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使上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人口变动之间的关系怎样?人口环境对上海发展战略格局有什么影响?为此,记者走访了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王建民教授。教授:我们人口学界正在研究和规划上海人口结构的调整、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总规模的控制等问题,一流城市必须有一流的人口环境,上海将是一个一流的城市,它必须有一流的人口环境。所谓人D环境,简单地讲,是指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D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行业和职业结构、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上海将在二十一世纪初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要使上海城市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的大发展,这对于面向新世纪,既承担改造与振兴重任,又肩负发展与创新使命的上海建设行业来说不仅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有利的机遇。因此,展望未来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前景,探讨建设人才高地构筑,制定人才高地构筑的对策措施,对实现上海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根据《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的规划目标,上海的城市建设到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心城市格局;形成现代化国际城市基…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是指特定城市在精神、制度和物质层面所展示出的价值追求、发展特点、创造活力和历史底蕴。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还是迅速崛起的当代新城,无论是繁华兴旺的国际化大都市、还是宁静幽雅的中小城市,城市文化无一例外地忠实传递着城市的韵律和脉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不仅以其所具有的城市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同时也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显示出鲜明的独特性,城市文化建设是赋予城市个性、魅力和创造力的关键,也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上海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了使用,改变了上海的城市面貌和对外形象,为把上海建成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奠定了基础。同时,高强度的投入和高速度的建设也带来了巨额负债。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采取对策,高负债将会对上海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并有可能对上海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研究并建立有效的城建资金还贷机制,已成为加快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一、举债及还贷的基本情况“九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形成…  相似文献   

5.
如何进一步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开放性多功能国际化大都市,以使这座城市不仅以物理时间,而以高度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跨入二十一世纪?要做到这一点,上海应该以一种跨世纪的意识,明确自己在当代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在全世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并且以这种功能定位去努力完成这种使命.上海未来三年的文化建设应该克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做法,应该从高起点出发,充分体现出现代一流都市独具的大气魄、大构思、大手笔.未来上海文化建设三大任务是  相似文献   

6.
邢春生 《求知》2010,(1):25-28
北京、天津,作为我国毗邻的两大直辖市,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务院在批复两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时。已明确指出,北京要建设成为“国家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天津要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国际口岸城市和宜居生态城市”。可以说,中央的定位确定无疑地指出了京津两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京津两市互补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郑黎 《瞭望》2001,(Z1)
宁波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是70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 祥地。文化底蕴浓厚、文化源远流长,曾经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江南四小虎”之一,1999年,宁波港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的前12名,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逾2300美元,提前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 然而,与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地位相比,从国家对同类城市文化建设的要求来衡量,前些年,宁波的文化建设、软硬件投入呈现出不少滞后之处,尤其是城市文…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7)
建设城市文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城市面临着不同的建设难题,针对年轻城市文化底蕴薄弱的现状,学者提出了"文化流动理论"来解决城市文化贫瘠的问题,同时有力地批判了"文化积淀论"。从中国目前的城市文化建设情况来看,不只是新兴起的城市需要文化上的建设,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都也应该对潜藏的文化底蕴进行新的阐释。城市文化建设所运用的理论:"文化流动"与"文化积淀"是并行不悖的,这两者只是文化同一本质不同视角的表达。文化流动理论不仅适用于文化底蕴薄弱的城市,同样也适用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文化积淀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最近,全国政研会对企业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企业看,干部职工对学习邓小平理论普遍比较重视,认为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企业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措施是落实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主要特点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学。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中形成的,又反过来指导、推动了这一历史巨变的全过程。因此,学习邓小平理论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践。上海、南京、镇江许多企业的同志都谈到这一点,尤其是上海的企业体会特别深。正是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上海才开始…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上海正面临着再度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艰巨的目标需要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上海的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也应围绕这个战略目标予以修订、编制、充实与完善。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状态的预期模式和城市发展的目标,以创造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和物质形态环境。城市规划并不是城市”终极状态”的理想蓝图.而是引导城市合理、有序发展的依据和目标。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以实现有效干预、根据其不同的层次,即总…  相似文献   

11.
淄博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兴工业城市.今天,淄博人站在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上,担负起发掘、弘扬历史文化,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重任,创造着与古人不可同日而语的新的辉煌.这个城市的负责人,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工作.他们认为,这是搞好文化名城建设的前提.他们始终把包括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在内的文化建设,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从市委常委会到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议规划,定措施,像抓工业、抓流通一样,一天也不放松地抓文化建设.在市第七次党代  相似文献   

12.
外来务工者已经构成上海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各种产业和职业中较为艰苦的工作,对城市的生存、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离开了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者,城市无论在从业者愿意、用工成本,还是工作效率方面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城市对外来务工者的依赖,既体现了外来务工者对城市的价值,也是城市对外来务工者的欠账。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是塑造"城市人"的关键因素;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二者统一于城市有机体之中。城市建设既要懂得它的外表之美(建筑),也要注重它的内心之美(文化内涵),只有将物质化的建筑和灵妙化的文化相结合,才能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南锣鼓巷拥有着极具北京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富有混合、独特的文化气息。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交融,中式与西式在这里相碰撞,南锣鼓巷因此成为中外游客体验老北京民俗风情、感受流行文化的首选。通过分析南锣鼓巷这一典型的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弟  孙显梅  王力 《学理论》2008,(9):48-50
近年来,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哈尔滨市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广辟融资渠道,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改造和建设了一批综合文化功能较好的文博展馆,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总量与规模逐步扩大,为哈尔滨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哈尔滨市文博展馆繁荣发展的根源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强化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带着这一思考,我们于近日就文博展馆建设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代表一种生活、生产方式的扩散过程,代表一种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转化的历史行程,简单地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扩展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交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但对城市发展最为明显和重要的还要数经济因素,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提出"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的城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太原的具体化,体现了对历史传统的提炼、对现实需要的关注和对未来发展的追求,提升了城市文化的软实力,构筑起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和文化强市的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17.
济南变了,她变大了,变高了,变绿了,变美了,变亮了…… 近几年,济南市在城市建设中,以非凡的气魄,大作频出,先后完成了交通建设工程、环境治理工程、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和旅游景区建设工程等一大批靓点工程。这些亮点工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把济南辉映得更加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8.
新闻角     
《瞭望》1986,(25)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朱厚泽在今年三月份会见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时,谈到对学术气氛和文化开放的一些看法。 朱厚泽说,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经济建设要稳定持续地发展是办不到的。党中央、  相似文献   

19.
宜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滨江 城市。这里,三峡风光,驰 名中外;三峡工程,世界一流;楚学文化,博大精深。对这些高品位。多样化的资源,各方面的人士都各有侧重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出版了多种论文集和刊物,为宜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深圳特区发展的初期,文化基础几乎是空白。不同的文化向深圳输入,深圳成了外来文化的过路凉亭。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刘梦溪、余秋雨、蒋子龙、李德伦等一批文化大师相继来到深圳,对特区文化表示了热烈的关注,现在的文化氛围浓得多了,文化的目标也一点一点明确。作为深圳的文化工作者,我对此感受颇深。深圳的文化发展已进入了如何运作的阶段,尽管也需要理论的探讨,但都是比较实在、扎实的努力了。深圳以建设“现代文化名城”为目标,这是无选择的定位。它是个年轻的城市,文化上无法与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因此只能选择“现代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