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大学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探讨两者的契合关系,从高位阶和低位阶探讨两者的生成关系,为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提供内生逻辑。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抽象化与具像化、主导性与多样化、垂直化与交叉化的外在张力,是两者融合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可以从把握三组关系和创设三种场域进行路径选择,以期实现二者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2.
高校应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高度契合性,厘清两者之间深度融合的逻辑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主体、功能、载体、机制多维度上全过程融入,整合服务资源,强化服务功能,彰显服务本色,切实做到服务师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因其内在价值追求和外在实践形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关联性,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立足现实实践,应当坚持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通过打造品牌、营造氛围、健全机制等路径,强化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践行。  相似文献   

4.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与常态化是实现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融入内心,落实于行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学校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国内学者们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常态化的研究主要包括:重要性与必要性、影响因素、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魏振英 《世纪桥》2016,(3):36-37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价值基础上,分析聊城市在践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力求寻找到突破点,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市生动实践的研究路径和可行性措施,为山东省聊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为我国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的任务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三个维度着手,学校层面要注重顶层设计,规划整体方案;教师层面要坚定政治立场,加强自身修养;学生层面要夯实理论基础,促进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的运行,需要确立长效机制运行的目标体系,优化理论教育、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和舆论引导等机制运行的路径,创新理论灌输、实践育人、信息传播、隐性教育、人文关怀等机制运行的模式,整合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的资源、力量、内容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依托于一定的桥梁,因而,选择合适的教育载体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选择应当遵循政治性与时代性统一、可操作性与参与性统一、针对性与综合性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英雄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鲜活载体。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基础、文化源流、核心内容及目标追求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在统一性。培育和弘扬英雄精神,有助于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品格,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良好环境氛围,增进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信,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行动自觉。依托英雄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优化英雄精神的宣教方式,充分发挥英雄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多方位构建英雄精神的传播格局,健全弘扬英雄精神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是高校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然逻辑和必然要求。高校要立足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和大学生群体特点,进一步传承创新话语理念,丰富拓展话语内容,转换融合表达方式,优化完善载体平台,加快构建大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便于传播的话语体系,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共识、思想共鸣和实践准则。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校园文化反映出高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教风学风校风,积极的校园文化使广大师生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能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个倡导",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总领。本文分析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探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引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诉求,是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抽象化表达,是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与我国意识形态内容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于解决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新时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抓手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关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体现、制约因素、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考量。通过全面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实的回应力以及营造共同参与意识形态建设的舆论氛围等方式,促使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切实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4.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修身明志励学求真",全面秉承了水利行业"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校训是学院精神的高度凝练,对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备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学院引导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挖掘校训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意蕴,探寻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探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师德建设决定高校教师的素质和从业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人才的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提高师德水平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现实要求。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主体力量的全面参与,凝聚推动师德水平前行的强大力量;需要方式方法的创新建构,以教育引导和制度保障作为提高师德水平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校师德建设决定高校教师的素质和从业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人才的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提高师德水平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现实要求。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主体力量的全面参与,凝聚推动师德水平前行的强大力量;需要方式方法的创新建构,以教育引导和制度保障作为提高师德水平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高荣荣 《湘潮》2016,(1):44-4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来推进其培育和践行。本文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进行基本阐述的基础上,从实践、文化、经济、制度构建等四个方面思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常态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趋于科学化的重要路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高度融合起来。文章以构建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校园社团准入机制、强化校园活动品牌管理机制、完善校规章程等有关管理制度、鼓励学生组织团体制定公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嵌入专业实践的机制等五大方面,对常态化引领机制的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有效的理论支撑,而且对于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塑造当代大学生造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中国的发展。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发展中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明确了目标,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