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的进程中,回顾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震惊中外的红军二万余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必将给我们进行新长征以极大的启迪和激励。正如胡耀邦同志曾同一位美国友好人士的谈话中所说,中国虽然今天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长征,人们依然可以从红军长征中吸取勇气、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我在长征中     
毛主席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作为一名亲自参加了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每当读到毛主席这段对长征的论述,我就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一幕幕往事浮现在脑海中。一、参加红军我于...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不仅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更是红军成功宣传我党我军政治主张的胜利。长征途中,我党我军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发动群众,掀起了大众化和群众性的舆论宣传,创造性地运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充分展示了我军舆论宣传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4.
论长征精神的成因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经久不衰的长征精神。今天,深入探讨长征精神的成因,对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_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中形成的特有精神。其内涵十分丰富,至少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怕苦不怕死,英勇无畏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军民一致,团结奋斗的精神;坚持党的领导,高效能工作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长征精神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数字长征     
白瑞雪 《湖北宣传》2006,(10):10-10
著名的长征史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甘肃,在整个长征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前后达一年多时间,红军的足迹踏遍了陇东、陇南和甘肃的千山万水,留下丁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近年来,党史界对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历史研究有新进展,现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将一些新的观点和争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  相似文献   

8.
弘扬长征精神振兴甘肃经济李作辑徐景义一长征是一部宏伟壮观的历史画卷,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特定革命环境下的发扬光大,长征精神是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在我国发生重大变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弘扬长征精神,应着重弘扬如下几点:(一)勇敢作战,不怕牺牲...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6,(5):35-35
199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对长征精神作了系统的概括,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湖北宣传》2006,(10):8-9
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珠穆朗玛峰。长征精神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凝聚与折射出了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1-21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相似文献   

12.
正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2016年10月18日,民政部举办"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烈士档案主题联展"。展览由民政部档案资料馆联合长征路上的11个省份民政厅和11家代表性烈士陵园共同筹办,以图文形式将11家烈士陵园串联成壮美的长征故事,回顾了长征历史,通过烈士档案重温了英烈事迹,通过烈士纪念设施传承了长征精神。每一块展板、每一家陵园的主题故事背后,都有着血雨腥风的战斗历程与激动人心的革命情怀。母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  相似文献   

13.
《湖北宣传》2006,(9):8-8
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陆续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4.
张树新 《群众》2011,(12):86-87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跨越了十五个省份,翻越了四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近百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中的回族政策谢秀宏,史迪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很多回族聚居区,由于不同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尤其是回民长期受封建军阀、地主和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残酷压迫,因此,红军对回族的政策制定及实践成为长征中民族工作主要内容之一。长征开始以后,党和红军就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6.
重论长征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论长征精神莫岳云长征,是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震撼世界的奇迹,这在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已经成为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地夺取胜利的代名词,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奋斗不息。然而,近年来,长征精神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17.
刘绍卫 《传承》2006,(7):6-7
70年前,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被誉为“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一部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这次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斗志,震惊了世界”。长征的胜利,不仅因为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红军从挫折中走向成熟,完成了党的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选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成为永载史册的革命丰碑,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当我们重温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当我们再一次唱起“高原寒,炊断粮”的长征组歌的时候,时代的沧桑感使我们更对之产生一种久违的眷恋与心灵的洗涤,70年的流逝,不仅没有消磨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更显现出它充满生机活力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长征中的邓颖超(北京)金凤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身患肺病的邓颖超发着低烧,痰中还带血丝,无力地躺在担架上,随军出发。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干部,只有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廖似光、贺子珍、李伯...  相似文献   

19.
长征五问     
朱学成 《政策》2006,(9):58-59
一问: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答:关于这个问题曾经有过多种说法,如“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长征是为了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等等。从长征胜利的结果来看确是如此,因为长征的胜利使蒋介石的“围剿”计划彻底破产;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妥善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很快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但结果不等于起因。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中央苏区历时一年多的反“围剿”战争,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指导进攻中搞冒险主义,防御中搞保守主义,退却时搞逃跑主…  相似文献   

20.
发生于上个世纪的那场被称之为“闻所未闻”、“地球的红飘带”惊心动魄的伟大长征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有一句话我们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亏不亏,想想革命老前辈。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就让我们郑重地以长征的名义想想长征两万五,想想我们怎样以实际行动纪念长征,弘扬长征精神,开创我们新的伟大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