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在街上碰到一位旧时的同学,她穿着很飘逸的时装,胳膊夹着一只银灰色的皮袋,一副女强人的模样。她硬是把我拉进咖啡室,说是常在刊物上读到我论“独身”、论“婚姻”的文章,早就想找我聊聊,没想到真巧在街上不期而遇。这位同学小时候很是羞怯的,我们都叫她“兔子”。如今“兔子”全没有了从前羞羞答答的女儿态,很坦率地跟我聊起她的生活遭遇来。原来中学毕业以后,她去了插队,后来招工回城,跟厂里一位工人结了婚。不知怎么搞的,她那丈夫又跟别的女工胡来,她一气之下跟他离了婚。后来又从厂里“跳槽”到商业部门工作,前两年中国时髦办公司,她又跳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工会博览》2008,(16):18-18
我想告诉她,就算她失败了,我们也都很喜欢她。——著名影星成龙呼吁大家给予女子十米气步枪选手杜丽更大的鼓励。  相似文献   

3.
有客盈门     
办公室新迁入一座三星级宾馆的14楼,环境很好,心情也很好。后来才知道,心情这东西其实是很易变的。 这天早上正忙着,有一位说普通话的小姐进来,说是××保险公司的,女同事们嘻嘻哈哈地把她推给了我,我只好硬着头皮请她坐下。圆圆脸大眼睛的来客递给我一张名片,她姓赵,有个美丽的名字。她坐下便开始动听地给我作保险知识的启蒙。我已买了几种保险,对小姐的险种没有兴趣,礼貌式地听了几句后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赵小姐失望地站起来,想走又似不甘心。这时我突然看到她手掌上写着两个字:“坚持!”我立即明白,她一定碰了很多钉子,才写字来鼓励自己,如果  相似文献   

4.
韩福东 《南风窗》2010,(11):96-96
<正>这是龙应台最好的著作。我并不很喜欢那个带有强烈文学气质的评论家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本质上是反思性的历史叙事,她在史料的  相似文献   

5.
媒体     
《南风窗》2006,(22)
[看中国]中国式离婚直到去年,陈虹还认为离婚是一个美式概念,远离她在上海的生活。后来她发现丈夫趁她不在的时候多次拨打一个神秘的号码。42岁的她表示,“我想离婚。这是我的人生希望再现的唯一办法。”在不是很遥远的过去,中国人做出如此的冲动行为是罕见的,终结婚姻在中国长  相似文献   

6.
在有太阳的黄昏,我临窗静静地读着艾米丽·狄金森的诗,在一首诗中,她轻声问:“为什么我爱你,先生?因为他知道,而你,你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在《我从来没觉得这是家》中,她这么说:“在这尘世——在美丽的天空,我也不会自在,我知道,我不喜欢乐园。”在《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时》  相似文献   

7.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9):F0002-F0002
关盼盼是唐代歌伎,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有史料记载她精通诗文,尤善歌舞。以歌咏《长恨歌》和霓裳羽衣舞名动一时。有关她的传说很多,但语多不实——好在我们有想像的自由。周作人说过一段很有代表性的话:“她(息夫人)以倾国倾城的容貌,做了两任王后,她替楚王生了两个儿子,可是没有对楚王说一句话。喜欢和死了的古代美人吊膀子的中国文人于是大做特做其诗,  相似文献   

8.
雷小禅 《工会博览》2006,(12):46-46
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她在家里种地、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写来的信和寄来的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钱,或多或少。收到钱的时候,她总是跑到储蓄所把它存起来,舍不得花掉。收到他信的时候,她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们文化都不高,仅仅能写一封信而已。他的字很丑,可是她喜欢,因为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写回信,羞涩  相似文献   

9.
乔健 《工会博览》2013,(33):9-9
事情得从头说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在工厂,喜欢文学,经常参加一些文学活动,且在读书之余偶尔写些豆腐块的小文章投给报社。  相似文献   

10.
商振龙 《工会博览》2013,(36):28-28
我足一个喜欢吃甜品的人,尤其喜欢DIY。微信上总是在传:人到35岁后要培养一个兴趣,人到中年后才不会觉得寂寞,非常赞同。有时看见电视避别人介绍如何制作甜品,自己也很想试试,由于没有接触过,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6,(6)
夏天的太阳总是来得早些,早晨,刚进办公室,太阳便透过玻璃窗温暖地照了进来。 比太阳来得更早的是一个女孩,她站在办公室门口,瘦瘦弱弱的样子,衣着很朴素但很干净,手里拿着一本《南风窗》。开门的时候我问她“您找谁?”,她脸红了一下轻声说句什么我也没听清。我请她进办公室来,她躲在门口轻声细语地问:“这儿是不是有个‘城市故事’?” 我请她坐在办公室简陋的“沙发”上,问她有什么事,她低着头把手中那本《南风窗》摆弄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说:“我是湖南来的,在广州给人家当小保姆。”说完又红了脸低下头去一声不吭了。 原以为又是小保姆有了什么心事,被主人家欺负了?干得不开心?一个人呆在家中太闷了?或者爱上了主人的兄弟朋友之类的事情,自从“城市故事热线”发了一个小保姆专题之后,我收到了不少小保姆打来的电话,基本上都是这些情况,不过亲自找上门来,还是第一次。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和这个腼腆的姑娘谈了一会儿。原来,她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本来想再读一年多考一次,但家人说她已经18岁了家中环境又不好不要再为家里增加负担了,于是她只好十二分不情愿地来了广州当保姆。 姑娘说她从小喜欢文学,一心想继续读书,她看到“城市故事”中刊登了一个小保姆考上大学的文章后,很想学那个小保姆,利用业余时间读点书,只是不知到哪儿去读,于是来《南风窗》“城市故事”问一下。 她的话令我深受震动,自从那篇《王晓敏,现代都市童话》发表了之后,“城市故事”收到了许多想继续读书的来电来信,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广州的打工仔打工妹,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城市未来的希望。 随后,我们打了许多电话到有关部门,只是许多业余大学或电大招生都要本地户口或本地就业证,不知道哪个学校可以接受这个一心想读的年轻人?而她当保姆的那家主人也不想她出去读书,怕影响了家务,但她并没有灰心,还在继续努力,希望她能感动我们的有关部门,给她一个机会。 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所编发的“城市故事”已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求知欲望,令他们开始了对知识对人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女友艾淑贤家新装修了房子。她眉飞色舞地对我说,完全是欧式风格,别有情调。她力邀我去她家参观欣赏。我盛情难却,于是便在一个黄昏,如约来到她家。到了她家门口,哇,果然不一样了,原先那扇铁栅防盗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扇招人喜欢的欧式雕花木门,很漂亮。  相似文献   

13.
游子的春节     
正后台职工就是我们的后台看了你们这期的《春节假日生活特刊》,尤其是"三奶奶和我家的除夕"一文感触良多。不禁想起了自己。从离开老家外出闯荡至今,我一共在外地过了三个春节。第一次在外过春节是十年前,那时,我还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名战士。因为是第一次在军营过春节,心里感觉很新鲜,所以尽管内心中多少有些想家,倒也没有特别难受。记得,当时,《中国军工报》的记者到我们连采访,很多战士都一边想家一边流泪,而我却高兴地说:"在部队过春节,那叫一个新鲜,一个快乐。"给父母打电话拜年的时候,我满心的欢喜也透过话筒传回了父母家,后来才听堂兄说,母亲在  相似文献   

14.
她的长相实在一般,没什么值得恭维的地方,只是五官还算清楚,身材小巧玲珑罢了。在国内,她自己把婚姻大事给耽误了,因为父母是高干,自己又是大学生,所以对男人很挑剔,高不成低不就的。差一点的男人她看不上,而好一点的男人又看不上她。后来好不容易,喜欢上了她的老师,可她的老师“吃完她的豆腐(意即占完她的便宜)”之后却告诉她自  相似文献   

15.
盖亚特里.查克拉巴蒂.斯皮瓦克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和文学比较研究中心”负责人。她的研究领域包括19—20世纪文学、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解构理论、后结构主义以及全球化。她是“庶民研究小组”(Subaltern Studies Collective)的成员,同时积极参与印度西孟加拉邦草根性的乡村文化教员培训活动。本次访谈的地点在加州大学厄湾分校校园。斯皮瓦克:你曾就此论题给过我一份提纲,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问题,我对此提纲很感兴趣,并建议就从提纲中的第一个问题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有必要把“亚洲”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8):68-68
1、不管你曾经多么内向,你一定要在全班面前,认认真真地讲一次话或者唱一支歌。2、拜访一回你最尊敬的老师,在毕业时,认真地记住一条关于人生的经验。3、你一定要对你喜欢的女生(男生),很认真地告诉她(他),我爱过你。4、一定要和一个女生(男生)走一回情人路或爬一次情人坡。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6)
不要再让我们相识恨晚我是半年前第一次读到《南风窗》这本杂志的,在这以前,虽然我读了4年大学,并且对报刊杂志挺感兴趣,可我还从来未见过《南风窗》。第一次看见它,心里真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真想不到有一本这么好这么有益的杂志,自己竟然不知道她的存在。在此,很想对你们说几句心里话。第一,在我们北方(相对广东而言),对广东的杂志  相似文献   

18.
李承鹏 《法制博览》2011,(14):52-53
我从我妈肚子里出生之前,我妈难产了一整天。后来她忽梦一只吊睛白额的老虎扑来,吃了一惊,我就出来了。我知道大人们很希望我像其他新生儿一样大哭,这表示健康。可我拒绝哭,因为我讨厌那个女医生。她浑身膻味,满脸雀斑,  相似文献   

19.
段子     
我在江湖上浪得虚名,熟悉的人都说我善讲段子。别人讲段子多是编的,我讲的其实多是真实的。有这么一个段子,说某领导诗兴大发,欣然命笔赋诗一首:看见床前明月光,怀疑地上起了霜。抬起头来望明月。低下头去想故乡。秘书听了,激动不已,说领导这诗写得太好了,比李白的诗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20.
正别看黄圣依在影视、歌坛甚至商界都已硕果累累或功成名就,但说起她的业余户外运动时,她想了半天也说不上个一二三了。虽然,她平时也喜欢踏青、爬山这些户外体育运动,但苦于分身无术,她难得清闲下来。"在北京,我若偶尔有空,周边适合我这样初级驴友去的地方,看来也就是香山了。"当然,作为娱乐圈的明星,她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