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壮族三月三"时空格局的拓展,实现了传统民俗节庆向现代旅游节庆的转型。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西应深挖"壮族三月三"节庆与部分东盟国家节庆的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联动、共建共享节庆文化品牌是"壮族三月三"的创新路径之一。把"壮族三月三"打造为国际化、多样化、系列化、集群化的旅游节庆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推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必将推动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梁柰 《当代广西》2015,(4):50-51
<正>节庆旅游是文化旅游深度发展的结果。广西节庆旅游是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开发、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也丰富了广西文化旅游的内容;随着广西节庆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近些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阻碍发展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一、广西节庆旅游发展瓶颈目前,广西大量丰富多彩的节庆样式相继被挖掘,开发内容不断加深,大力创建和发展强有力并独具代表性的节庆旅游品牌,在广西旅游业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和有发展前景的专  相似文献   

3.
巴蜀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专属的地域特色,也与旅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阐述巴蜀饮食文化内涵、充分把握巴蜀饮食文化精神与价值取向,分析巴蜀饮食文化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体制机制保障不足、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品牌效应缺乏、创新性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巴蜀饮食文化的文旅融合应从深化巴蜀饮食文化旅游的管理体制改革,挖掘文化内涵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品牌影响力以及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竞争软实力四个方面予以完善,从而满足当前旅游市场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发展价值,谋求巴蜀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粟超 《重庆行政》2021,(6):98-1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1]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巨大、特色鲜明,是巴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国的红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增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文化的传播力,能激活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巴蜀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全面提升巴蜀两地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邢晟 《中国发展》2012,12(4):81-8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融合可以达到相互提升和共赢.该文阐述了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其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有深远的意义;但两者的融合仍存在体制束缚、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意等问题;提出了要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须做到: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文化部门的产业化发展;打造精品品牌;用创意连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12,(6):26-27
节庆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随着旅游活动的广泛兴起,各地将传统的节庆活动作为一种资源为发展旅游所利用,发展成为了旅游节庆活动;同时,为促进旅游发展,各地依托特色资源创造出新的旅游节庆活动,又增强了当地的文化吸引力。旅游节庆活动展示出的巨大的资源整合、经济拉动等作用,成为了世人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四川丰富人文基础上的客家饮食文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宝藏。本文在对成都洛带古镇的饮食文化资源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以伤心凉粉为例,从旅游资源开发角度提出了挖掘川菜文化中的客家元素,开发特色饮食纪念品,打造参与性的客家川菜知名品牌,并且与当地节庆活动相结合等新的观点和开发措施,对洛带的客家文化旅游的功能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旗 《重庆行政》2022,(1):13-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文化旅游融合战略的实施;亲自点题,支持重庆、成都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追求中国梦,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关切和厚爱。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重庆市贯彻意见落地实施,牢固树立"一家亲"理念,突出"一盘棋"思维,坚持"一体化"思想,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制度化、体系化、形象化上下功夫,努力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亮点。  相似文献   

9.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2012年国发2号文件里对贵州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特色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贵州,是建设旅游文化创新区的核心资源和坚实基础。文章从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提出了相应建议,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节日节点日益成为文旅营销必争之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节庆已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广西需不断创新思维,深化文旅融合,做好营销文章,通过打造“广西三月三”等新时代民族特色节庆品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戴彩虹 《前沿》2014,(13):193-195
军坡节是独具海南民俗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乡村旅游是海南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军坡节与海南乡村旅游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军坡节文化可以凸显海南乡村旅游的特色,而乡村旅游能为军坡节文化提供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当前以军坡文化为平台大力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就要彰显军坡节节庆旅游的文化内涵,重视当地民众的参与,军坡节的运作也要逐步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2.
节庆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韩国从1995年开始试验、1996年试行“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经过近17年的发展,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地区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我国开展文化旅游节庆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外宣节庆活动,是以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优良的民俗风情以及土特产品等为媒介,集对外宣传、经贸、文化、旅游、科技、体育为一体的大型涉外活动。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外宣节庆活动,有效地展示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精神风貌,在对外宣传介绍地方产品、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以及经济发展前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地方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促进了地方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当前,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我国、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代大大加快的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外宣节庆活动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更好地为我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杨艳华 《人民论坛》2012,(36):102-103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旅游为载体,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将文化搭上旅游的载体,又充分发挥了文化资源的独特作用。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只有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才能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相关政策,坚持统筹规划、特色突出、市场导向、部门协作总原则,加强政府引导,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制约,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强化项目支撑和要素保障,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努力营造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消费的良好局面,早日将我市建成文化强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重点任务。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景区、度假区,挖掘重庆文化旅游资源,按照要素齐全、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的理念,努力建设独具重庆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品牌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重点项目,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以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重点项目。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市场主体,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有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本地企业重点培育,积极引导国有大中型文化企业经营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办好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的节会活动,大力推广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出一批文化旅游融合产品,鼓励区县(自治县)和景区、度假区引进团队创作或自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与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建设演出配套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6.
王向红 《群众》2022,(9):11-12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把江苏建成文化建设高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区。淮安市始终将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文化强市,着力彰显“运河之都”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9,(4)
正沁源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县,也是连续20年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近年来,沁源围绕"文化+旅游"做文章,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走出一条"兴文、尚旅"发展路径,沁源也由此成为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山西声音、塑造好山西形象一张重要的"文化旅游牌"。兴文提升绿色发展品位沁源县把振兴县域文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重点,以传承弘扬、挖掘巩固全县的特色文化为重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4,(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克什克腾旗文化底蕴深邃,旅游资源丰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要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必须强化旅游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民俗节庆文化、演艺文化、摄影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文化彰显旅游的魅力,让文化成为旅游的风向标,推进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俞爱玲 《新东方》2014,(1):34-3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访谈,发现海南在传统节庆祭祀、渔民生产生活和传统舞蹈中有丰富而独特的海洋民俗体育文化遗产;海南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但目前存在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创新不够、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海南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途径,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增强旅游文化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孟秋莉 《传承》2013,(3):120-122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地方努力地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顾本地文化实际盲目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力促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双赢”目的.坚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