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国理政     
陈克鑫 《湘潮》2010,(1):46-47
<正>毛泽东怎样听汇报。曾任石化部部长康世恩回忆说,1956年2月26日,他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汇报,在座的还有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我照着提纲念  相似文献   

2.
张雷 《党史文苑》2012,(16):29-30,35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涉及治国理政核心层面诸如经济建设、政治和党的建设、科技和文化建设、社会和生态建设、外交与国家安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之道,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战略决策和方法艺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了治国理政的创造性探索,形成了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彰显了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智慧,引领当代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4.
刘东超 《学习月刊》2014,(19):21-22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党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这一传统,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其发扬光大。第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治理,价值观建设是文化治理的基础层面之一,文化软实力建设则是文化治理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受到国内理论界高度关注,研究著述颇丰。一方面,理论宣传部门在第一时间公布了一大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理论界学习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提供了一手资料和重要遵循。另一方面,理论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保持高度关注,研究热情高涨,研究重点突出,从不同角度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整体性、基本内容、创新性作出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6.
治国理政     
《湘潮》2012,(7):53-54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的启示:1、重视历史上治国安邦的政治谋略。毛泽东评价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条要求是“古今少见”的“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2、评价历史上政治人物的得失成败。他明确指出:“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3、关注古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毛泽东读《南史·韦睿传》批语甚多,称赞韦睿巡行战地是“躬自调查研究”,又说他指挥作战“将在前线”,郑重地写下这样的评语:“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相似文献   

7.
治国理政     
陈克鑫辑 《湘潮》2011,(7):46-47
白宫频现“毛主席语录”。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典礼结束后,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的官方中文译文最后部分写道:“……让我们再一次迎着寒风中流击水,不论什么风暴来袭,必将坚不可摧。”奥巴马的对手麦凯恩2008年7月在回答有关能源问题时说:“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允许千花齐放。”  相似文献   

8.
罗帆 《党史文苑》2011,(24):9-11,2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风破浪、阔步前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凸显了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新时期党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既有刚性的一面,也有柔性的一面,且能做到刚柔相济,它们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和生动实践,具有原则性、灵活性、全面性、时代性的特点。从刚、柔角度探讨和解读党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既是悉心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经验的题中之义,同时也对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切实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实现协商民主的体系化、制度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内在要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真正落实,从而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理国家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初具规模、已见端倪的科学体系,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解读。一是主体维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二是客体维度。提出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三是战略维度。坚持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的统一,构筑发展战略体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是实践维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以上率下、以下推上,实现上下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六十二年,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教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坚持“理性”执政和“廉洁”执政: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反“左”防“左”方针等。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是党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理论溯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代化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具体实践把人民主体观、实践观、唯物观等基本原理深入人心;四个全面、三个倡导、中国梦及两个一百年,新国家安全观、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发展观等内政和外交层面进行的丰富与深化;借鉴吸收了现代化理论,也为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广大的素材和开拓了辽阔的视野,为现代化理论研究提供了动力和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界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产生依据的研讨;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理论体系的概括;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的定位.本文拟对当前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做一综述,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很多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风险防范的重要论述,主要涉及敏锐洞悉要防范哪些风险、科学回答为什么要防范风险、积极探究应如何防范风险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特征,全面把握它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龙富 《理论研究》2019,(4):23-29,43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总结新中国70年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形成了系统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其中执政话语权的把控已经成为我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8.
杨金卫 《前线》2017,(4):10-12
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刻把握国情实际和世界大势,提出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汪仕凯 《探索》2020,(2):107-118,F0002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创造的传家宝,在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上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关键的政治资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群众路线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但由于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已经形成了新群众,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群众路线形成的传统贯彻方式方法和其地位与作用的传统认识可能不完全适应新群众的要求。老传统与新群众之间的距离说明,群众路线的传统地位、作用与贯彻方式同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被赋予的重要地位和应当发挥的关键作用可能不相称,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需要,所以弥合老传统与新群众之间的距离,可以成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主题。根据新群众的新需求,需要实现群众路线的创新,即将作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根本组织路线、根本工作路线的群众路线上升为一种重要政治制度,这是弥合老传统与新群众之间距离的必由之路。同时,群众路线在党治国理政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关键作用说明它是中国政治体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围绕着群众路线进行的政治过程,能够从中发现中国政治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使命,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责任.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对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漫长艰辛的探索.考察这一历史进程,总结其经验,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之中,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