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于1926年复刊的<大公报>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成为中国的舆论重阵.自称"不党不卖不和不盲"的<大公报>,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来往碰撞频繁.客观地说,张季鸾主笔时期的<大公报>与蒋介石及其政府的关系大体上还是融洽的,蒋介石以"国士"之礼待张季鸾,张季鸾也奉蒋介石为国家中心.因此,张季鸾辞世前,留"临终遗嘱"给接班人王芸生:只要不碰蒋先生,任何人都可以骂.张季鸾去世后,王芸生继任总编辑兼社评委员会主任.可王芸生后来却背了"祖训",抗战期间,王芸生主笔的<大公报>四次与国民党蒋介石发生摩擦,被称为"碰"蒋.  相似文献   

2.
徐树芝 《理论学刊》2006,(4):118-119
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大公报》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自1902年创刊,1949年随新中国成立而新生,再至1966年9月10日终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本文只就旧《大公报》的政治倾向、办报方针、经营管理等诸方面作粗浅的总结,以期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创办人英华,字敛之,满族旗人。《大公报》创立之时,正值庚子以后,民族灾难深重,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腐化误国,维新改良者积极奔走呼吁。英敛之在《大公报》发刊词中,明确了办报的宗旨“介绍西洋学术思想、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在今年春天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政风建设时也重申: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耐人寻味的是,总书记和总理为什么一再强调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衡元庆 《红岩春秋》2014,(10):47-49
正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留下了众多的抗战历史文化遗迹。重庆《大公报》报社旧址位于渝中区李子坝正街102号(原李子坝建设新村),即是其中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记录了当时大后方新闻媒体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往事。报馆3次被炸仍坚持出报《大公报》于1902年在天津由英敛之创办,是世界上现存历  相似文献   

5.
一 <大众报>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间在福州出版的一份地下油印报纸.它以刊登解放区新华广播电台口语广播记录和转载香港我党办的<华商报>文章为主,同时还摘录香港出版的<文汇报>、<大公报>文章,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统治下的福州,秘密传播解放区真理之声.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在<致S和H的信>中说,他"见得孔教道理有不对处,便反对孔教;见得第三国际道理有不对处,便反对它;对第四国际,第五国际,第……国际亦然".从而成为"终身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7.
袁成亮 《党史纵览》2004,(11):34-38
一 1941年4月1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与日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裕仁天皇缔结了<苏日中立条约>.4月15日,<大公报>首先披露了<苏日中立条约>内容.该条约共四个条款,其中第二条规定:"倘缔约国之一方成为一个或数个第三国敌对行动之对象时,则缔约国之他方,在冲突期间,即应始终遵守中立."  相似文献   

8.
六中全会<决定>把选人用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是<决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各级干部监督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并切实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作《体育之研究》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的惟一文章,也是毛泽东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发表时署名"二十八画生".  相似文献   

10.
<新潮>不仅在反对封建伦理争封建文学方面,对<新青年>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也十分尖锐.<新潮>痛斥封建家庭是"万恶之原";深刻揭露了妇女在旧家庭中的痛苦地位,积极探求了女性解放之道;无情批判了封建主义道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道德进行了新解读;尖锐批判了封建主义人生观,认真探讨了自杀问题;对社会改造问题也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探讨,在反对封建主义思想:和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值此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地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2009年8月6日<人物周报>上,看到了头版天头上的几句提示语,其中之一便是:"<毛选>有一文非毛著".再看第10版的"名流故事".却原来是一个叫庄重的人,说:"<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不是毛泽东著作."  相似文献   

12.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接见章汉夫等人时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因为它的目标也是所有武器的目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毛泽东还说,<新华日报>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我们党的又一支方面军.<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1947年2月28日停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华岗(1903-1972),浙江龙游人,1937年10月出狱后,在董必武的推荐下,参与筹办<新华日报>,出任第一任总编辑,成为"新华军"战士.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各种工具书中陆续多了一个汉字--"铱".历经18年编纂修订的<汉语大词典>(1993年版)中也收入了这个字,注释为:"铱(音Xi),老解放区一种计算工资的单位,一铱等于几种实物价格的总和."但许多人不知道,这个"饻"字后面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和一位懂经济善管理的我军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14.
一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最早是由英、日开始炒作的.2001年夏,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廉价货币"、<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开始散布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以此为铺垫,掀起了一场发端于2002年10月,以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的<中国因素>报告为引子,以"中国是否输出了通货紧缩"为主题的大辩论.  相似文献   

15.
1 辅仁大学是由天主教会设立的. 1911年,中国天主教界知名人士、江苏丹徒人马相伯和北平人英敛之鉴于天主教在中国仅有两所大学,上书罗马教庭,请才高德硕之士,来中国增设公教大学,发扬中国文化,介绍世界知识.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计划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1日,是<参考消息>报问世50周年的日子.<参考消息>是在批判斯大林、破除僵化思想的背景下于1957年诞生的,是一项打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政".  相似文献   

18.
冯蕙 《党的文献》2008,(1):70-74
毛泽东<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在<诗刊>1976年1月号发表时.前一首署的时间是"一九六五年五月",后一首署的时间是"一九六五年秋".  相似文献   

1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名日<关雎>的诗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诗经>开篇"国风"里的第一首诗,也是我国最早反映爱情主题的情谣恋歌,其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那么,诗中的"在河之洲"指何地呢? 多年来,从教科书到<诗经>的多种版本,均未明确注释.经笔者考证,它就在黄河中游的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西滩四面环水,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西滩面积近千公顷,自古而今,是黄河上唯一一处有人类居住的滩涂绿洲.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党的生活>: 贵刊前几年曾经发表过一篇"党员呼声",呼吁各级党组织减少一些党员以承担、更难以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