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愚 《廉政瞭望》2010,(12):41-41
一名劫匪头戴蜘蛛人面罩,冲进捷克北部城镇捷克捷欣的一家商店,拔枪向店员要钱。59岁的店员马尔凯塔·瓦霍娃既没有奋起反抗,也没有给劫匪拿钱,而是不慌不忙地递给他一杯茶和一块蛋糕。  相似文献   

2.
拍案惊奇     
正算账前几天,江西九江有一男子走进家超市,和店员互动15分钟后突然拿出把水果刀,胁迫店员转账。在抢了2297元后对方账户提示余额不足,男子便离开,但没多久他又折回将钱悉数归还。据悉,男子抢钱后算了一笔账,他认为只抢了两千多元,和计划要抢两万元相差太多,觉得如果因此坐牢划不来。于是跟店员"协商"将所抢的钱还给他,并央求店员不要报警。经审讯,该男子并无前科,因为长期在网上赌博背了很多债,手头拮据又被催债便萌发了抢劫的念头。目前,该男子已被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14,(5):55-55
现年46岁的肖继安,是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个体户、2011年9月的一天。他在龚家湾菜市场。经过一番搏斗,勇擒两名偷盗现金的青年男子;2012年11月的一天.他又在解放门车站抓获了一名偷钱的男子;2013年1月5日晚,肖继安途经兰州西站天桥时.再次制服了一名偷手机的男子……2(1年来,肖继安始终没有停止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共制服小偷、劫匪479名。  相似文献   

4.
前年春节在回国飞机上,我的邻座是位黑人——西非某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一路上我们聊了许多中国问题。他给我两点深刻印象:一是他的素质大概不算高,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一身落魄商人的打扮,而是他不停地找空姐要酒却不喝,最后把六七瓶酒都装进旅行包里带下了飞机。另一个印象是他对我说,中国发展太快了,但是中国人还没  相似文献   

5.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喝酒或被人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这屋子的钥匙只他一人掌管,从不让家人涉足,只是忍不住几乎每天要去存酒的房子二三趟倒成了他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6.
现年19岁的合水县人陈某,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2011年4月15日,陈某得知邻居李某刚出售完玉米,手头有大量现金,便萌生歹意。17日晚8时许,陈某携带一截一端带有插头的电线、一瓶白酒及一些下酒菜主动登门拜访李某。他首先将电线藏在李某家大门外厕所内,随后带着酒和食物进入李某住的窑洞内与李某吃喝。  相似文献   

7.
警惕“新瓶”装“旧酒”刘绍楹世上有些事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的。比如,人们常常说贫穷与愚昧互生,可是,许多愚昧现象与贫穷并无瓜葛,而是与并不贫穷的人联系着。曾经装在旧瓶子里面的酒,也可以装进新瓶,从外表看新潮得很,可一到关键时刻,麒麟皮下的马脚便露出...  相似文献   

8.
歇脚地     
正帮朋友校对一本书稿时,看到一个故事。有位农民特别爱喝酒。一天,老婆叫他去刨地,他说得给点酒。知夫莫如妻。老婆取出一瓶酒,递给他时,觉得多了点儿,又将这瓶酒倒出了大约二两,交到他手里。这位老兄怀揣着酒瓶上了山。刨地前,他先喝上两口,然后将酒瓶用力往前一扔,举起镢头,眼盯酒瓶,动作麻利地开始忙活。待刨到酒瓶处,再喝上两口,歇息一会儿,又将酒瓶用力往前一扔,动作麻利地往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22):82-85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钱买了一盒火柴。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盘点幸福     
宾炜 《党课》2008,(9):107-108
有一位老同学,似乎上辈子跟酒有仇,滴酒不沾,不论是谁劝酒敬酒,一概以饮料代之。所以我们聚会的时候,都会预先照顾他一瓶饮料。他爱人是个教师,两人结婚后七八年,一直怀不上孩子。后来终于千辛万苦地怀上了,在医院生了个女儿,把孩子抱回家的当天晚上,他给我打电话,非要约我出去喝酒。我去了,他果然真喝酒,而且是一人一瓶“对吹”。我劝他少喝点,他不干,说这辈子最幸福的就是这事,他已经把这种幸福憋了好几天了,一心就想着好好喝一顿酒。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24日,对农二师三十六团退休职工马大娘来说,这是她这大半辈子最刻骨铭心、最该诅咒的日子,从此使她由幸福的晚年生活转向无底的深渊,整日以泪洗面,无法面对老伴和子女。 她和老伴都已退休,两人退休金加起来有八九百元,晚年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天是老伴的生日,老太太一大早就来到市场采购。刚走到市场门口,迎面走来一个20多岁的外乡人。小伙子面容诚实,衣着得体,他走近大娘说:“阿姨你好!我打听个人,他叫张浩才,今年63岁,兰州人。”大娘想了想,觉得没这个人。小伙子又启发说:“他有个女儿叫张丽,28岁。”大娘印象里还是没有这个人。她看小伙子着急的样子,有些不忍,说:“不要急,再问问其他人吧。”这时从远处又急匆匆走来一个30多岁的男子,梳分头带眼镜穿西装,俨然一副知识分子模样。小伙子叫住这位青年男子,问他是不是本地人。青年男子说他是米兰中学的语文老师。可青年男子也不知道张浩才。小伙子很失望地说:“我是从兰州来这里找我叔叔张浩才的,兰州最  相似文献   

12.
幽默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最早源于何处,更不知道它真正的寓意。是他第一个从西方将幽默一词偷渡到中国,译介给我们的国民并推而广之。他用幽默医治着那个时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百姓,即便人们不解辛酸地在嬉笑间娱乐着他的文字,他仍在骂名面前负起责任,执着地用幽默唤醒着沉睡的民族,用含泪的笑刺痛着沉睡的人心。他用幽默书写了中国现代文坛的一个高峰,用幽默推动了一个时代的进程,用幽默将中国的文化播撒到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他便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幽默大师——林语堂。  相似文献   

13.
正"鼓捣",或为研究,琢磨;或为折腾,整饬。有这么一个段子:甲去买烟,烟29元,他没火柴,就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主没给。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钱买了一盒火柴。在这里,乙只是稍微"鼓捣"了一下,就将一盒火柴"鼓捣"到了手中。他让店主舒服了,自己也得到了。这是懂得"鼓捣"、善于"鼓捣"产生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真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或被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那屋子的钥匙他随身带着,那屋门旁人谁也甭想涉足,每天去那存酒的屋子两三趟,已成了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5.
新华 《党建文汇》2006,(10):39-39
今年35岁的赵云(化名)家住安徽来安县农村。他几年前凑钱买了一辆微型面包车,以带客为生。2005年5月2日晚,赵云驾车行驶到某一路段时,突然在前方5米处出现一名衣衫不整的男子,他正手持一根木棍挥走向赵云驾驶的汽车……面包车最终没能刹住,这名男子当即倒在了路边。赵云主动将受伤男子送到医院抢救。经抢救,这名男子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伤得不轻:脾切除、肝修补、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是建设"文化茅台"元年,"文化茅台"将成为引领茅台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茅台进入"千亿时代"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能。文化是茅台的灵魂,茅台是文化的载体。茅台是一瓶酒,是中国酒业的领军品牌;茅台又不仅仅是一瓶酒,更有千年的人文智慧与自然精髓孕育其中。从1915年茅台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算起,已逾百年;以冲刺千亿为标志,茅台发展进入新时代。历史使然,天降大任,建设"文化茅台"的使命应运而生。"茅台文化"和"文化茅台",不是同一概念变换文字组合;从"茅台文化"到"文化茅台",也不是线  相似文献   

17.
人真是一种复杂的动物。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或被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那屋子的钥匙他随身带着,那屋门旁人谁也甭想涉足,每天去那存酒的屋子两三趟,已成了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酒鬼"老王,到了"酒都"怀仁,一上餐桌就找酒.今天他有点失望,桌上的酒不是茅台,而是茅台的小老弟--"茅啤". 此刻,东道主老陈发话了:"这茅台啤酒,乃啤酒中的茅台!"见众人一惊,他又道,"‘茅啤'是茅台公司精心打造的品牌.像这种小瓶装的,在我们本地是6元多一瓶,在贵阳的宾馆、酒店里是15元多一瓶,据说在深圳的市场上是30多元钱一瓶,与进口啤酒的价格差不多.先请君品尝,下午再到厂里采访."言谈间,服务员已给每人斟了满满的一杯"茅啤".  相似文献   

19.
江苏无锡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已年逾78岁,仍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谈锋犀利,不乏幽默,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他有些什么健身之道?面对人们好奇的提问,吴老总会饶有兴味地谈起他的“十二字健身经”。管住嘴。年轻时的吴仁宝有一斤的酒量。20多年前,华西村声名鹊起,前来参观学习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吴仁宝日益感到“时间赔不起,身体吃不消”,毅然戒了酒,并决定一律不陪客人吃饭。但又要尽地主之谊,他实行“跑场”,吃饭时,只见他从这个餐厅跑到那个餐厅,双手抱拳:“大家吃好,吃好”。“跑场”过后,径直回家吃老伴做的家常饭去了。…  相似文献   

20.
许世友逝世后,有关人员在他的灵柩里摆放了几件东西,除了他戴了多年的奥米茄手表和天天听新闻的半导体收音机外,值得一提的有三件随葬品。 第一件:一瓶茅台酒,一只白玻璃小酒杯。许世友一生嗜酒,随葬时便象征性地放入一瓶茅台。参加入殡仪式的一位军官说:“假如几百年后,许世友的棺材被后人打开,这瓶酒应该是最珍贵的出土文物。” 第二件:一支猎枪。许世友戎马生涯60多年,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