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要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把江西省经济和各项工作搞上去,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是关键。积极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战略,做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及时、高效地为生态经济区发展输送所需的各类人才,是实现生态经济区发展预定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深刻理解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转变江西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关键。要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龙头和引擎作用,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人口均衡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要的人口条件。当前面临的人口均衡发展压力,主要表现为增长率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老龄化加快、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化水平偏低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江西省人口的健康发展,还将对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压力:人口规模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压力,富余劳动力和人口老龄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压力,人口素质牵制其他人口要素优化从而制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压力。必须从战略上重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结构更加合理,实现根据生态敏感程度和功能的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5.
省委、省政府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机遇.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适应江西率先崛起的必然要求.鹰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相统一,明确鹰潭功能定位,提出了全面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全省文化战线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主动地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切实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两个战略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鄱阳湖地区是中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中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一湖两区"开发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和建议,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整个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红色旅游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有利于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洪梅 《理论导报》2010,(10):16-16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是江西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实现我省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机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一条科学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协作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运行高效的协作机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探讨分析可能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协作机制创新的制约因素后,通过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协作机制的模型,提出协作机制中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两方面创新的具体设想,目的在于使区域内的所有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通和重新组合,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快速建设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理应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助推器。这不仅是其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责所需,同时也是高校大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和平台。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地方立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源于人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因而和生态经济具有同一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理应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低碳工业、全面发展生态农业的低碳经济之路。但在低碳经济全面渗入整个经济产业而目前国家层面还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立法保障的情形下,探索地方立法予以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有望成为江西中部崛起战略的新引擎。而就在之前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高峰论坛上,省委书记苏荣致辞时说: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这是江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索,进而提出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将有助于实现环鄱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的内涵及其在我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的重大意义,认为只要积极开展三创三提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党的三大作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大洗脑、大换脑、大活脑学习活动,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加快完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任务,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邱建军 《理论导报》2010,(10):37-38
<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全省上下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崇义作为五河源头县,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江南绿色宝库"。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比较优势,主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力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理性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就崇义县发展生  相似文献   

18.
<正>万载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以"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生态万载、倡导绿色生活、培育有机文化"为长远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重大产业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在规划、产业、项目、政策措施等方面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对接,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赶超发展,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19.
姚仕萍  薛智韵 《求实》2012,(5):58-61
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环境承载能力最强的地区,旅游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介绍旅游环境承载力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实证模型,对该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业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发展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也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竞争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指出应从全方位采取措施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