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连仁 《理论探讨》2006,1(1):49-51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农民问题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亓利  沈航 《理论探讨》2024,(2):103-110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并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又尝试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既体现在提出这一理论命题,也体现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必须把握“活的灵魂”,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他捍卫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恢复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事实雄辩地证明,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首次提出并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根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是中国的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最早倡导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永不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瑱婕 《学理论》2011,(10):36-3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国化。毛泽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历史飞跃,并为实现第二次历史飞跃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健康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主要表现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信仰基础,"实事求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了不朽的精髓灵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了根本的价值取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活力。  相似文献   

9.
岳蒙 《学理论》2012,(10):32-3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社会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不断加强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相结合,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喻嘉 《学理论》2011,(14):27-28
瞿秋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在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不仅诠释了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许多有助于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导方案,为此后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中国革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实现其重大飞跃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和梳理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本阅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但阅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要受到文本本身以及阅读者自身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就文本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自己的思想做过专门的系统阐述,许多论述是在某些具体环境中针对具体条件做出的,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与这些条件密切相关;就阅读者而言,他的个性、知识背景,特别是他所在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他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选择与理解。这两方面的情况使得任何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有相对性,都不可能与所涉及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本意完全一致。这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每个人都要有谦虚的开放的心态,相互尊重,切忌"唯我独马";同时,究竟谁的理解正确,往往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其研究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即纵向度的全程化、横向度的全面化与研究视角的多维化。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角度看,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是一以贯之的,但是,在不同形势和任务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实质和经验原则又有一定差别.在当前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内涵实质上看,就是要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发展的新实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践经验上看,就是要正确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科学真理与价值需求的关系、科学体系与理论精髓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日益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大众性.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国特色,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从当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人民群众,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来,使这一理论体系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掌握,从而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7.
王德华 《学理论》2013,(18):35-3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进一步中国化,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影响,它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交织,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社会思想因素。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封建专制残余的认识和批判必须超越时代的局限,使思想真正符合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一生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紧密相连。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大力倡导和率先垂范,才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大众化、通俗化。这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进行了反复的理论思考和不懈的探索。由过去认识的"不清醒"到现在的"清楚",克服了过去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种种错误理解和认识,引导人们走出误区,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完成了理论上的四个转变。这些转变的完成,标志着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把握已经达到了规律性的认识,开始由理论上的必然走向了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