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三五”时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但文化底蕴发掘不足、文化精品产出匮乏、国际市场影响较小等问题突出,构建“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是实现首都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针对我国创意产业存在的竞争力不足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应从转变观念、构建产业支持体系、加快产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利用地域优势等方面入手,寻找适合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崔敏 《就业与保障》2023,(8):127-1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了“三创”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充分结合了科学、哲学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了“三创”人才培养体系。文章将对化工类大学生“三创”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化、专业与科学建设一体化、学生知识与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和创业能力的“三创”人才。  相似文献   

4.
鲁小艳 《人民论坛》2020,(3):138-139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协同创新,培养创意人才,培育跨界思维;加强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开发力度,优化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宣传工作;健全法律监管体系,建立第三方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5.
杨强 《前沿》2012,(3):121-124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育。本文在阐述“后旅游时代”产业发展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提出了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育要求,并以杭州为例,说明了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和高校三方提出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发展创意产业的视角.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概念及特质加以界定.并对影响创意人才开发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创意人才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创意人才开发机制.提出推进创意人才开发机制良好运行的保障措施.对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已明确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这为提升北京在未来国家创新经济体系中的引导作用、谋求2008年之后的首都发展动力、继而迈向国际创意城市行列创造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升级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大力发掘制造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以文化创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意义之所在。为顺应产业升级趋势,我们应制定相应的战略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二是促使创意产业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三是加快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四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最后是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丹丹 《人民论坛》2012,(36):138-139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亟需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规范。对比美国、日本、韩国的立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法律体系构建存在诸多不足,如立法模式存在争议、配套制度缺失、相关立法滞后等,应该以政府的义务和责任为立法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快、完善、规范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明确的发展目标,提出“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打破行业垄断,鼓励资源重组,强化资金扶持,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发展方向。这是首都文化经济建设中具有特定内涵和时代意义的发展目标,也是极富实践要求的工作任务,因此值得全社会、尤其首  相似文献   

11.
王曦 《前沿》2013,(8):20-22
本文基于昆士兰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及实践方面的经验,从五个视角探讨了大学在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即以"新型大学"为设计理念,以培养"会说话的"艺术家为目标,以产业实践为支持,以跨学科研究和实践应用为研究定位及以创意和创新为成果。通过这些途径,昆士兰科技大学不仅突破了创意产业领域的传统教育发展模式的局限,为创意产业输送了大量的复合型创意人才,同时也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为创意产业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更为政府的决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对布里斯班、昆士兰乃至澳大利亚的创意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大学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舰 《求索》2012,(7):84-85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初露端倪,嗣后,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本文认为,五大因素促成了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势发展:一是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是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之本;二是良好的政策组合;三是良好的市场氛围;四是良好的创新人才机制;五是宽松的创新规制。研究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就与机制,对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以经济发展的图景而命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其经济结构中的独特板块。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产生支撑的地方性文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都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华南特色的城市文化,二是源于历史的"千年商都"的商业精神。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依赖于创意人才的支持。创意人才的需求源于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人的创意能力的高度依赖,文化资源的经济性转化常常通过创意人的"二度创意"来完成。创意写作学外在地对接着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的培养通过创意写作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对中国经济起到战略性推动作用,但融资难题一直困扰着其发展,互联网金融众筹为文化创意产业开启新的融资模式。从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对文化创意产业众筹融资模式创新、运营实践、互促共生等方面的研究观点进行了综述,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文化创意产业众筹融资的深刻内涵,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迅猛,被许多媒体称之为“朝阳产业”、“暴利蛋糕”,以至于国内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为获取经济利益而热炒文化创意的概念,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着许多误区。实际上,时代要求创意产业的凸显,是因为经济发展规模和社会文化需要的推动,而作为国家倡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确已经到了深入研究的关口。本期编发三篇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稿件,特意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中国创意写作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学科理念和实践方向逐渐清晰,形成了面向文学教育、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三个重要的路径。文学教育改革是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奠基的逻辑起点,文化产业发展是创意写作中国本土创生的重点方向,而文化创新则是中国创意写作在当前至为关键的总体面向,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创意写作的整体图景。其中,创意为本位的文学教育解决了虚构与非虚构类写作的二元对立,产业为导向的写作实践贯通了艺术性与商品性的一体关系,以创新为旨归的学科理念则突出了文学想象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明确了从文学想象到文化创新的通路,中国创意写作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模式和理念,都可以在这个视域中加以观察和考量。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意,创意来源于高素质与复合型的人才。但是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现状并不乐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2014年"2·26"北京讲话精神、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18.
组织学习研讨,推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热潮当务之急是把“十一五”规划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化作广大群众的共识。建议在相关文化企事业单位人员中开展一次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学习讨论,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就有关思想、理论,国际国内发展背景和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和人才大本营的实际潜能进行介绍,让人们都明白,都动心。  相似文献   

19.
刘晞平 《人民论坛》2010,(12):140-141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应该具有整体意识,树立全球观念。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探讨,进行文化创意人才的基本界定,通过对国内文化创意人才培育专业的分析,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政策制定者与人才培育机制,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观察》2011,(8):5-5
7月13日,由北京市政协、民进北京市委主办的2011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王安顺出席并讲话。本届论坛以“机制与政策创新”为主题,重点探讨如何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机制与政策,进一步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该论坛旨在搭建一个供政协委员、业内人士与政府主管部门交流探讨的平台,为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思路、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