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发展。从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观点来讲,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核心与精神实质,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和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曲卓 《工会论坛》2014,(4):104-1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内涵,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和指导要求。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弘扬时代性的科学化思想,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要以科学的思想教育为导向,以传统的社会文化为基础,以现代的道德规范为依托。同时,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集中体现和价值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墨子的法律价值观主要展现在:尚法法天的法律至上观、为仁兼爱的良法善治观、义正尚同的法律正义观、兴利利民的法律权益观和谈辩中效的法律商谈观。墨子的法律价值观以中国法律文化的“小传统”彰显了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大传统”,映射着现代法律价值观的法律至上、仁爱兼爱、公平正义、义利相容、辨明析理等。通过弘扬“尚法法天”,促进法治意识的养成;光大“仁法”“治法”,助推良法善治;传承“义正尚同”,树立公平平等的法律正义观;倡导“兴天下利”的权益观,确保法治为民和保障民权以及借鉴“谈辩明理”的法律商谈,完善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从而实现墨家法律价值观的“创造性诠释”和“创造性转化”,为良法善治、为法治建设,提供最为原创的“法治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完美结合,它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诉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符合了当今时代发展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处理个人与国家、价值与追求、生活与生存、传统与现代等问题的价值尺度,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性维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不断实现动态式的良性生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从思想层面反思自己。马克思的生态价值观是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为主要对象的价值观,其内核是在适应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当下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实践融合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文化以“群体共存”为基本追求,法律被看作维护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工具;西方法文化则从“个体自由”出发,把法律看成保证社会活动公平、民主的行为规则。作者对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西方法文化从史源、法律观、价值观和法制传统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旨在扬弃中国传统法文化,提取西方法文化中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有益的成份,营造依法治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要求我们增强理论上的自觉性,自主创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能够凝聚、引导和激励全体国民投入建设的主导价值观。为此要求我们要倾听时代和实践的呼声,增强自主创新的价值自觉;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冷静剖析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尊重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中外侦查价值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价值观就是那些可能对有关侦查立法、侦查实践、侦查研究等行为产生影响的非法律因素。由于政权文化,诉讼模式的影响,两大法系形成了以"注重打击犯罪与注重保护人权","重视程序正义与重视实体正义"为代表的一些相对对立的价值观。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政权文化特征,中国的侦查立法,侦查实践和研究长期受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模式构建上也在不断地借鉴和吸收着两大法系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天外之物,它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理论依据、以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先进文明为文化渊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动及建设的实践探索为现实基础形成的。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所以,认识、归纳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价值,梳理、对比中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分析、厘清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及定位,有利于回答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争鸣中的系列问题,为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时效性、重要性、民族性及时代性找到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化内涵制约制度的设立及形式。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价值观,而文化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莫过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制度要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关联,其运行机制深受“天人合一”观、报应观、“无讼”的仁政观和盛世观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慎刑”法律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情相结合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态势明显,尤其需要一个核心的、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来引领和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可争议地承担起了这样的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哲学基础、理论内涵还是目标指向上,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是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也是我国现代化事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对于儒学公共精神的重视与开掘,即是阐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进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弘扬“两个结合”,即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意欲实现相结合的前提,便在于把握二者的思想契合性。可以说以儒学公共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气质、价值理念与制度理想等维度上具有鲜明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滋养。闽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养分。依托闽南历史文化资源、闽商资源、闽南民俗文化资源能够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张力,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具有丰富的蕴涵,"和谐、节欲、爱物、崇尚自然"的生态价值观都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契合点,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爱物、尊重自然规律、节制过份物欲等。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契合性,并在此基础上于当今中国实际中加以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丰富与发展,处理当今中国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高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必须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高度自信。马克思主义是文化价值观的理论源泉,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渗透原理和方法论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解和把握精髓,特别不能割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高职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把理论的内在动力转化为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念,并以之为指导,从事相应的实践。共产党是一个以科学性和革 命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同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国情相结合,创造 性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具体的价值观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新世纪的新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是生成中的中国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与扬弃的结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化缓和了民族文化本位的冲击。从内容上说,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中国表述。从形式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将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国家意识形态,满足了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着的需要一个统一的主流思想的文化愿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文化事实,既证明了中国文化自身的合理性存在,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是一致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历史观,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