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河县长江小学创办于2005年,现为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邢台市文明校园、邢台市4A级学校、邢台市文明单位,连续被评为县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升的同时,强化"体育育人",把增强学生的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以高校在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其中,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的"三观"教育和以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为内容的"三心"培养,应作为当前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从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学生从业素质及道德提高等方面来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实施"多向选择、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在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陈出新,初显成效。学院以党建为核心,注重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规范流程,倡行党员发展公开面试;勤把党员培养"过程关",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和先进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进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新阶段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上提出新使命;新使命提出了坚定"四个服务"价值取向、让学生终生受益让人民满意、将思政课建成高校"一流课程"的新任务;新任务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科学化和做好补短板扬长板工作的新作为。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7,(4)
<正>如何将"三严三实"理念在高校教育中推进,是目前高校教育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只有充分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为新时期社会建设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就业观。要运用"三严"提升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素质,以"三实"取得职业道德教育成效,努力把"三严三实"思想教育落到实处,把"三严三实"理论融入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无论是对社会、学校,还是学生本人,  相似文献   

7.
齐玥 《世纪桥》2014,(5):30-31
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核心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为了满足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高职高专思政课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强化应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学内容要体现实时效性、针对性,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参与性。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要立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特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解决高校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肩负"四为"服务的传承使者;二是加强笃学砺能教育,培养担负伟大中国梦实现的追梦人;三是加强知行合一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7,(12)
<正>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于2002年成为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与意识;面向具有创业潜质的部分学生,培养创业精神与能力;面向具有创业意愿的少数学生,培养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分类教学、强化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原则,构建教学、实践、保  相似文献   

10.
张婷婷 《世纪桥》2014,(5):38-39
法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最有效的方式。本文从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取向的必要性,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中实践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培养学生成为法律应用型人才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期待改变我国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五大发展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五大发展观念是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学校学生的发展与培养方向在大体上应该与社会的发展理念一致,同时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进行管理与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各项技能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作为考察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精进,高等教育更是经历多次的改革与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教育的改革与社会需求变化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近年来将突出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越来突出,这与五大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培养与教育脱钩的问题,"嵌入式"模式尝试将党建工作的全过程融入到学生住宿生活、学生日常交际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挥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住宿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主动力,同时加强党员的考核和培养,为破解高校党员培养与教育脱钩这一难题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南阳理工学院团委作为校党委、行政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完成"育人"功能的重要渠道之一。工作中,践行学校"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围绕思想引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等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以社团建设为载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举办丰富多采的课外科技文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然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困境与挑战。爱国主义的教育策略应着重从国家自媒体法律政策、网络道德体系、高校教育主体"微转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方式创新、培养和吸收学生自媒体"意见领袖"等几方面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集中体现学校办学思想,是学校精神和学校价值的折射,是引领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励志教育"的文化理念,以励志教育激发和唤醒学生生命自觉,使学生产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在过去的四年多时间里,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完善"励志教育"文化理念,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模式,让师生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共同进步,初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的核心职能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始终关注的根本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的要求,古已有之。《左传》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是说,人生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有高尚道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是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高职院校应构建以"课程教学、创业实践、第二课堂、职业指导、管理保障"为平台的"五位一体"创业教育平台体系,将创业教育全面融入到人才培养计划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体系之中,全方位地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创业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实现需要加强大中小学的德育实效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重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等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上述因素逐步形成合力,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简称"三个自信")教育的过程中,要想真正取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佳效果,就必须遵循青年学生的心理活动基本规律,重视教育中的心理引导工作。文章从兴趣提升、思维训练、情感培养、信念确定、意志强化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在"三个自信"教育中开展心理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与"教育教学"的耦合是培养创新创业优质人才的突破与改革,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凝练与转变。作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3+1"教育新模式,既明确体现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要面向以及两者在实践取向方面高度契合,也真正转变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旧范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瓶颈。本文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课内引导与课外拓展""高校支持与政策支撑"的多轨模式结合下,以新教育机制体制为保障,实现由"传统受教模式"向"现代能动模式"的转变,开辟出一条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3+1"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