想养料,不断提出具有全球思维的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口,以主题学习、实践探究为主要形式,它更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系统性",在实践中深得学生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整合了学校资源、发挥了学校的优势,汇聚了全体师生的心血,它成为了学校研究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的一大品牌。通过课程开发,打造了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实干才能的领导班子,培养了一支正在成长的优秀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为高校美育供给强有力的支撑和丰富的资源,加强高校美育,也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融入高校美育提供了从感知到认同再到创新的体系脉络;针对目前高校美育发展现状,可以探索有步骤、有创新、有追求的落地方法。本文通过立场、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的论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着手,探求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有效融合,以期构建面向未来的美学教育模式,激发高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6.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集中体现在对民本、明德和建设大同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体思想等,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换的时代意义:肯定人的价值、牢记党的使命、建设崭新世界。  相似文献   

18.
19.
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知,才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也才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融合民族各地域文化于一体的有机构成体系。其基本精神主要包括 :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 ;敬祖爱国 ,崇礼厚德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儒道互补 ,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