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产重整①制度自美国1978年破产法修改以来,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把破产重整制度作为单独的一章放在了破产清算之前。因此,研究破产重整制度就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了。当企业经营困难处于持续状态时,将面临着重整与破产两个难题。文章通过对破产重整制度重要意义、特征以及如何实施重整的分析,得出了自己的观点:重整是通过法律机制实现企业浴火重生的一个过程。2007年后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成功案例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预重整作为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衔接,是在破产拯救文化背景下创新出的一种新型企业挽救辅助性模式,具有独特的适用特性。但是预重整制度在实践中面临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衔接难题。为顺利推行预重整程序,需要明确在预重整程序中不能对债务人企业财产中止执行或解除保全措施,以及预重整方案的效力可以延伸至重整程序,并且应通过充分发挥辅助管理机构的作用、谨慎处置债务人企业的财产、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新融资债权优先受偿地位等措施不断推进预重整制度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办高校“破产”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破产法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本法规定破产。目前,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很多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已经负债累累,到了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地步,有人提出了"高校破产"一说,争议颇大。中国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举办者是国家,它是一个事业单位法人,高校不具有破产能力,同时不能破产、不宜破产也不必破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单玉华 《学习论坛》2005,21(2):34-36
破产是金融活动中的特殊行为和过程 ,它既是经济竞争的自然结果 ,又不可避免地涉及伦理问题 ,这一问题在当代典型地表现在企业的“策略破产”上。“策略破产”践踏了金融活动中诚实和公平的伦理准则 ,否定了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极大地伤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正视并关注金融活动中的“策略破产”问题 ,提升金融活动参与者的伦理理念 ,是金融活动健康发展不可缺失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一、破产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破产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法。债权人是破产法形成之初的利益本位所在,随着历史进步,债务人本位取代了债权人本位,后来因为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社会经济结构整体性、社会性和规模性等特点的出现,社会本位最终成为破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长来 《学习论坛》2006,22(4):38-40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大“痼疾”,极大地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及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防范体系,亟须建立健全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提升证券市场投资者素质,构造有效的财务报告需求主体;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监管,加大对粉饰财务报表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完善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  相似文献   

7.
财政重整是各国政府债务风险应急管理的主要措施,在债务风险超标或出现债务违约事件的情况下启动。2016年我国对地方政府推出了财政重整政策。本文基于“控制权”模型提出了四种类型的治理结构,考察了在不同的治理结构下,我国基层政府的财政重整行为及其差异。应用DSO范式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四个债务风险超标县(区)的研究发现,当债务风险指标超标而需要降低时,处于高度关联型和激励关联型治理结构下的县级政府会采用政策规定的举措进行财政重整,属于“程式性应对”。处于行政发包制和松散关联型治理结构下的县级政府,则会进行“变通性应对”。此外,在财政重整终止后,部分县(区)的债务负担率、土地出让金和从市级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规模不降反增,说明财政重整并未能有效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和促进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本文丰富了组织学视角下的地方财政管理研究,也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奋斗》2009,(3):56-56
前些日子.听说冰岛出事,国家破产了!乍一闻听.不大相信。堂堂一国家,咋能破产呢?找出报纸一看,还真有其事。此话不是别人说的,是冰岛总理哈尔德在电视上亲口讲的!  相似文献   

9.
丁兆增 《世纪桥》2008,(4):58-59
破产原因又称为破产界限,它是申请债务人破产的事实根据,是对债务人依法进行破产清算和破产预防的法律事实。破产原因是破产程序开始的前提,破产原因的存在与否也是判断破产申请能否成立、法院能否受理申请以及能否作出破产宣告的法定依据。破产原因是破产法律制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关系到破产程序的启动标准及启动效力、破产撤销权效力的起算起点、确定董事个人责任产生的时点等诸多破产法中的疑难问题,向来是破产法律中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公司重整是一种主动拯救濒临破产的企业,使其得以再生的同时又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得到更大的满足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一种保护股东、债权人和职工利益,从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措施。目前,我国尚无完备的公司重整制度,但有政府干预下的企业整理和企业整顿制度.这只是企业重整的浅层次内容,且极不完善。总的来看我国现有的企业整顿制度尚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企业重整是指企业因发生财务困难、暂停营业或有停业危险时,经法院裁定或债权人申请,对企业进行整顿使之复兴的行为。如果重整失败,则仍然不能避免破产的结局。企业破产是指债务人(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了维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由法院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12.
算着变卖柠檬酸厂的所得,算着即将到手的可观的借款利息,金满昌着实做了几天发财梦,但这个美梦没做多久。  相似文献   

13.
社论 《学习月刊》2011,(21):48-48
生源的持续下降,必然使我国高等教育学校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一些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将在生源竞争中,面临破产关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于2005年5月1日颁布了修订后的《信访条例》,依法保护信访主体的建议权、申诉权,但在保护中有规范,强化中有制约。在一个法制社会里,任何权利的行使和保护都不能偏离法律航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访权也如此。  相似文献   

15.
破产处理涉及到企业人、财、物等方方面面.而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理问题(以下称“土地问题”)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土地合理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国阳 《学习论坛》2005,21(3):47-50
公用企业在经营上具有垄断性、受限性和客观要求上的不间断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公用企业的破产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破产。公用企业的破产能力虽然应当肯定,但应对其破产上的特殊问题,如破产原因的甄别、营业和竞争的维持等作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7.
石原莞尔1889年生于日本山形县鹤冈市,1918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曾在侵华日军华中派遣队司令部任职,后留学德国,并在陆军大学任教。1928年10月,其调任关东军参谋,在逐渐完善其"石原构想"的同时,也将之付诸实践,策划实施了九一八事变,成为侵占中国东北和拼凑伪满洲国的急先锋。卢沟桥事变前,他出任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作战部部长等要职,积极推行其庞大的侵略计划。后因其“不扩大”政策最终被日本高层抛弃,转任关东军参谋副长,继而在东条英机的打击下,在任第十六师团长期间被免除军职,成为主张“东亚联盟”的“远吠败犬”。青年时代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18.
林月 《党建文汇》2008,(11):21-21
冰岛这个平时风平浪静的北欧小困,因传出不堪国际金融危机重负、国家“濒临破产”的消息而成为最近一段时期围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乌克兰、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根廷等国家也成了世界媒体热炒的濒临破产的国家。“国家破产”究竟是何概念,历史上有没有“破产”的国家,冰岛等同是否真的面临“破产”呢?  相似文献   

19.
张小雷 《世纪风采》2009,(10):46-46
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徐懋恂,字师陶,又名徐立华,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从小家里很穷,4岁丧母,父兄种田,终年劳作,一家仍不得温饱。为了不使孩子成为睁眼瞎,父亲省吃俭用让他上了6年私塾。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村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影响及破产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思潮激烈变动的时期,社会主义及其它各种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新村主义在中国知识界曾经盛极一时,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但是很快又被中国的知识分子所放弃,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本文试图就其历史影响及破产原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