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兴起对社会道德的进步,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如何加强其正面效应而减少其负面效应?关键在于在市场规范和道德规范之间确立两者的中介,法律规范。市场经济通过建章立制,明纪明  相似文献   

2.
东亚季风与我国洪涝灾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陶诗言  李吉顺 《中国减灾》1997,7(4):17-20,24
洪涝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灾害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其中大约3O%~40%是由水灾造成的,严重洪涝灾害年这个比例更大。如1991年全国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779亿元,占当年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60%以上。我国洪涝灾害大多数出现在夏季,并与东亚夏季风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严重的洪涝灾害多是由于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所造成的“’。我们过去的工作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2],本文重点讨论东亚夏季风活动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  相似文献   

3.
几个月前发生在印度洋的大地震和海啸,使沿岸十几个国家遭受严重损失。由此我们想到,为了更好地研究灾害发生的规律,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灾害经济学属于“消极经济学”、“负经济学”,我们不敢苟同。事实上,灾害本身是属于消极的东西,但研究解决消极灾害的灾害经济学却是积极的。因为,灾害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揭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酝酿、形成、发生、后果而对其进行预测、预防、评估的学问,是关于研究和揭示灾害的经济规律的学问。国内曾有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呼吁建…  相似文献   

4.
一、发达国家依法治理灾害的实践与我国依法治理灾害的必要性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例如,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处在洞庭湖的南岸,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继1991、1993、1995、1996年部分河流发生洪水之后,1998年又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灾,受灾范围14个地(州、市),108个县(市、区),受灾人口达2878.98万人,死亡616人,倒塌房屋68.8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94.2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329亿元,是长江流域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对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造成严…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灾害发生历史来看,洪水灾害始终是现在和未来人类面临自然灾害的主要部分,仅1991~1995年的5年中,世界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2000亿美元,约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一半.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现实因素,我国是世界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元春 《小康》2013,(8):19
收入下滑标志着经济回落的累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下一步中国经济回落的速度可能要强化。同时,金融问题的出现也标志着实体经济依靠这种输血的救助模式结束了,金融反而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个强烈的负面效应。日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按官方的表述,我们目前的经济运行是平稳的,稳中有进、稳中有质,都是正面的话语,但如果  相似文献   

7.
一、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建设中的问题 1、经济规模总量有限,制约了市场空间的发展。 与沿海省份相比,长江中游三省(鄂、湘、赣)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增加,但总体规模仍然偏低。据《中国经济年鉴》(1998年)的资料,1997年三省人口占全国总人日的13.33%,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10.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0.78%,均低于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再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批发零售贸易为例,1997年三省合计为1858.2亿元,而同年广东省的同类指标为1921.4亿元。由此可见长江中游…  相似文献   

8.
截至今年10月份,伴随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回落,祖国大陆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已连续下降20个月以上。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拉动物价水平尽快平稳回升,国家在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还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减缓物价下落势头。但全年物价水平负增长的局面难十在短期内改变。  相似文献   

9.
台商直接投资对大陆沿海地区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大陆沿海地区,对沿海地区的经济效应显著。经济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台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增长、就业、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对沿海地区经济产生了积极效应。但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刘明远 《中国减灾》2013,(3X):34-35
<正>灾害经济学逐渐成为各国防灾减灾政策的重要知识源头,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对灾害经济学的研究运用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实中许多自然灾害中的人祸因素,恰恰说明了减灾意识在许多领域里的缺乏,也说明灾害经济学研究和普及的紧迫性。灾害经济学的一些常识让我们知道,与其他经济学科相比,灾害经济学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灾害经济学的目标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损失最小化。灾害经济学谋求的是以最小的投入来实现受灾损失的最小化。二是灾害经济学是一门守业经济学。灾害经济学不研究价值形成和价值增  相似文献   

11.
谭文华 《理论月刊》2014,(5):141-143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正面的积极作用和负面的消极效应。由于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正面作用或生产力功能,建国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从"向科学进军"的"赶超"战略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一系列发展战略;而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之日益凸显的深切关注,使我们的发展理念不断得到升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等崭新的发展思想和理念。我们应大力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作用,努力规避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灾害与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一 《中国减灾》1997,7(2):18-23
1灾害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灾害与经济是一种逆向关系,后者常常受到前者的威胁和破坏。灾害越大,对经济的破坏则越大;经济越发展,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这已为人类历史所证实。据联合国统计,世界各国因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约200~300亿美元,1991年为440亿美元,1994年世界保险业为自然灾害赔偿的损失为188亿美元。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约为0.6%,日本约为0.8%,中国约为2%,90年代以来,已占到3%~6%。我国是个多灾重灾的国家,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据统计,50~60年代每年约390亿元人…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灾害一旦发生,我们就面临着怎样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问题。下面就遇到水灾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作一简要介绍。1、学习有关灾害和减灾的一些基本常识,尤其要知道本地常见灾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水旱灾害频繁,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据1951-1990年的资料统计:水灾成灾面积12097万亩,平均每年约302万亩,共减产粮食167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16.5亿元。在灾害最重的1986年,成灾面积2380万亩,占当年播种面积的41%,直接经济损失达46.2亿元,其中粮食减产56亿公斤,冲毁桥梁6351座,倒塌房屋421335间,死亡97人。据吉林省民政厅1981-1990年十年自然灾害统计资料分析,全省十年水旱、霜冻、风雹和病虫等五种自然灾害总受灾面积为29560万亩,其中旱灾8426万亩,占总受灾面积的32.5%,居五种自然灾害之首,水灾面积8127万亩,占总…  相似文献   

15.
江波  李江帆 《岭南学刊》2012,(6):94-103
根据世界经济近30年向服务业为主转型的客观事实,对典型代表服务经济特征的OECD国家1980—2009年的面板数据样本进行了较详细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变动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而且还通过影响资源配置改变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进而影响经济规模;前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较为明显,且主要在长期内起作用,间接效应作用有限,而后者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比较有限,但在短期内通过重新配置资源进而影响资本和劳动产出效率的作用相对长期而言要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典型推动工作,就是利用典型的正面效应来为工作服务,这一过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多年来,人们在运用这一方法过程中,由于对其内在的本质规律缺乏理性的把握,使很多典型不能持久地发挥正面效应,有时还出现负面效应,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对典型效应问题作一点哲学意义上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要大力发扬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同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抑制其负面效应。 第一,把物质贪欲冲动升华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成就感。要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不能丢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  相似文献   

18.
文玉 《中国减灾》2005,(9):48-48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已由50年代的21.9万元/平方公里上升到80年代的121.2万元/平方公里。我们回顾历史上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希望对今后该流域的防汛会有借鉴作用。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  相似文献   

19.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之重大水灾常造成瞬间爆发性破坏相比,重大旱灾则往往绵延数年,而且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持久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灾害危害性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灾害所带来和造成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农村灾害经济问题,揭示农村灾害经济关系,能够为科学地、有效地进行农村灾害的减防救助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一、研究农村灾害经济问题的重要意义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世界每年由于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国,每年灾害直接损失大体相当于国家财政收人的1/6,而农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整个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