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敬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观分别从努力化解"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限化之矛盾"、"需求的非均衡性与分配的正义性之矛盾"以及"精神的神圣性与物质的世俗化之矛盾"这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劳动观。马克思劳动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观的理论基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观则是马克思劳动观的当代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其中"大力发展生产力、争取民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共同富裕、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等科学论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探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价值观思想并分析其特点,对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并不单纯是哪一个命题所能概括的,而是一个以实践为核心、以社会关系为现实内容的整体学说。马克思以需要为逻辑起点,论述了人在需要的生理驱动下进行劳动,进而论证了人的劳动本质及其"自由自觉"属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和人本质的丧失,提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恢复劳动的自由自觉属性。在这里,马克思实现了人的本质由劳动到实践的升华。马克思正是在这一系列论述过程中逐步建构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的本质学说,展现了由需要到人的劳动、再由人的劳动上升到实践范畴、最终落脚到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上的逻辑建构过程,体现了人的本质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能动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1843-1846年间的著作中,集中的探讨过人的本质问题,并依次提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以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这些经典论述为他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自由、平等、博爱"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于人的本质的设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准则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密切相关。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分别立足于人的本质理论中的共同体、物质生产、人与人的关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归根结底,人的本质取决于人的需要,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5)
马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人与社会的历史发展逻辑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彻底解蔽笼罩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外表的物象,直达背后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层面,并且在批判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逐渐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当下中国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对当下中国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起到牵引和驾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分别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需要".目前学界对人本质的传统解读方式或是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或是将其定义为这三种特性的总和.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相反,它们呈现为一种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进程.马克思对于人之本质的探索采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最终在人之需要中实现了对人本质的全面、具体、历史的把握.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抵制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敬业源起于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引起的负面影响抹杀了人的劳动天性,引起了劳动中的不道德现象。敬业精神与劳动和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有关,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和利益集团的敬业精神有一定的差别。马克思主义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敬业观的思想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之一。影响马克思主义敬业精神培育的决定性因素是"合理劳动报酬的实现";马克思主义敬业精神培育的关键是要"实现体面劳动";马克思主义敬业精神培育的根本在于"维护劳动公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提出要缩短人们的劳动时间,争取更多的自由时间.今天,重要的已经不仅是缩短劳动时间,如何利用好自由时间也已变成为了一个时代课题.马克思关于自由时间的本质就是生产"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争取自由时间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深刻启示和指导着我们.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认识到实践达到了新境界。党的十八大报告凝练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的角度看,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发生了从"以宗主为本"、"以君主为本"到"以资为本"再到"以人为本"的历史演进。围绕社会核心价值观本质的演进,社会核心价值观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应发生了变化。在考察这种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构建思路,希冀对当前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与意义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不少富有启示的观点.但是,从劳动是人与世界关系建构的视角,阐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价值,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把"生产劳动"当做理解人类教育存在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即为真理性的教育活动阐明客观依据、概括"人的教育"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展示教育的价值取向,这三方面理应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13.
任琳 《理论建设》2013,(2):51-55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对劳动范畴做出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分析。他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的社会联系等角度对劳动展开探讨,从而赋予劳动概念更为丰富的内涵。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范畴,对于当前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上述的一些词汇在资产阶级"普世价值"中也曾出现,因此,社会上有些人企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混为一谈,并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来推销资产阶级"普世价值"。本文借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相关论述来逐一比较上述词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中的不同含义,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本质差别,从而彻底揭露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虚伪,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对于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的争论向来是理论界的重要问题,争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马克思几部青年时期的著作中。本文就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异化劳动理论中"人的类本质"的抽象性和现实性,提出现实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虽然青年时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还不太成熟,但这一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能就此不成熟的思想而将马克思的思想割裂甚至对立起来,马克思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解放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的根本看法或观点,基本内涵包括自然解放观、劳动解放观、经济解放观、政治解放观、社会解放观与精神解放观。今天,重新解读与思考马克思解放观,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瑞芳  马强强 《世纪桥》2012,(21):41-42
类存在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对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扬弃和超越。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的视野中,人在本质上是类存在物,是超越了动物性的劳动性存在、对象性存在和自由自觉的社会实践性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刘智娴 《求实》2006,1(2):8-10
在马克思的解读史上,人们常常以劳动、实践或者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人的本质下定义,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实践或社会关系的总和。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追问人的本质是什么,而是通过实践概念来展现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人的理想生存状态以求现实问题的解决,由此,马克思实现了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消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高问题是论述"共产主义".为了论述共产主义,马克思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说明"私有财产不具有必然性".为了说明私有财产不具有必然性,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把异化劳动的根源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超越了古典经济学,确立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从而在哲学上实现了相对于古典经济学的"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20.
吴迪 《学习月刊》2012,(12):21-2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著作,也是马克思深入市民社会探讨人的本质的奠基作。马克思以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核心概念,分析了人的本质及其内在结构,把人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通过异化私有财产运动而自我扬弃自我实现的过程。本文遵循马克思的这一思路,历史地考察异化概念的演变,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内核。异化一般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产生出对立面,而且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反过来作用于主体本身。在西方哲学史上,异化这个概念是讲人的,是用于说明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