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法制》2012,(6):50-51
说起王安石,凡是上过中学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语文课学过他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用法之巧妙,自古以来被人广为称道。历史课也会提到王安石,讲的是他的变法改革。中国历史上,变法不少,但哪次也没有王安石变法惹起的争议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前的法治建设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社会改革工程.这项社会变革工程虽然没有直接的蓝本可以借鉴.但中国有着千年历史,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变法实践中为当前的的法治建设汲取经验教训.本文立足于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中期(北宋)、晚清时期,以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及晚清变法为古代变法实践的典型,总结它们的得失经验,以求有助于当代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被梁启超等人称之为“11世纪的伟大改革家”的王安石及其变法,为什么失败了呢?至今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最近读史,我发现,发生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尽管原因复杂,但执行中的变味乃至完全走样却是一个至为重要的原因。王安石变法的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表面上看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人民富庶,是个不错的时代。实则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对内,统治阶级面临着农民起义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公元1074年是北宋的熙宁七年,一个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焦 躁气息的年份。正忙于变法的王安石碰到了一件麻烦事,一个本 来由他奖掖的看城门的小官郑侠要和他的变法过不去,画了一 幅《流民图》进呈天子神宗,说变法有问题。这实在令王安石想不 明白。 他想不明白,皇帝神宗赵顼更想不明白:"富国"、"强兵",这 变法多好!怎么竟会是一个民不聊生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变法是一个历史的创举,但最后以失败告终。王安石用人不当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回顾历史,找出其用人上的失误,得出教训。  相似文献   

6.
宜村 《政府法制》2008,(16):17-17
王安石与司马光同为北宋重臣,道德文章均属一流。王安石推行变法之前,二人因年龄相仿,忘趣相投,诗文唱和,可谓私交甚密。当时所谓“嘉祜四友”,其中就有他们俩。  相似文献   

7.
一哲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不过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改革进行的同时,王安石也曾企图利用一些司法案件来达到政治目的,而他的企图却被一个默默无闻的法官所抵制。  相似文献   

8.
正北宋历史上曾有过两次著名的改革运动,一次是庆历年间的"庆历新政",另一次是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是"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为后者做了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因而其起先意义不容忽视。而提及"庆历新政"的推动者,则首推范仲淹。范仲淹为官30多年,始终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体恤民情,虽屡遭奸佞诬谤,多次被贬,而终怀忧国忧民之心。其"先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有三次著名的经济、政治制度改革,一次是公元前三五六年开始的秦代商鞅变法,一次是公元一○六九年开始的宋王安石变法,一次是公元一八九八年开始的清戊戌变法。这三次重大的改革,都被史书称之为变法,显然不是一种巧合,而有其必然性,它说明变法与改革有内在联系,说明法在改革中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有不同意见,遭到一些执政大臣的反对,被迫离开朝廷到外地当官了,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时对假借变法欺压百姓的官僚加以讽刺。这更令一些大臣忌恨,便要设法整治苏轼,可苏  相似文献   

11.
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有不同意见,遭到一些执政大臣的反对,被迫离开朝廷到外地当官了,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时对假借变法欺压百姓的官僚加以讽刺。这更令一些大臣忌恨,便要设法整治苏轼,可苏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有不同意见,遭到一些执政大臣的反对,被迫离开朝廷到外地当官了,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时对假借变法欺压百姓的官僚加以讽刺。这更令一些大臣忌恨,便要设法整治苏轼,可苏  相似文献   

13.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向王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是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密不可分的。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改革方案相比,无论是秦代的商鞅变法,还是宋代的王安石变法,都没有跳出旧有的模式。这是因为,在封建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正> 魏源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而且具有丰富的法律思想。多年来,学术界在变法思想方面,对商鞅、王安石、康有为的研究可谓成果斐然,而对魏源变法思想的研究则似嫌不足。为此,本文试图以一些粗浅见解,求教于专家和学者。一、魏源的变法思想一八四○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本来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开始摇摇欲坠。为了挽救这种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魏源提出了他的变法思想,这一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军 《法人》2013,(2):74-76
王安石欲通过一系列变法,达到充盈国库、强盛兵力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在这些新法中,鼓励发展生产、壮大经济的仅有农田水利法等少数几个条款,而其余的则大多是凭借国家权力“与民争利”  相似文献   

16.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哲学家,是中国古代理学家和“心学”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对整个宋明时期的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象山期间,写了《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并对王安石及其变法做了与众不同的评价,他一反时人对王安石的偏颇诋毁,在当时的政治气氛和浓厚的理学氛围中,可谓旗帜鲜明,振聋发聩,为后人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7.
近日拜读了著名作家万斌生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和何建辉编著的<不朽的丰碑--王安石>,不禁感慨万分,为这位伟大的改革家、大宰相的改革精神为之自豪.由此想起,这位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不仅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威望,同样在美国也曾经走红过.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深刻的社会革命。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任何社会革命都是离不开运用法律开拓其道路,确定其形式,巩固其成果的。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运用法律在秦国推行改革,改变了秦国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使秦国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大国,打下了秦统一中国的基础。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伟大社会改革家的王安石,在其变法中也是以法律作为武器,进行社会改革的。清末戊戌变法,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清末变法修律中,虽有阵营之分,但争论焦点及修律方向主要受数位关键人物影响.他们的政治立场、自身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变法修律的进程与实效.本文从"人物"这个角度来分析清末修律.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纷纷进行改革变法活动.凡能在这种新旧矛盾严重冲突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革旧鼎新,进行认真变法改革的诸侯国,都在一定时期内使自己的国家面貌涣然一新,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以战国时期变法浪潮为切入点,结合当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从立法、司法、执法多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审视,力图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益于推进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有用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