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腔:白领阶层的普通话 "‘侬好'.约30名学习上海话的人下班后来到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杜特上海话培训班',互相打起了招呼.该班于去年6月首次在上海面向社会招生,迄今已毕业了约200人.班上人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香港、台湾的驻沪人员,剩下的则是来自上海以外的其他地方的人."  相似文献   

2.
9月5日晚8时许,辛劳了一天的人们正在休闲娱乐,此时,却有一群人在江西省铅山县文化广场旁的“第六感”舞厅门口挑衅滋事。在此值勤的铅山保安服务公司保安中队长一边组织队员维护现场秩序,以防客户单位财产遭受侵害;另一边向人防经理陈远鸿报告。正在巡逻的陈经理接报后,当即掉转车头向“第六感”方向疾驶而去。 陈经理赶到“第六感”门前,对那群扰乱分子说:“我是保安经理,请你们不要在这里无理取闹。”原来,这伙闹事分子是有备而来,相邀集结了约20人,到此耍威风、称老大来的。这伙人听了陈经理的劝说后,气焰嚣张地说:“这事跟你们(保安)无…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爷"     
部分北京人有一个不大雅的称号:北京大爷. "大爷"本来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但是,如果长者称年轻人为"大爷",那就分明露出贬意了.部分北京人之所以被呼为"大爷",显然属于后一类.有人将这种"大爷"气息总结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以为相当准确.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北京人都有"大爷"味儿.北京人关心政治,憎恨腐败等等,都表现得很好;但是,相当一批老北京人那种大事干不来,小事(特别是脏活、累活等被认为影响身份的活)不愿干,看不起外地人甚至欺侮外地人等等毛病,却是不时可以让人遭遇到的.就像民谣中说的"上海人什么衣服都敢穿,广州人什么钱都敢赚,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那样,某种习气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肯定有形成这一特点的深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4.
黎鸣 《北京观察》1999,(2):34-36
1998年是“大跃进”发起之日的四十周年。面对现代中国的那样一段特殊的历史情节,它所曾经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中国人特殊浪漫的情感,以及紧接着它给中国人自己所带来的那样一种特殊的巨大的灾难,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显然不能不对它作出深刻的反思。“大跃进”时期中国人的十足浪漫的豪言壮语,五十岁以上的人们至今仍旧历历在耳。 1958年,毛泽东问徐水县人:“你们的粮食太多了怎么办?”又说:“社员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毛泽东走后,徐水县人搞起了轰动全世界的共产主义大试验。这一年,来徐水县参观的外宾有四十多个国家九百三  相似文献   

5.
一本关于禅学的书上讲了这样一个故 事: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 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 留下来。这个人说:"留下来可以,但我在人 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 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宫殿主人答道: "好极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 吃什么,不会有人来打扰你;我这里有舒适 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 阻止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 做。"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监管"监管     
监管二字,粗通文字者,一看便懂:监督与管理是也。不论何种国度,监管历来不可或缺。尤其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当中,价值取向、利益导向、人的追求方向等等无不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这样一种状况,真犹如四通八达车水马龙的街肆,倘若没有红绿灯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车流人流  相似文献   

7.
王琳 《北京观察》2004,(4):46-47
中国有句古话: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言外之意是:人以食五谷为主.但是,近年来人类餐桌上的食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上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拙作《“文人”和“文化人”的起源》发表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新课题。现对于“文化人”的演变踪迹,根据近来发掘的史料记载,做如下补充——“文化人”称呼回溯到五四虽然“文化人”这个称呼正式出现于1936年即抗日战争前夕,但一出现就得到社会认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共生物,“文化人”这个概念延伸到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有文章谈起胡适之教授说:“他家那时在米粮库。(北京城区的)米粮库不失为一个文化人的区域。短短一节胡同,一号住着陈垣、傅斯年,三号住着梁思成、林徽音,四号住着(胡)适之先生。”这就是公认“陈垣、傅斯年、梁思成、林徽音、胡适之”这些五四时期的教授、学者都属于“文化人”之列。还有文章叙  相似文献   

9.
“推荐”和“决定”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推荐是建议性的 ,决定是实质性的。现在有些党委在向人大常委会推荐干部的文件上 ,大都这样写 :“党委同意推荐某某提任某职务 ,请履行法律程序后 ,再对外公布”。这样的写法 ,容易给人造成错觉 ,某某的任免党委已经定了 ,就差人大常委会履行程序了 ,尽管在程序前面加上法律二字 ,也难免不给人留下人大常委会在干部任免上只是走形式的印象。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这样 :“党委同意推荐某某担任某职务 ,请按法律程序 ,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后 ,再对外公布。”在党委的文件上写上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  相似文献   

10.
注重发扬正气,抑制邪气这是可喜的进步现象,它表明思想道德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正气”日益令人神往和景仰。欲说“正气”,先解“气”字。气之本,原指云气,引伸为一切气体的通称,除了各种自然现象之气外,也用于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如:气节、气势、气质、气概、气魄。人的精神之气,又可分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元月,我被调到一家外资企业做保安工作。初来乍到,看这家公司和以前服务过的公司没什么两样,尽管分队长已介绍过相关情况,自己也作好了思想准备,可上班的头一天还是傻了眼。这里居然有那么多的外国人,有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菲律宾人和澳大利亚人,还有黑得发亮的非洲人,简进就像进了“联合国”。“书到用时方知少”,现在才后悔当年读书时没有好好用功,白白浪费了大好光阴,以至今天在老外面前只能装哑巴了,说话做事靠比划,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老外”的意思我永远不懂。时间久了,惟一的意外结果就是使我想起了娱乐小品中的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12.
"妇女与少数民族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1年5月7-10日,"妇女与少数民族国际学术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代表85人,其中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的代表32人.会议对十余年来中--加大学在教育领域进行的两轮交流与合作项目做了回顾与总结.主要议题有:妇女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与人为善,与邻为伴。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的质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到处都有知音和朋友,办事左右逢源,很少遇到人为的障碍。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作为青年来说,尤其是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有一个好的心境和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展自己生存的空间,为走上社会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青年搞好人际关系必须注意一下几个“多点”与“少点”: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冷漠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具有互动性。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对你微笑,你对别人关心,别人也会对…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在我们民族性中根深蒂固地沉淀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巨大,最显要处莫过于唐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逆天不祥、指天而呼、天(神)人合体.  相似文献   

15.
扫描中国"陪读大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孩子就是孩子,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写作业一个人自理生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孩子们被冠上了一个新的称呼:小皇帝。他们上学有父母接送,作业有父母抄写,甚至值日,都由父母代劳。家长们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吃的苦,孩子不要再吃;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到了社会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6.
龙年到了,又唱起那首熟悉的歌:"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鞭炮响了,照例要讲几句祝福的话.在同事亲友的贺年片中,有一张格外引人瞩目.上面是回良玉副总理工工整整的字迹:"小文同志:五福临门.祝愿我们的社会和事业:福泽民生,福源和谐,福自厚德,福惠包容,福兴中华.""五福"源至《书经·洪范》,原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现在推而广之,讲到"福泽民生,福源和谐,福自厚德,福惠包容,福兴中华",颇有创意,值得品味.这个"五福临门",倒真是龙年到来时我们大家最好的祝福和愿景.  相似文献   

17.
段迎晖 《前沿》2004,(1):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新的概括与发展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贯穿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人民本位理论 ;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起来 ,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18.
明代云南府隐逸诗人及"平居陈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域文学的重要现象之一,云南隐逸文学兴起于明代,而云南府隐逸诗人,早就引起了关注.谢肇淛为郭文作传,并在其传中说:"及杨林兰茂、安宁张维,皆以文章行谊为乡里崇尚.绝意仕进,模楷后学.时人为之语曰:'杨林有兰,安宁有张.'"袁陶村(文典)亦说:"胜国时滇中诗人,每多隐君子,其最著者四人:兰止庵(茂)、郭舟屋(文)、贾东亩(惟孝)、董西羽(难)是也."这四人除董难外均属云南府.  相似文献   

19.
汪金友 《前进》2014,(4):64-64
<正>《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所以鲁国的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有一个下属问他:"您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别人送鱼却不要?"公仪休回答:"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别人的鱼。接着,他解释了自己拒鱼的理由。那些人为什么会给我送鱼?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手中的权力。如果我  相似文献   

20.
关于"第五代人"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代人”年龄段划定 代际更换与文化进化的一般机理 代际更换与文化进化的特殊机理 “第五代人”:尚在塑造中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