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繁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已成为共识。社会协同治理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协作共治与责任共担,以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趋势。然而,在我国,社会协同治理的实现还存在着来自政府机构、市场组织、社会力量以及公民参与等主体方面的障碍。因此,加快政府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大力培养社会组织、积极培育政社信任关系和建设主体间信息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实现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协同治理视野下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治理是一个新的政府治理理论,要求在公共生活过程中,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子系统构成开放的整体系统,从而实现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全能主义政府”、“无限责任政府”的管理模式,使得公共服务多元治理程度过低。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是:强化公众服务导向的协同治理理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协同治理方式;培育社会自治力量的协同治理组织;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对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构成重要考验,亟须社会组织发挥协同治理作用。研究团队就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提出了一个包含协同目标、渠道、能力、环境的四要素分析框架,据此发现:我国广大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应急管理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均以公益为导向;尽管社会协同治理理念已经提出十多年,但社会协同的法治保障尚不健全,协同渠道有待拓宽,协同效能尚未充分释放;从发展规模、类型结构、专业业务与资源保障方面看,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仍有较大空间;从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社会环境来看,协同理念与协同法制的普及均有待加强。由此,从渠道、能力、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社会协同治理是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基于对当前我国政府治理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的考量,政府应重视协同发展理论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制度。协同治理必须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才能得以实现,政府应通过改善、加强立法,健全培育制度以形成合力,并以制度的改进加快社会治理的改革,最终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治理的纵向整合机制与社会力量参与的横向协同机制之间互动关系的结构性断裂问题,是当前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难以良性互动的主要诱因。针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在民主决策、协商沟通、有序参与、协同治理和制度规范等方面存在的机制衔接困境,通过"礼让行人"实践中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的个案呈现,可揭示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与政府回应、对话沟通与共识凝聚、自发参与和有序动员、单方治理与多元协同、道德自律与法规强制等社会治理衔接机制,是实现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是实现国家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转变和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需要。近年来不断壮大的农村社会组织较好地发挥了供给社区服务、形塑乡村价值和推动政府转型等作用,初步形成了与基层政府的协同治理。但也面临着合法性缺失的法制困境、行政化侵蚀的体制困境、慈善业余主义的能力困境和社会资本短缺的社会困境。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必须把它嵌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任务,坚持法治先行、政府推动、社会组织自我涅槃和社会监督常态化,使社会组织回归乡村社会本身,提高其政社协同整体性供给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智囊和推动政府改革的强大动力源。但在面对频繁出现的社会冲突,社会组织的治理功能发挥存在较大问题,社会公信力不高。随着社会冲突治理主体的多样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社会组织协同社会冲突治理的可行性必将大大增加,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创新当代社会冲突治理的一个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8.
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最本质特征,双重统合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路径。党建双重统合社区治理在具体实践中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资源聚集。党组织凭借其执政优势和组织优势搭建平台,将各类资源下沉至社区并进行有效整合以满足居民需求。二是主体协同。属地党组织召集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进行协同应对,以科层体制内部动员的方式将政府“再组织化”,以此实现集中办公和有效治理。党组织在有效凝聚治理资源的条件下协同各类治理主体,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推动各类主体真正融入社区治理场域并发挥长效作用。“双重统合”有效促进了党组织与各方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基础上形成治理合力,推进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大量社会组织的涌现,对单一的政府治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兴霖教授的《国家与社会之间》一书,以社会组织为抓手,揭示了公民、社会组织、市场、政府分别在公共服务生产、提供中的角色与功能,系统性地提出了一种整合四者于一体的、从国家到社会中的每个公民之间都可参与的、多主体协同的公共物品与服务生产与提供体系,这本质上是一种从理论上构建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它提出了公民、社会组织、市场、政府四者中,既可单独生产或者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也可以两两之间、多者之间合作生产、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为了实现这种"国家治理"式提供,可以采用绩效导向式协同中心来作为工具。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回顾了西方治理理论"科层治理—市场治理—网络治理"的演变以及"元治理"理论对它的批判,分析了中国社会"行政社会"的治理现状及与"元治理"理论的契合。接着介绍了厦门市海沧区X街道对于三种治理方式的调整、协同:科层治理方面,从区级政府开始,逐级简政放权,实现行政与自治分离;市场治理方面,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公益创投等形式,引入市场力量促进本土社会组织发展;网络治理方面,通过"以奖代补"的政策,激发民众主动参与,形成微自治。最后,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视角下,文章提出政府应该发挥治理中的"中轴"作用,通过调动市场资源,为社会"赋权增能",最终实现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袁明宝 《求实》2023,(6):79-91+109-110
行政化导向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只是在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上的行政体系建设,带来了行政替代社会、行政悬浮空转和行政消解治理的困境。乡村治理现代化应把重点放在行政激活社会上,通过治理资源激活群众公共参与渠道、增加治理事务并使其与群众诉求相一致、实现治理主体的有效整合与动员以及推进治理规则公共性重建,从而实现行政嵌入社会。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资源协同提升治理能力、组织协同激发多元治理主体积极性、机制协同凝聚治理共识、发展与治理互促构建治理共同体,构成了行政激活社会的具体机制,也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协同推进。中西部农村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不应是单纯的行政化改革,而是要通过资源输入和民主协商,实现行政对社会的激活和动员,这是大部分农村地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三重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是地方治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相连。如何有效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政府系统内部的纵横结构理性化逻辑具有内在的相关性,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具有本质的相应性,更与社会法治建设、社会组织发育与公民意识生成逻辑具有直接的协同性。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机制推进以及社会法治与社会主体参与协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将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重逻辑关系中日趋完善,并与整体改革开放进程同步、同向。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可被视作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公共治理层面上的缩影。政府失灵的诸多困境,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了契机。由于非政府组织具有降低治理成本、实现社会公正、推动组织创新、促进社会沟通等功能优势,可以弥补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不足。而要实现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平等合作,必须借助制度设计明确双方的治理重心。把自主治理领域真正让渡给公民社会,则是划定二者治理边界的一条重要准则。非政府组织通过与政府的契约性、制度性合作,将在良性互动中实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社会组织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法律保障不完善、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都使得社会组织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未能发挥其作用和功能。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应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理念,明确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应发挥的职能和职责,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引导,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的规范化、合理化,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社会各方协同发展的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协同治理是一个新的社会治理理论,强调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子系统构成开放的整体系统,从而实现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基层医疗服务存在服务网络建设不完善、配套设施老旧、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等问题,需要通过协同治理改变原来将政府主导等同于政府唯一主体的治理格局,用政府部门间合作、区域合作、央地合作、公私合作提高治理成效,适应医改政策导向,满足居民所需。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渠道。研究现阶段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路径和策略,对推动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助推社会治理创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监管缺位、监管越位、监管错位等现实困境。文章引入协同政府理论重新审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协同政府理论主张摒弃碎片化结构、实现无缝隙监管,整合组织功能、实现监管流程再造,突破一元治理困境、实现监管跨界协作,该理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践具有适用性。文章借鉴协同政府理论分析框架,从目标整合、组织整合、信息整合和文化整合四个维度构建农品质量安全监管协同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地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治理关系。依赖市场手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实现政府与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互补,优势互动,需要加强政府的市场职责,才能有效带动多元建设主体的协同与合作,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优化与平衡。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的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治理关系。依赖市场手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实现政府与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互补,优势互动,需要加强政府的市场职责,才能有效带动多元建设主体的协同与合作,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优化与平衡。  相似文献   

20.
张晨  王霏 《新视野》2023,(5):48-55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动迁社区治理困境亟须破解,社会组织的介入如何助力社区实现有效治理成为值得探究的话题。基于S市B社区的个案考察,发现社会组织助力动迁社区协同治理的行动逻辑为:党政领导的注意力分配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契机,非结构项目机制下,社会组织借助政策创新、平台搭建、常态化机制等手段推动社区治理结构和资源的整合。同时,通过激活社区社会资本、发挥社区两委的核心枢纽作用保障社区自治的可持续性,最终构建出五社协同的治理格局,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社会组织的协力重塑了动迁社区的五社联动格局,国家与社会合作主义关系的建构是实现社区善治的深层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