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农地征用的典型调查发现,农民的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听证权等权益被严重侵害.有效保障土地被征用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和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制定有助于提高土地被征用农民博弈能力的法律法规;撤销未按法定程序和政策要求报批而获取或骗取的征地批文;用"重典"落实国家土地政策,提高土地违法的成本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地征用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端,分析这些缺陷和弊端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立足本国实际,完善农地征用制度,要建立以市场价格为主的农地征用补偿标准;建立多样化的农地征用补偿方式;以法律形式确立农民征地补偿独立谈判权等,但最根本的是明晰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3.
深化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产权主体不明、产权界限不清、产权残缺等内在缺陷,导致农民利益没有法制保障,尤其在农地被征用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失地农民生存危机凸现,成为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因此,明确农村土地财产权利,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根本措施。推进农村土地市场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村转居"特指农民通过土地征用和征收,户口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农民居住动迁到安置小区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居住,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区别于单纯村委会建制转为居委会建制,伴随"村转居"而来的是长期积累的、大量的村集体资产和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如何处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弊端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征用是关系到成千上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的一项行政行为。当前,随着生产要素的集聚与城市的不断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征用过程中诸如制度设计有失公平、公共利益界定模糊、土地征用正当程序缺失、补偿标准偏低等弊端的大量存在。因此,应尽快对征地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农地征用及其引起的农村土地纠纷是目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农地征用导致的农民失业、失权、失利等方面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理顺农地产权关系、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完善相关保障体系、健全利益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等是治理农地征用对农村社会稳定负面影响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潘明 《党政论坛》2010,(15):51-53
“村转居”特指农民通过土地征用和征收,户口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农民居住动迁到安置小区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居住,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区别于单纯村委会建制转为居委会建制,伴随“村转居”而来的是长期积累的、大量的村集体资产和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如何处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村民转居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农民集体失去土地的过程,也是农民脱离农村、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三起政府与农民的土地纠纷,暴露出一些问题,也反映了一种倾向。 一起是降低补偿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均应以该耕地被征用前的平均年产值为参照。然而,某乡政府为搞工业开发而征用某村的1000亩耕地时,却以全乡所有耕地的平均年产值为参照,这样一来,补偿标准就大大降低。农民不服,便多次找乡政府说理:“你们搞开发,树形象,怎么能占我们的便宜?”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民阶层的社会流动,是农民转型的体制障碍。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尝试建立土地共同基金,是促进城郊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冯秋燕 《理论探讨》2006,(2):125-127
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界定不清、权利义务模糊等原因,中国农民承载着来自于二元社会结构的沉重赋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意味着单位面积产值的提高和土地的增值,对集体土地的征用应当把这些因素予以实现才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广东省率先实行的农地直接入市办法开创了征地制与农地直接入市并存的新格局,打破了国家对集体土地征用的垄断。  相似文献   

12.
与国外相比较,中国征地制度存在许多严重缺陷: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土地征用权滥用;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导致失地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等.因此,进行中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具有迫切性.借鉴国外土地征用经验与土地征用制度的合理性,中国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征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第一,通过立法形式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保被征用土地的合理使用;第二,确认农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利,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征地补偿;第三,赋予农民应有的权利,建立公开、公正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13.
土地,农民的命根子。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每年总有一些农民承包的土地被国家征用。如今一些地方, 征用土地时简单化多,人情味少,突出表现在征用土地后,一次性给点土地征用补偿费后就了事,致使失地农民成了无地、无业、无依靠的三无游民,严重的地方导致民心不稳、社会不稳。这方面已经发生多起严重事件,并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和行政管理难题。  相似文献   

14.
乔新生 《团结》2004,(3):38-40,27
2004年4月2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向外界透露,全国拖欠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98.8亿元,已经清还59.9亿元。目前,由国土资源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建设部、审计署组成的工作组,已经分赴全国各地,检查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国的土地问题,不是没有法律制度的问题,而是法律制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拖欠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我国,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的法律对农民的土地征用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宪法修正案更是对土地的征收和征用补偿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表述。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拖欠农民安置费的现象呢?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要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规范土地利用与管理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这一不同于普通农民,又有别于一般市民的特殊群体随之形成。如何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6,(13)
滥征乱占耕地,是对农民权益和国家利益的侵犯;以加快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制度为重点,推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兰岚 《团结》2009,(5):29-3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城市周边的农村土地大量征用过程中.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和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日渐突出.研究并解决该问题.健全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对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因失地而引起的利益受损问题,是影响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公共管理制度存在的诸多缺失,通过政府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来解决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是一条可行路径。一、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一般表现据推算,一般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15个农民失地,若按目前的征用速度计算,这就意味着中国“失地农民群体”将从目前的3500万人左右剧增至2030年的1.1亿人。但是,在农民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严重侵害,并且没有得…  相似文献   

20.
张思  王锋  赵凌云  沈丽  王毓喜 《学理论》2009,(30):110-111
城市化建设使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而现行的征地政策问题复杂多样,政策的实施影响着农民的合法利益以及农村的安全与稳定。通过对湖州市现行征地政策,征地后农民的安置房条件、收支状况、生活方式、就业培训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征地补偿的看法和意见,以及政府在征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提高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