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心异 《南风窗》2007,(10):36-39
在经过了10年并不认真的讨论之后,香港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将自己身边的小伙伴提升为战略合作者。2007年2月,准备竞选第三届香港特首的曾荫权发布其政纲时说,他为香港设计的方向之一,是“与深圳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深圳携手打造国际大都会”。  相似文献   

2.
香港经济的冬天已经整整持续了一年多,至今仍不见曙光。财政司曾荫权说,“香港过好日子已经过得太久了”,现在这个必要的调整过程“无疑是难熬的”,因此,“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和衷共济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更重要的是紧记:面对逆境,绝对、绝对不可以泄气”。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经济运作有其自  相似文献   

3.
陶杰 《南风窗》2010,(19):109-109
<正>2010年8月23日,菲律宾马尼拉香港旅行团大屠杀,又一次证实了中国人的基因:内斗内行,外斗外行。香港特首曾荫权,在人质被绑架在旅游巴士上的时候,给菲律宾总统打了两次电话,两次都吃了闭门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没接电话,总统府称,不知道特首曾荫权是谁。香港特首有没有权给菲律宾总统打电话?某卫星电视台大受愤青欢迎的一位光头节目主持人,向曾荫权问罪,认为按国际对等关系,香港的特首只是一个地方领导,《基本法》第十三条  相似文献   

4.
具有权威影响的“透明国际”机构公布的清廉指数世界排名,香港1997年排在第18位,几年来排名不断上升,2002年和2003年排名均为第14位。除此之外,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9年将香港评选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并认为香港的成功,首要的原因就是廉洁的政府。正如香港特首曾荫权所指出的:“香港在全球竞争力中的一项重大优势,是公营和私营机构的廉洁。这是国际社会高度推崇和广大市民引以为傲的香港制度特色,也是我们必须维护的核心价值观。”腐败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大量人口的拥入,香港的经济开始加速发展,财富大量涌流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新闻眼     
《南风窗》2006,(22)
霍英东为何备受尊敬?10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在北京病逝。从各方的反应看,霍英东先生可谓极尽哀荣:在他弥留之际,包括胡锦涛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等都曾到医院探访;新华社称其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其遗体由专机运回香港,按国家领导人的规格安葬。在香港,特首曾荫权称霍英东是模范香港人;600多球员、球友自发到旺角球场为他默哀;平日里各执一词的传媒异口同声地称赞他的高风亮节。在一个价值观日益纷繁复杂的年代,一个人能获得几乎所有人发自内心的承认和尊敬,实属罕见。霍英东能赢得生前身后名,相信并非单纯是为逝者讳的刻意…  相似文献   

6.
时髦的古董     
数月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恢复使用“同志”这一称呼,马上被嗅觉“超人”的香港电视台当作一条新闻予以报道。促使香港电视从业人员敏感起来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近10年来,内地“同志”已逐步为从海外“引进”的“先生、小姐”们代替。“的士”“波士”“卡士”“贴士”们在广州满街走,这很大程度上是香港电视节目影响的结果。今日的广东,你只要打开电视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当地电视台引进的香港电视剧。一些年青的广州人首先从广播电视中发现,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竟是如此不同——广州人说:“在今年第×号台风影响下……”,香港人则说:“台风黛蒂今晚在本港登陆”……从香港电视中学几个词汇,早已成为“时髦”的一种标志。不过,假如你一味以为香港粤语够洋气,那就错了。其实,香港人不但热衷于引进“洋话”,一旦“老土”起来也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7.
声音     
《南风窗》2010,(13):15-15
<正>看了(奥巴马)总统的经历,感觉与自己从基层开始政治活动有共通、共鸣之处。——日本新首相菅直人在与奥巴马通电话时主动"套近乎"。起锚的终点是实现双普选,如果长期抛锚,终点永远去不到。——香港特首曾荫权上街参与社区宣传活动,争取更多市民支持政府以"起锚"为宣传口号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1997年7—9月)徐青7月1日针对祖国大陆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台“行政院长”连战在接受美国电视新闻网(CNN)访问时称,中国统一要逐步达成,台追求的是“一国良制”而非“一国两制”。台“驻香港事务局”成立;《港澳关系条例》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9.
“一年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态毒”。这句话,形象道出了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想跳出吸毒苦海的瘾君子“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的痛苦尴尬心境。这种心境,对于香港地区的瘾君子们也不例外。众所周知,香港开埠百年来,早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商业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独特宽松的地理、经济和政治环境,加之与东南亚制毒中心“金三角”毗邻,使得香港成为国际贩毒集团的贩毒基地、亚洲最大的毒品中转站和世界最大的毒品销售市场之一。自90年代以来,香港滥用毒品人口开始逐渐呈成人化向低龄化转变的趋势。据香港禁毒常务委员会199…  相似文献   

10.
港澳     
《南风窗》2011,(21)
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辞职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9月28日发表声明,向行政长官提出辞职。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提名和建议,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决定:任命林瑞麟为政务司司长,任命谭志源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批准唐英年辞去政务司司长职务,免去林瑞麟的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职务。唐英年表示,要认真思考参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他希望在致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改善民生,更可以使弱势社群切切实实感觉到经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南风窗》的封面和独家策划主题是《香港,美丽的香港,我们的》;66个月之后,我们再次聚焦香港。 此时的广东,上上下下正沉浸在“既学标兵、又学追兵”、整合珠三角、打造大都市、创建新优势的慷慨激情和热烈讨论中。而香港的提及度,远不及雄心勃勃  相似文献   

12.
元宵佳节,我们一群老朋友搞了一个小小的歌舞联谊会。平日难得一见,相互之间免不了互道几句“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之类的时兴话。不过,当我碰到阿玲时,却不得不思忖着转换祝词。她刚值“而立之年”,前几年嫁给了一个香港客,如今,她最大的愿望是早日被批准到香港,与夫君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阿玲,祝你心想事成,早日到香港。明年今日,恐怕我们要借助飞鸿,互送贺年卡了吧?”我说。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及对两岸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后,立即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急风暴雨般的洗礼。《基本法》所确定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几乎是在“极限状态”的条件下,受到了全面的检验。本文拟以新闻自由、人权与法制、对外事务、港台关系以及特区与中...  相似文献   

14.
狂飙突起!只一个月时间。香港的住宅楼价猛涨了30%。1平方英尺(相当于0.093平方米)面积,楼价直指3000元,满城上下争说楼。炒风烈烈!数千家公司,形色各异的代理商纷纷出马,专业炒家业余炒家各显神通。这边,焦渴的市民通宵排队选楼,焦心似火;那边,早已施了手段的炒家已开始兜售楼盘,推波助澜了。民声如沸!房价飞升,自置无望,“夹心阶层”喊出不要让他们沦为“夹扁阶层”的呼声。而一些压力团体更直奔房署总部,扯起横额,高呼口号,甚至一气焚烧了咨询文件……这是香港。高楼林立、人称“石屎森林”的香港,人多地少,可谓“寸土尺金”的香港。谁能想到,楼宇升价的“星星之火”,竟会搅得整个香港风起云涌,红尘滚滚呢?  相似文献   

15.
1993年9月至94年3月,我与邱恩田老师同赴香港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术研修。除专题的研究与收集资料外,我对香港的学术界,特别与我们本行有关的学术圈亦饶有兴趣。现就一已所知,贡献大家,聊作参考。 香港是国际性大都会,面积千余平方公里,人口600万,98%为中国人。目前其金融地位居全球第四,港口吞吐量居亚洲第一,人均GNP已达18000美元,是全球华人地区或国家中最高者。香港在亚洲“四小龙”中成就举世瞩目,有所谓“香港现象”或“香港奇迹”之称。香港的繁荣是与其重视教育、繁荣学术分不开的。香港的朋友们常对我这么说。  相似文献   

16.
朋友,你到过香港吗?假如你留意的话,走在九龙最大的一条街上——弥敦道,快到油麻地的伦敦大酒家斜对面,你会看到大厦墙壁上四个赫然大字:林真教授。你还可以在地铁站、香港大会堂、电视里、报纸上,看到他的形象,听到他的演讲,读到他的文章。林真何许人也!有人说他是个“睇相佬”(看相算命),江湖术士,如今发达了,也来附庸风雅。其实,香港文坛素来沉寂,作家地位低微,入息有限,未见有人以作家为荣者。“万般皆下品,唯有金钱高”的香港,视作家为草芥,一向称为“写稿佬”、“爬格子动物”。  相似文献   

17.
许多到过香港的内地人都对香港公共环境的清洁印象深刻。香港的清洁显然与市民的良好习惯分不开,而在港府中主管公益宣传的宣传科更是功不可没。无论你翻开香港报纸,抑或打开电视机、收音机,都可以看到、听到不少社会公益宣传,大的如“关心香港事、关心基本法”,小的如“香港政府忠告市民吸烟危害健康”。这些都是这个从属于其它部门的小小的宣传科的杰作。香港人一般不会随地吐痰、乱丢脏物,从小孩到老人,都养成了维持市区清洁、不做“垃圾虫”的习惯。这种现象并非历来就有。早  相似文献   

18.
澳门由于自身的经济规模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所扮演的角色远不能同香港相提并论。但香港回归前后,澳门与台湾的关系发展迅速,澳门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部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后,澳台关系出现突破性进展。从当年12月起,就有一些台湾居民经过澳门返回大陆,少部分台商也尝试到澳门投资。台驻澳门组织也有所恢复。虽然1967年被迫撤到香港的“国民党澳门支部”没有正式返回澳门,其领导人也多在香港居住,但“澳门台北旅游贸易办事处”在1991年1月以“私人公司”…  相似文献   

19.
香港是否开赌,迄今未有定论,但相信不会是空穴来风。我们关注香港“赌城”,倒并非因为这是一条有趣的“花边消息”,而是可以从“赌城”的设想中看出,过去两年的金融危机对香港乃至亚洲经济的深深伤害。如果不是伤之太切。香港又何至于与弹丸之地的澳门“争食”? 在许多人心目中,金融风暴不过是一个已过去了的“新闻事件”而已。但伤痛并未远去。过去的香港人忙于从股票和地产中赚取“快钱”,韩国人则陶醉于大企业的狂热扩张中。他们现在的痛苦正是一种历史的偿还。天道酬勤,只有汗水才能让我们的成功更踏实。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之所以可以在香港回归之后,继续维持其繁荣与稳定,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北京将香港在1997年之后的“繁荣与稳定”视为政策成功的关键,因而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就使得十余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得力于北京片面的努力,从北京到香港都忽视了香港对维护“一国两制”应该存在的责任。本文认为北京和香港应该将“一国两制”,视为一种在国家典范下的新制度,欲使“一国两制”成为不同于“一国一制”的制度,香港不应对抗“一国”,更应该与“一国”合作,才能使“一国两制”成为香港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