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亮  唐琼琼 《山西青年》2022,(19):126-128
家校合作已成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辅导员是联系家长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目前辅导员与家长沟通呈现表面化、形式化。本研究从辅导员和家长双向沟通的现状、存在问题出发,定位辅导员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作用,以达到家校合作育人的目的,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社会实践育人能力是新时代高校应当着力思考的重点。协同教育机制的引入,有助于整合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实现政企校多方合作共赢和优化现行高校社会实践模式。针对当前高校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存在的协同育人理念薄弱、协同保障机制欠缺和协同合作模式陈旧等问题,提出要通过建构价值认同机制、协同信任机制、契约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打造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共同体,进而为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育人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共同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学概念,经历了由自然形成的"原始共同体"到现代意义的"当代共同体"的发展历程。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主要包括目标共同、价值共识、利益共赢、资源共享、基地共建等核心要素。实践表明,夯实基础、丰富载体、营造氛围是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学全  边笑非 《山西青年》2022,(17):184-186
大学生心理危机频发、心理问题日渐严峻,成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道路上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家校合作心理育人的背景现状出发,概括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阐述基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的家校合作心理育人的主要理念、思路框架和工作模式,以期探索高校家校合作心理育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家风建设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风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聚合家庭和高校的育人力量,推进家风建设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文章在探究二者协同育人的现实可能性基础上,明确家风建设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通过整合家校资源、构建家校联动机制、完善家校交流制度规范等措施,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分析典型育人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和实践意义,以华南农业大学"模范引领计划"为例,打造校、院、班三级典型群落,形成全层次的典型筛选、全方位的典型宣传、全过程的典型教育和全员式典型培养下的"四全"机制,构建高校社区"三级四全"实践育人模式,对进一步丰富高校社区实践育人的层次和载体,提升实践育人的水平和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晨 《山西青年》2024,(6):184-186
本研究基于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构建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1+2+3”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将大学生心理育人的主体从学校转变为家校协同育人,通过双方合力,共同解决大学生当下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孙莉 《山西青年》2024,(5):33-35
“家校共育”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政策的引导下,学校积极开展“家校共育”,与家长通力合作,帮助孩子成长、成才。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校的特色育人模式与教育理念,将会成为家校合作的基础与指引,如何将家与校两者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助力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职院校牢固树立管理育人理念、创新工作理路,管理育人工作呈现出人文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特点。在党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高职院校构筑起比较系统完整的管理框架和治理机制。新时代高职院校的管理育人工作要持续发力,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管理能力,不断建立健全具有生命力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理论缺位,舆论就可能成为各式各样歪理邪说的跑马场科学理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仪",正确舆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理论与舆论同向而行、同向发力,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这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遵循的规律。只有理论和舆论同源同流、融合共进,才能打造出思想含量和话语魅力兼具的"表达共同体",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学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积极参与地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校地合力实现育人的全方位性,以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和务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为育人工作提质增效。高校与地方合作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高校影响力、教育亲和力、育人说服力等不足。今后需要强化统筹引领,以形成促进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内化的保障体系;强化环境营造,以形成促进大学生优良思想品质涵养的良好氛围;强化知行结合,以形成促成大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5,(6)
<正>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学生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近年来,保定学院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实施文化引领育人七大工程,形成了长效育人机制和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为代表的丰硕育人成果。传承精神文脉的润德工程。编辑出版《保定二师"七·六"护校革命斗争记略》《保定学院史话》等一批校本教育丛书,拍摄《丹心》《到西  相似文献   

13.
正曲阜师范大学党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建工作,切实增强党组织育人功能。一、实施"文化立校"战略,构建立德树人的文化环境。提出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建设具有"卓越文化追求、独特文化标签、突出文化优势"的大学。强化"儒学+"育人特色,凝练出"弘毅致远、崇真尚实、立己达人"的大学精神;在学校章程中将"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作为学生的素养标签;在校园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协同创新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努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共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是高校贯彻落实"双创"战略的生动实践。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标理念存在局限性、内生动力不足、实操平台短缺、保障机制匮乏等,应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健全课程体系、搭建实操平台、完善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马茜芝  王晓波 《山西青年》2022,(16):190-192
本文从家校互动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开展了多媒体推文、家长课堂、亲子辅导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探讨社会互赖理论下家校互动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应从几方面加强:一是深化学校德育改革,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二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共同育人;三是整合社区德育的资源,形成全社会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8.
胡彪 《当代贵州》2022,(50):48-49
<正>今年以来,广州南沙区与安顺西秀区共同发力,紧紧围绕助推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健全协作机制,拓展协作领域,优化协作方式,谱写了共建、共享、共赢的东西部协作新篇章。山海同心,携手并进。今年以来,广州南沙区与安顺西秀区共同发力,紧紧围绕助推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健全协作机制,拓展协作领域,优化协作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绘就合作共赢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19.
党群沟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着党群关系和谐与政党基础的巩固。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沟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既有继承性,又有时代性。党群沟通预期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党群沟通机制的良性运行,即党、群众、信息、沟通渠道、沟通方式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也需关照中国现实,更要健全和完善机制的结构要素,三者有机统一,党群沟通机制才能良性运行,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新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动态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政治实践的历史走向,并展现出强烈的精神效能和育人效果。要科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政育人功能,就必须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困境:融合较为朴素、教学深度不足、贯彻力度偏弱。因此,有必要在深化理论研究、丰富教学内容、凸显育人功能的实践环节中,重新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