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全国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分别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精简。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先后设置了中央国家机关精简小组、中央精简干部和安排劳动力五人小组、中央精简小组三个小组来具体领导和处理有关工作。这些小组都有很强的任务导向特征,其成员也围绕主要工作任务进行配置。小组通过汇总和过滤信息,为中央决策提供建议和政策文本,是中央决策的助手和参谋;同时,它们还是处在精简工作一线的具体领导者,协助中央处理精简的日常工作。这些小组对顺利实现精简工作的预期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武力 《党的文献》2006,(5):49-55
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是新中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建立一种既适合中国国家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又能够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毛泽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些探索对我们今天解决这个问题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四"一词涵盖了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的历史内容,它对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都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众多思想文化问题争论,都可以从"五四"思想资源中找到源头,"五四"成了评价政治与文化问题的强势坐标.几十年来的"五四"评价,应时代权势之变化而有过不同的取向,而最重要的评价取向,则莫过于两次:一次是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另一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林小波 《党史博览》2003,(12):30-34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以"反修防修反复辟"为宗旨的政治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在农村被称为"四清",在城市被称为"五反",后来统称为"四清"运动.运动中,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一波三折,时而配合默契,时而冲突激烈,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面对着财政压力和官僚制的低效,西方国家陆续推动治理变革运动,重新定义政府的掌舵与服务职能。同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从中央到基层政府依据国情,以治理为理念,对经济、政治以及社会领域进行了治理变革。30多年的  相似文献   

7.
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下简称"第一代领导"),在20世纪60年代决策领导的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重要篇章"。①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当时就认为,"一二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初,依托"四三方案"的资金支持,中国从法国大规模引进了成套工业技术设备。中方通过与众多法国企业的复杂谈判,签订了一系列工业引进项目合同。之后,中国在克服技术、资金、政治等方面的困难后,最终建成六家"交钥匙型"新建工厂,并落实了12个单列项目。这次引进可被视为冷战期间中法经济关系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仅促进了化纤、化肥等中国工业薄弱部门的发展,改善了中国工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重振了60年代末低迷的中法贸易,将中法经济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它对日后的中法经济关系和中国改革开放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颖  方蔚 《世纪桥》2004,(6):38-40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的基层单位开展的一场政治运动。 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1963年2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关于城市"五反"和农村"四清"问题。3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召开二届五次全委  相似文献   

10.
“官桥经验”的形成、推广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初期,福建形成并推广了影响福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历史进程的"官桥经验",它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反映出当时中央、省委和地方的互动关系对社教运动进程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左"的阶级斗争理论逐步掌握各级党委和群众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废水、废气、废渣"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中国日益凸显,引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1973年8月5日,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直面我国当时存在的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国家环境保护现状,确定环境保护工作方针,讨论通过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把环境保护问题提到国家政策层面,使环境保护走进公众视野,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阶段.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进一步推进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三个明显的特点:(一)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基本经验,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形成了分析、回答"基本问题"的理论范式;(二)突出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三)及时地回答了实践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6,(1)
正中央缘何重启城市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0日,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继1978年后首次召开的最高规格的城市会议,在外界眼中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20世纪60年代初,为加强对城市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解决当时城市经济生活的突出矛盾,1962年9月和196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  相似文献   

14.
李振 《前线》2019,(11)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作出了"美国要跟中国建交"的战略预见。毛泽东指导中国应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方法主要是两条:一是坚决斗争,以斗争求缓和;二是以我为主,等待时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毛泽东通过乒乓外交破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由对抗状态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正>受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与主要大国关系的影响,几十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呈现出几乎每十年一个大调整的基本态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边倒"、60年代的"既反帝又反修"到70年代的"一条线"、80年代的"不结盟",再到90年代的"韬光养晦"和如今的"大国外交",无不是随形势而变化。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看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外交史,  相似文献   

16.
夏飞 《党的建设》2009,(11):59-60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就是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一定威慑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能有几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说是享受了"三线建设"的好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是前无古人的。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1960年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提出",中国模式"中不仅有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更重要的是有"政治模式";而"政治模式的核心"是"英才主义民主",也就是"威权主义政治"。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有一次"新权威主义"问题的讨论,但因讨论题目离现实太远而不了了之。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历史主要历经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精英政治、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左派学生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理性化政治参与三个阶段。它启示我们,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同时不必过分夸大大学生的政治冷漠。  相似文献   

19.
韩洪洪 《党的文献》2005,2(4):97-10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党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在三线建设实施过程中,他多次到西南、西北三线工程较多的地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都与他有关,许多困难是在他直接过问下解决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和党中央作出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战略决策,使三线军工企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港澳地区对海外华侨的争取以及对港澳市场的争夺,是海峡两岸以港澳为阵地进行经贸对峙的特殊体现。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通过进口原料、开办加工出口区等措施扩大出口,以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在周恩来的倡导下中央政府拟借鉴台湾经验扩大加工出口贸易。由于认识的反复及政治大环境的影响,这一尝试中断了,但却为1978年以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积累了实践经验,可谓开放的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