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文坛泰斗,一个江浙才子,后来一个是共产党政府的要员,一个是国民党总统府的国策顾问。他们虽然政见各异,但在学识领域和个人感情方面却又是一对挚友。这两人就是郭沫若和陈布雷。 1 陈布雷在文坛上知名比郭沫若稍早一些。1911年夏,陈布雷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即应上海《天铎报》的聘请,出任主要撰稿人,开始写政论文章,锋芒初露,  相似文献   

2.
1941年11月,重庆文化界为庆祝郭沫若五十华诞之即,收到了蒋介石的文胆、幕僚长陈布雷的贺诗并附贺信.郭沫若欣然接受并回赠和诗以表谢意.成就了抗战时期陪都文坛的一段佳话.郭沫若与陈布雷分属于两个不同营垒的著名文人.文人相轻乃文坛司空见惯,更何况两人阶级立场壁垒分明,生活情趣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豪、共产党人郭沫若,蒋介石的“文胆”、首席幕僚陈布雷,这两位中国现代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虽立场不同,政见各异,但都以文坛高手闻名于世。他们之间相互敬重的文人风范,以及鲜为人知的公谊私交,很耐人寻味,堪称政坛佳话。 北伐期间,郭沫若慕名 向蒋介石推荐陈布雷  相似文献   

4.
两位才子初次见面郭沫若和陈布雷,是同一时代的两位才子。上世纪20年代,郭沫若和陈布雷均曾居住上海,虽未曾谋面,但互慕文名。郭沫若和陈布雷崭露头角时,正值蒋介石为其创“大业”而网罗天下名士,自然,这两位才子就都进入了他的视野。1926年春,郭沫若到广东大学文学院任院长,蒋介石正在广州当黄埔军  相似文献   

5.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们就是鲁迅和郭沫若。两位文坛巨擘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叱咤风雷几十年,结下了缕缕笔墨情。 鲁迅比郭沫若在文坛上成名要早。1920年郭沫若正在日本东京留学.他在国内寄来的刊物《学灯》上,第一次阅读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就觉得鲁迅的观  相似文献   

6.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文坛巨擘,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结下了缕缕笔墨情。 1926年,鲁迅参加了北京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同年8月  相似文献   

7.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们就是鲁迅和郭沫若.就是这两位文坛巨擘,曾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叱咤风云几十年,结下了缕缕笔墨情.鲁迅比郭沫若在文坛上成名要早.1920年郭沫若正在日本东京留学,他在国内寄来的刊物《学灯》上,第一次阅读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就觉得鲁迅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简练,不由产生了敬佩之情.1926年,鲁迅参加了北京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同年8月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通缉,此时郭沫若正在广州大学(即中山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他得知鲁迅遭通缉的消息后,便马上同广州大学校长协商,极力举荐鲁迅担任广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后由于各种原因,鲁迅去了厦门.  相似文献   

8.
袁成亮 《党史纵览》2005,(10):30-32
陈布雷是蒋介石首席幕僚,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国策"顾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毕生为蒋介石操劳的一介书生,其子女中却有好几个是共产党员,女儿陈琏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么,作为分处在两个阵营中的父女,生活中的陈布雷和陈琏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相似文献   

9.
1978年四五月间,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之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安排:“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6月12日,这位文坛泰斗走完了86个春秋的人生历程。在举行了高规格的追悼大会之后,根据逝者的遗愿,这位文坛泰斗的骨灰于6月下旬撒到大寨的层层梯田之中。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5年之后,陈永贵在北京病逝。陈永贵作出魂归故里的后事安排是不难理解的。于是,虎头山上出现了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文坛泰斗的纪念碑与农业劳模的墓碑并峙相映。郭沫若出生于四1;1…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巨匠,曾投戎北伐。大革命失败,以《请看今日蒋介石》一文获罪当局遭通缉,避祸东渡扶桑。 抗战前夕,郭沫若以漂零之身,心忧国 难、矢志归国,几经辗转,终因陈布雷进言,方 获蒋介石允准,取消通缉令。回国时,郭沫若 以诗明志: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国十年余血泪,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真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为了抗日,郭沫若终于归国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郭沫若最钦佩的学人之一。郭沫若和鲁迅一样,也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著名学者。然而,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这两位颇有影响的名人陆续发生一些不愉快之事,又始终缺少一面之缘,这些,在鲁迅先生逝世后,成为郭沫若终生“不能弥补的憾事”。  相似文献   

12.
文坛巨星郭沫若逝世,于立群郑重向党中央提出一个具体请求/邓小平指示“一定要尽快把郭老的入党时间搞清楚……”/邓颖超提出两条证据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和傅抱石是分别驰骋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和国画领域的两位风云人物,他们一个以诗集《女神》、剧作《屈原》等名作著称文坛,一个以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大涤草堂图》等巨作名闻画坛,而且各自在文学史、美术史建立了显赫的地位,深受世人瞩目。他们自结识后,  相似文献   

14.
长期追随蒋介石反共,被蒋介石视作“文胆”、“智囊”的陈布雷,其8个儿女中没有一个是国民党员,相反竞有4个儿女是中共党员。而在这4个的儿女中,尤以其爱女陈琏和幺儿陈砾最具传奇色彩,本文特将陈砾的革命经历——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李红梅 《世纪风采》2006,(10):29-31
张治中与郭沫若,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风云人物。一位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民主爱国人士;一位是一代文坛泰斗,著名历史学家。他们之间能有什么误会与公案呢?这就要从抗日战争时期的长沙大火说起。  相似文献   

16.
1966:“领导关心甚,大隐入园林”1966年4月中旬,郭沫若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发言,检讨自己的思想“没有改造好”,甚至表示要将自己几十年来写的几百万字作品“全部烧掉”。根据毛泽东“要保护郭老”的指示精神,这个发言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上刊出。检讨虽有失尊严,但在世人的心目中,郭沫若依然是文坛泰斗。这年六七月间在北京召开亚非作家紧急会议,郭沫若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并且担任大会执行主席,这就更加深了世人的这种印象。这年8月,毛泽东首次接见红卫兵。此后不久,红卫兵包围了郭沫若的宅园。事情是从一张传单引发…  相似文献   

17.
当红卫兵在那狂暴的“红八月”把“革命大批判”之火烧向郭沫若时,这位文坛泰斗面对那些骇人听闻的罪名,终于写下他生平唯一一首反映文革真相的词。  相似文献   

18.
陈布雷要溺死的女儿,后来竟成了他的政治对手1919年农历八月初十,浙江省慈溪县西乡叶家站官桥陈府中,一个女婴队呗坠地,她的父亲名叫陈训恩,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蒋介石首席幕僚长”的陈布雷。孩子的母亲杨品油,是当地小有名望的文人杨逊斋的女儿。杨逊斋当过陈训恩的老师,又和陈训恩的父亲陈依仁是世交。陈训恩和杨品仙虽是两家父母包办的婚姻,但夫妻俩却相敬如宾,情深意长。结婚十载,已有三男一女,这次是他们生的第五个孩子。天有不测风云。杨品仙产后高烧,再加上误医,9月22日去世了。丧事做到“五七”这天,吃过午饭,陈训恩…  相似文献   

19.
孙郁 《前线》2010,(4):52-52
<正>我知道日本的左翼文化,是因了小林多喜二的名字。他的译本在中国有多部,名气很大。另外还有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论战。从日本留学归国者的文字,曾搅动了文坛。日本的左翼文化,对中国颇有影响。郭沫若、郁达夫、田汉、胡风等人,都是通过日本学到了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小林多喜二的成绩、《播种人》杂志的辐  相似文献   

20.
坐落在大渡河畔的乐山市沙湾区,山青水绿、风清奇秀、这里因诞生了现代文坛巨匠郭沫若而倍受世人瞩目。如今,沙湾街头的橄榄绿更为这座美丽的小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