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令讽贪官     
清代蒲松龄科举不第,为了一家人生活,当过侍郎毕作有的幕僚。一天,毕作有宴请卸职返乡的尚书王焕祥,要蒲松龄作陪。席间,王焕祥提出行令助兴,大家议定了韵律不限,但必须三字同头,三字同旁,输者罚酒一杯。毕作有举杯道:“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  相似文献   

2.
1998年9月8日下午,33岁的闫利利在记者面前痛哭失声:“显峰走时才35岁啊!他是被人活活打死的!他死得冤啊……”近一年前,闫利利的丈夫、河南省孟津县纪检委干部郭显峰被该县反贪局两个副局长合殴致死。两局长大打出手1997年9月22日晚,孟津县东方大酒店868房间,孟津县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焦克星、雷本立与县纪检委干部郭显峰等9人在座。酒席开始,一桌人依年龄大小轮流“送圈”敬酒,每人5杯。焦、雷等人送圈后,轮到郭显峰时,郭不送,雷说:“前边的人都送了,你不送不中!”两人为此发生口角并导致冲突,郭打了雷本立一拳,后被在场的人拉开。郭被拉至房外的走廊上。  相似文献   

3.
杨涛 《政府法制》2013,(7):17-17
1月9日,南京沿汀公安分局西厂门派出所民警戚信福发出一条微博,称查获一名男网友与女网友开房,网友们为此发问:“哪部法律明确规定了中国人必须认识多少天才能开房啊?”而戚信福马上作出回应:“告诉你.民警执法都是合法的。”很快,这条100多字的微博及其之后的回应,把戚信福卷入一场风波。  相似文献   

4.
“这家人真是太不讲理了,法院判决要求十日内拆除探头,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他还不拆除,根本不买法律的账啊。我们都是退休老人,哪里纠缠得过他们啊。”陈健老人一见到记者,就诉起苦来。  相似文献   

5.
是“罚款”还是“违约罚金”?●李发国《法学》1996年第10期刊登了《商店有权对窃物者罚款吗?》一文(以下简称《罚》文),其中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我们认为怎样界定偷一罚十的“罚”字是关键,这是确认此项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的首要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  相似文献   

6.
一娴 《政府法制》2010,(6):47-47
和国内的朋友闲闲聊天,国内的朋友说,最近喝酒喝得很少了,因为现在对酒驾抓得很严,罚得很重。我问,有多重啊?朋友说,要扣掉12点呢。我听了不禁莞尔,说扣12点就叫很重啊,和美国比那简直不算什么了。  相似文献   

7.
一位人大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人毁就毁在“罚”字上,先是罚迷了心,再是罚歪了点子,最后发展到罚红了眼,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最近,江苏省沛县国税局作出“奖廉罚贪”的决定,43名基层所和局各股室负责人签订了“奖廉罚贪”责任状。具体奖惩标准是:副股级以上干部及其他工作人员(包括代征员),全年无一人严重违纪,人民群众满意率在80%以上的基层所和局属股室,奖励该单位主要负责  相似文献   

9.
“明德慎罚”语出《尚书》的《康诰》和《多方》篇。《康诰》篇里周公称赞周文王“克明德慎罚”,《多方》篇里周成王褒扬商朝最初几位统治者(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今人治法律史者多把“明德慎罚”解为崇尚德惠、宽缓刑罚之意。  相似文献   

10.
1996年《行政处罚法》第24条确立了“一事一罚”的行政罚款适用规则,但如何适用却是争议不断。2021年修改的《行政处罚法》第29条增加了“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一句,确立了“择一重罚”的行政罚款适用规则。“一事一罚”中的“一事”是同一个违法行为,应以构成要件为认定标准,“一罚”是“罚款”,分别有基本模式、法条竞合和想像竞合三种适用情形;“择一重罚”中“择一”是在多个法律规范中选择其中一个适用,“重罚”是最高额罚款。“择一重罚”仅适用于想像竞合情形。  相似文献   

11.
“精简”记     
某县某部门因待遇丰厚,颇吸引人。久之,人满为患。小小部门竟有40号。该部门负责人郝书记决定在年初将员精简二分之一。消息一经传出,郝书记家的电话一竟成热线,响个不停。叮……“小郝啊?我是张三,听说你们位要搞分流,小刘是我侄女,我看她在那儿干得不错,你要多锻炼锻炼她。”叮……“郝书记,我是李四,我女婿日表现可能不算很好,到时候你可要他一把。”叮……“郝书记,我是王五,你们要简人员,很好嘛,你要大刀阔斧地干!”郝书记总算透了口气———王局长并有什么亲戚在本单位,“我一定尽力。” …  相似文献   

12.
“一事”即“一个行为”,其判断取决于对违法行为事实要进行一罚或多罚的考量,这种考量应围绕行政处罚效益、比例原则和法安定性原则进行。而对“不再罚”解读应考虑到行为违反的法律规范的个数及其相互关系,若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了多个没有竞合关系的法律规范,则可以依照不同规范给予多次不同种类的处罚。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干纪检监察这一行17年,也想当个“状元”。总的感觉是,想当个“状元”真是难!从1977年开始,这17年里,我亲手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就有500多件,少说也处分了500多人。有人把学校比喻成苗圃,教师是园丁,那我就算是个除草捉虫的人吧。教师到处都受人尊敬,我们呢,好多人都不晓得。我写的调查笔录,调查报告,审理报告,结论材料等加起来少说也有1300多万字,也不能公开发表。所以干我们这一行的,首先要耐得住寂寞,甘于默默无闻。除了默默无闻,还得有点牺牲精神,什么个人得失,家庭利益,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达明 《政府法制》2010,(14):32-32
晚年的刘伯承,坚决拒看一切战争片,对此,他这样解释:“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啊!这会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啊!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就不愿意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就是从大堆大堆我们的兄弟、父老、亲人的尸体上爬过来的,我至今仍看到他们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相似文献   

15.
何集 《法治纵横》2014,(20):48-49
苏州况公祠里有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下联写的是:“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每每读到这副对联,我都要为撰联者叫绝,短短24个字,化用的是况钟的两首诗,更是把况钟的一生特点概括得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6.
朱成玉 《政府法制》2014,(27):47-47
局长家里有事,不能去值班,就让他的司机吴凯代劳,并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给了吴凯.吴凯知道,这是心腹才有的待遇啊! 吴凯的妻子阿丽听说他要替局长值班,就撒娇非要跟着去,她说她想看看局长的办公室到底有多气派。 “果然气派非凡啊!”到了之后,阿丽惊呼道,“你说这要是你的办公室该多好。”  相似文献   

17.
白羽 《政府法制》2014,(2):25-25
《明史》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 1376年,明朝的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报上一份材料,长达1.7万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万字到结尾,茹太素提了5条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1,(23):50-50
曾听朋友讲过这么一件事,遇事想打政府公开电话,但这几个对外咨询电话总是处于占线状态,即便是深夜或者非工作日也占线,实在是“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如果电话接通了,你最好说是某某权力部门或单位的,这样对方会解释得清清楚楚、客客气气:倘若你以个人名义或是平常老百姓,那对方的听筒就会出现故障.“啊一啊”,似乎什么也听不到,然后自然就会把电话挂掉。你再打这个号码。对不起,没人接了……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年教师节。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报告厅里喜气洋洋,表彰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十几位在教学、科研上成绩突出的教师获得了“杨介生教学科研双优奖”,每人获得一笔数目不菲的奖金,还有一些教师获得“杨介生教学奖”或“杨介生科研奖”单项奖。“杨介生”这三个字在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师生心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种象征,是成绩和光荣的象征。一杨介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80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夏天,上海滩多了一个衣着简朴、面目清瘦的寻梦人。没有人注意他的到来,更没有人料想到他会有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六、刑法、刑事诉讼法 刑法科目把2005年的“单位犯罪的主体”这一考点扩充为一节内容,即单位犯罪,内容上作了强化,分为3节8个考点。其中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要注意双罚制原则的三种例外情形。把第五章的名称由“故意犯罪形态”改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相应考点作了改动。此外,考生要注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的两个立法解释,以及职务犯罪,刑事诉讼法律援助,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问题等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