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梳理四十年来的安徽农村改革,安徽农村改革遵循以下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一是"大包干"创建了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巩固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三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四是农村"三变"改革完善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最后,依据安徽农村改革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提出下一步安徽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1979年到1984年,花了五年时间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的第一步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不仅振兴了农村经济,而且也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把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展现在世界面前;它破除了“大锅饭”,“大呼隆”的弊端,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从而实现了“改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目的,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仅以安徽省为例,就足以说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五年中,安徽农业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改革的第二个飞跃,它使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迈进了一大步。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商品经济沛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门)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农村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要求的矛盾;二是生产经营多样化与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矛…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从安徽迈出的,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77年6月到1980年春,万里在安徽工作了两年多,《万里文选》收入了这期间他的14篇文章和讲话。这些文章和讲话几乎全部是讲农村问题的,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展示了农村改革是如何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迈出这第一步的。它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研究中国改革尤其是农村改革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当时曾在安徽省委机关工作,多年后重读这些文章,往事历历,倍觉亲切,感受弥深。  相似文献   

5.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纪之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其市场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有着相当的难度。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整个新旧体制转换正处在关键时期。研究农业走向市场以及如何走向市场,推动市场农业的发展,对于顺利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市场化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一方面解决了生产关系不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启示是通过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进入后改革时代,安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持续维护农民积极性前提下寻求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现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工作正面临着一个共同课题:在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后,如何搞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继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的第二步重大改革。这一步抓得如何,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对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就宜春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农村如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加快发育农用土地市场,既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理论上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立农用土地市场的必然性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没有农业经济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经济的现代化。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不能不涉及到农用土地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中心的第二步改革正在深入发展,整个农村经济正从过去自给半自给的封闭型、传统的方式逐步向开放型、商品化的方面发展,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农工商逐渐结合起来的趋势。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趋向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我国农村基本上完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冲破了“一大二公”、“三级所有制”的框架,从根本上解决了集体经济内部的“大锅饭“问题。使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分配、经营管理的自主权,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农村工作重点,要转移到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的第二步改革上来。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来,农业改革与农村发展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改革的主线不够清晰,重点不明确。特别是体制的创新,是一个难度和涉及面都较大的问题。笔者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的第二次突破,将在福清的农业“两个根本转变”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也就是说,福清市的农村改革的方向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福清市农业产业化走过的历程和初步形成的格局 福清市近几年在努力发展外向经济的同时,没有忽视农业综合开发,初步形成了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农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社会主义农业处于历史转折关头,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以共产党人的无畏勇气,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敢为人先,率先进行农村改革.他,就是万里.江泽民说:"当时万里同志在安徽当省委书记,他肯定和支持安徽农民搞包产到户的做法,如果还议论纷纷中,我们领导没有胆识,不出来支持反而加以否定,包产到户就出不来."  相似文献   

13.
从1979年开始的农村改革,已过了十个年头。改革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至1984年的第一步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1985年后的第二步改革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改革如何深入,农业如何走出徘徊,这一全国关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农业理论研究和农业实际工作的人们。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农村改革进行一番回顾,找出成功和不足的原因,提出深化农村改革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五大领域,进一步推进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共分4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任务目标,以及深化农村改革要聚焦的关键领域和重大举措等内容。方案明确了改革的七项原则:坚持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保障农民权益,坚持统筹兼顾,坚持循序  相似文献   

15.
1979年开始的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为中国农业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超常规增长”,1984年的粮食总产量成为迄今为止的历史最高水平。然而,1985年开始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延续至今,却没有使人们期待的农业生产的再次跃升成为现实。对于这一结果,许多人感到迷惑不解。为此,笔者想就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超常规增长”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农村第一步改革之前,农业激励机制不完备,资源的配量效率极低,导致农业的实际产出远远低于农业的可能产出。1979年开始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突发性地改革了原有的激励机制,获得了农业在1980年至1984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90%的“超常规增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之时,辽宁省农业已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今后一二十年,对于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来说,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加快小康建设的关键期。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农村经济新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农村实施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和农民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近年来,农业再次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变革时期。农村生产力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更大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从改革方面看,农村经济体制正处在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体制转换时期,新体制的框架刚刚建立,许多方面还不完善,农村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从发展方面看,到本世纪末要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和农民奔小康的目标,到下世纪中叶要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四个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农业和农民问题是一项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第二步改革]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了取消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农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等一系列新政策,从而开始了以发展商品生产为中心内容的农村第二步改革。从1984年开始,湖南已着手在华容、衡东、沅陵3县进行农村全面改革试点。从1985年开始,农村第二步改革全面展开。首先是改革统派购制度为合同定购制。中心内容是:对粮食实行合同定购和议购;对生猪采用补贴粮食和优先供应饲料等办法实行合同换购;对为工厂提供原料的重…  相似文献   

19.
韩伟 《世纪桥》2013,(11):11-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从中国农业和农村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思想观点、政策思路和实践措施,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思想理论。系统考察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探讨总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农村改革和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曾先后多次对安徽的农村改革发表谈话,表示肯定和支持。虽然安徽的农村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但最终取得成功,并在全国全面铺开。可以这样说,没有邓小平的坚定支持,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安徽的农村改革就不可能取得像今天这样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