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终于露了馅,假新闻制造者被判刑一年。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笔者以为,像这类故意捏造事实炮制"新闻"的事件应属个别操守不佳者的个案,但内中暴露出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比如媒体用人机制的问题很值得深入反思。现在不少市场化媒体的大量记者、编辑属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他们底薪极低,没有职称,没有"三保一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俨然已朝着常态化方向发展。而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政府必须在公共危机事件爆发时采取必要的危机公关措施。新闻发布是政府开展危机公关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我国政府就公共危机事件而进行的新闻发布机制虽然已日渐成熟,但在诸多的新闻发布活动中还存着以沉默为主、报喜不报忧、报道时效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惯性的政治思想、信息披露的权责不清、新闻发布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鉴此,我国政府必须转变政治思维、完善新闻发布机制、理清信息披露职责,从而为危机公关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劫持人质事件处置中媒体的介入,在理论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在实践应用中也不够规范。从媒体的性质和导向功能来看,劫持人质事件处置中媒体的介入有其必然性和积极作用。但媒体的不当介入和舆论的不当干预等问题也会相伴而生。如果对此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对处置活动的效果、人质的安全、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处置劫持人质事件时,必须理性对待媒体的介入,正确引导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   

4.
宋福娟 《前沿》2013,(22):9-11
群体性事件会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警方往往又在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如何处理好警察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对于群体性事件的顺利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中,警方要根据事件的发生情况、影响范围,与媒体建立“博弈的合作”关系,引导媒体舆论导向,督促新闻媒体承担应有的社会报道责任,并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搭建“警媒交流平台”等引导媒体舆论导向,确保将群体性事件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5.
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警方与媒体基于维护公共利益,在处置事件的各个方面须进行配合与协作,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收集有关警察组织形象的信息等方面对警察组织施加影响,警察组织通过警务信息公开等方式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影响。警方与媒体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一致,必然导致双方在某些方面的不和谐,甚至对抗和冲突。因此两者必须互信、合作,最终达到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碧天万里之外的MH370航班事件令人揪心,各国在进行一场无形的"较量",而不同媒体之间的"暗战"也近乎白热化。最一开始,传统媒体扬眉吐气。究其因,微博、微信上谣言泛滥,且让人以讹传讹,当被证伪后,网友大呼被骗,愤而谴责。由此,一些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判定,马航事件对迷信社交媒体,相信自媒体将颠覆传统媒体的论调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网络"新"媒体现在以及可见的未来,没有显示出替代传统媒体的能力。最简单的理由是:信息生产是需要资本、信誉与专业能力的,仅  相似文献   

7.
最近发生的"三鹿事件"波及天津、河南、甘肃、云南、湖北、湖南、南京等数十个省市,在全国上下闹得人心惶惶、沸沸扬扬,激起全国人民对三鹿奶粉的讨伐。公众的呼声是出自对那些来到世上不久就身患重疾的婴幼儿健康和生命的  相似文献   

8.
梅文慧 《求索》2010,(11):125-127
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阐述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作用,从媒体价值观切入新时期政治传播中的政府角色认知,借鉴境外经验教训,针对政府面对舆论监督及民众诉求的心态问题,提供媒体沟通及危机应对的策略、技巧。  相似文献   

9.
动新闻是当代数字传媒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动漫的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新闻样式。动新闻的内容大多为负面社会新闻,不利于阅听人的身心健康,在传播上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下载阅读。台湾壹传媒旗下的《苹果日报》推出动新闻后,因其报道内容膻色腥而震惊全岛,激起动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媒体产品形态与内容、媒体市场赢利与社会责任、媒体自律与他律等关系的相互纠结。因此,详细剖析动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从批判媒体教育学视角解析动新闻的传播模式,分析动新闻事件背后的媒体素养教育观,阐明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动新闻的传播和阅听人媒体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把媒体称作除立法、司法和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机构,事实上,媒体确实在广泛的领域内行使权力。比如,它的监督功能,它的舆情上传功能。虽然这种“权力”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媒体作为舆论公器,其影响和作用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都是显而易见的。媒体公开和广泛的传播特点,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我国,权威、主流媒体长期以来树立的影响力、公信力,使公众视这些传媒为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渠道,对这些媒体形成心理依赖。但媒体毕竟不是政府。媒体自身的性质与发展规律,决定了媒体必须彰显其作为公众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社会道德观念亦发生变化。作为公共舆论的重要平台,媒体有责任在新闻传播中弘扬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以国内媒体集中报道的广东"见义勇为"少女李舒舒事件为例,探讨新闻记者和媒体在正面报道中,应如何坚守客观公正求真相的媒体伦理,以求探索有效履行媒体责任的体系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涛 《中国保安》2017,(19):131-134
最美保安 10月8日,新华网转载《人民日报》一则新闻,标题为“湖南衡阳最美保安熊衡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相似文献   

13.
陈端 《中国减灾》2009,(8):18-19
"那是自然伟力的一次扭曲的释放,短短数天里,数万个生命悲伤地凋谢……"有媒体在回顾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文章中,开篇如是回顾.  相似文献   

14.
王晓红  张进 《人民论坛》2012,(14):90-91
危机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公众对灾难性新闻报道在不同阶段中也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媒体形式也有各自的信息沟通优势,因此各方媒体应当紧密协作,在灾害的各个阶段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信息高速流动的媒体链。  相似文献   

15.
薛晋 《观察与思考》2008,(13):47-47
通常认为宣传的出发点在于宣传者的利益,是基于“我要你知道”,而新闻则是基于大众的认知需求,即“我要知道”。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这两者其实是一致的。强震波及十多个省区市,社会对信息需求空前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媒体反应迟缓,社会恐慌会迅速蔓延;反之,如果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向人们传达充分、详细和全面的信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知情权,也有利于更好地安抚百姓,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6.
陈潇 《重庆行政》2013,14(2):33-36
近年来,国际国内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在内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因此,突发事件的应对已经成为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在整个突发事件的应对体系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此进行探究.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一)目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定义至少有以下几种: 1."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也无法预先掌握的能引起人们关注和兴趣的事物或现象,并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或影响."[1] 2."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正因为其‘突发性’,重大突发事件总是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