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讯     
<正>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2015)》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ISBN:978-7-5097-8546-1定价:98.00元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内容介绍:本书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第一本蓝皮书。全面总结和透视2014年以来中国法治政府的建设情况。本书指出,2014年以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热点和重点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打造权责明确的政府权力体系;第二,修订《立法  相似文献   

2.
3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2009)>(以下简称"蓝皮书"),我国法学界几十位权威专家学者,用他们特有的专业视角,深度剖析了"极其不平凡"的2008年中国法治:这一年,中国的立法有什么特点?依法行政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因素诱发了群体性事件?税收法治改革的步子为什么迈得那么大?  相似文献   

3.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到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十八大报告和四中全会的决定,结合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完善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欧洲的法治历程,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极具观察价值。2014年的中欧法治建设论坛择取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议题,提示我们在未来处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务必提升法治视野的国际化、法治内涵的丰富化、规范体系的双重化、机制设计的合作协商化和政务过程的透明公开化。这些法治政府建设的可能图景构成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书讯     
<正>《与法同行:应松年口述》ISBN:978-7-5620-6438-1定价:69.00元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内容介绍:应松年,新中国行政法的重要开创者与建设者,他与中国行政法发展三十年休戚与共。从依法行政,到法治政府,他孜孜不倦,永不懈怠。作为当代中国行政法最具符号意义的领导者,他为新中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及学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记载了应松年教授参与推动我国行政法治进程的点点滴滴,再现了我国当代行政法的发展脉络和  相似文献   

6.
3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2009)》(以下简称“蓝皮书”),我国法学界几十位权威专家学者,用他们特有的专业视角,深度剖析了“极其不平凡”的2008年中国法治:这一年,中国的立法有什么特点?依法行政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因素诱发了群体性事件?税收法治改革的步子为什么迈得那么大?  相似文献   

7.
书讯     
《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作者:季卫东定价:36元出版:2014年10月本书是中国当代著名法理学家季卫东论述中国如何通过法治重塑权力结构和权威体系构建一种普遍认同的  相似文献   

8.
2020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为主要抓手,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自治区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法治政府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法治政府建设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1.强化党的领导.自治区党委始终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相似文献   

9.
新政改革篇     
正2014年是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一年,种种新政令人鼓舞;同时,2014年又被称之为中国改革元年,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的历史时刻,一个重要特点是,本届政府在推进制度改革的同时,坚持依法执政,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死刑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0月审议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等9个死刑罪名。草案如获通过,我国的死刑罪名将由现在的55项减至46项。近年来,尊重和保障人权,逐步成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所秉持的重要理念。我国执行死刑的人数总体越来越少,现  相似文献   

10.
由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海坤和副教授黄学贤合著的《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从比较法角度研究》(下称《法典化》)一书于1999年8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书38万字。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将行政程序法典化与行政法治、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的大背景紧密相连。我国在90年代才开始注重和研究行政程序,这与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书的主题虽然是论述行政程序法典化的相关问题,但却始终都强调行政程序法本身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它产生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政府,将民主和自由协调起来,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取得…  相似文献   

11.
《法制与社会》2011,(7):4-4
【据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目前在京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1)》指出,2010年我国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加强立法工作仍然是我国法治发展的重要课题。蓝皮书介绍,2010年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一年,各级立法主体制定、修改了一批重要法律法规,同时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立法工作更注重规范和监督公权力运行、更注重公民各项权利的保障与实现,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好书推荐     
《江淮法治》2009,(4):57-57
中国法治30年: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定价:65元本书全面概括了中国法治发展的30年历程,从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改革、宪法、人权、经  相似文献   

13.
《检察纵横》2012,(3):59-59
近10年来,中国社科院每年以蓝皮书的形式,推出中国法治发展年度报告,堪称法律界的一件盛事。2月20日,《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2)》如期而至。这已经是中国社科院的第十本法治蓝皮书了。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中国的全方位建设包括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四个概念在同一时空使用时,可以认为"法治中国"是后三者的上位概念。后三者是"法治中国"的基本要素。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相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中国等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就是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5.
好书推荐     
《江淮法治》2009,(6):57-57
中国走向法治30年(1978-2008)蔡定剑王晨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定价:45元中国走向法治的30年,是一个观念更新、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的过程。本书深刻剖析了中国法制独特的制度构建过程,缜密论述了中国以市场化、法治化为方向的改革逐  相似文献   

16.
书讯     
《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作者:季卫东定价:36元出版:2014年10月本书是中国当代著名法理学家季卫东论述中国如何通过法治重塑权力结构和权威体系构建一种普遍认同的秩序和制度模式的力著,阐明中国正通过法治走向民主并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而进入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博登海默法理学》作者:(美国)埃德加·博登海默译者:潘汉典定价:48元出版:2015年1月  相似文献   

17.
新书讯     
<正>《与法同行:应松年口述》ISBN:978-7-5620-6438-1定价:69.00元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内容介绍:应松年,新中国行政法的重要开创者与建设者,他与中国行政法发展三十年休戚与共。从依法行政,到法治政府,他孜孜不倦,永不懈怠。作为当代中国行政法最具符号意义的领导者,他为新中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及学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记载  相似文献   

18.
论一体建设法治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建设发展的主观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思想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对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指全部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法治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要一体建设而非分体建设、要同步建设而非分步骤建设。要从理念和思维层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层面、社会自治能力层面充分认识法治社会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在于: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政府主导与社会共治为基本方式,以培育法治信仰、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突破口,以构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重点,以形成多元融贯的规则体系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达到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厦法 《政府法制》2014,(13):51-51
2014年,厦门市采取多项举措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为建设美丽厦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自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法治的道路上更前进了一步。但是,中国在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和需要层次理论出发,指出了政府在法律原则与道德原则、公法与私法、实体法与程序法以及法律意识与法律秩序等方面提供法律产品时,与公民和社会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的不平衡,由此而构成我国法治建设的真实障碍。所以,笔者从政府对法律产品的供给要符合公民与社会的需求层次这一观点出发,提出了政府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