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民用无人机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无人机“黑飞”影响航班运行、失控砸伤群众、侵扰重要区域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按照《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对于公安机关职责的规定,对民用无人机“黑飞”行为进行法律界定,针对当前执法困境,从完善执法规范、提升执法能力水准、分级管理打击和树立安全飞行理念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公安机关监管和处置工作能力,切实保障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牛天坤 《学理论》2011,(23):81-82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增加,对保证空中交通安全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的需求也急剧增长。空中交通管制员担负着极其重大的安全责任,在借鉴国外管制员选拔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构建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员选拔工作框架,统一规范管制员选拔标准,建设全国管制员准入系统,保证飞行安全,对促进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是在一定范围内依靠无线电遥控或依照预定程序飞行的一种无人驾驶航空器。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优势,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将无人机应用于警务活动中。无人机系统在侦查领域的应用,有着促进侦查模式再进化、侦查技战法更新等多种成效,同时也带来信息安全、人权冲突等多种危险,无人机侦查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愈发多元,亟须新增法律用以集中规制,从而更好地维护法律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无人机技术嵌入侦查领域,带来了侦查模式的升级转型。警用无人机在辅助现场勘查、绘制现场图像、助力侦查取证、抓捕犯罪嫌疑人等侦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警用无人机在侦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也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区域发展失衡、行业管理失范、责任认定含混等困境。通过强化人才保障、推动队伍建设、强化无人机使用的法律规制等途径,可进一步优化警用无人机在侦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警用无人机的实践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巡逻防控勤务的实战特点,在运用矩阵分析法对警用无人机的综合应用开展组合分析后,将警用无人机移动指挥系统与地面移动控制巡控车相集成,在警用无人机地面驾驶员的操飞下完成常态定点巡航任务和战时动态飞行任务,并依据相关规定探索出警用无人机巡逻防控的运行机制,为建立空地一体网格化的巡逻防控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空中警察”。这是人们对航行调度人员的尊称。他们管理着祖国的空间,指挥疏导空中交通,维护空中秩序,保证飞行安全。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向读者报告一下他们工作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轻小型无人机因其机动灵活、成本低等优势,已在测绘地理信息、防灾减灾、反恐维稳以及铁路、公路带状选线工程等诸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无人机平台具有低成本、机动灵活,能够低空低速飞行等优点,分析无人机在铁路公安日常业务中的应用前景、存在瓶颈,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铁路公安业务工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条、款、项、目和标点符号从其复杂性和独立性上来看,属于展现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的微型形式要件。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文件中存在的微型形式符号使用问题入手,在归纳现行立法语言规范基础上,分析了语言规范制度层面的不足和缺位。  相似文献   

9.
陈军 《党政论坛》2014,(1):29-31
行政规范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比,内容更为简单、规范更为细致、操作性更强,因而在行政机关日常行政管理中被行政执法人员大量地、经常地使用,对地方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涵义、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和权限以及司法审查机制等,尚无全面、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正行政规范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比,内容更为简单、规范更为细致、操作性更强,因而在行政机关日常行政管理中被行政执法人员大量地、经常地使用,对地方行政机关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涵义、制定主体、制定程序和权限以及司法审查机制等,尚无全面、统一的规定,加之  相似文献   

11.
谢轶 《学理论》2012,(35):126-127,160
法律一方面是强硬的规则,另一方面也是存在弹性的规则。一个社会不可能只有法律一种规范,社会中的一个特定的领域也不可能只有一项法律进行调整,法律规范和其他规范、各个法律规范之间都是共同交叉的对社会事务加以调整的。法律同其他规范,各法律之间都不可避免会产生摩擦和冲突,要么法律战胜其他规则独自进行管理,要么法律进行妥协,借助其他规则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侦查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应当以技术侦查和查询、比对各类信息,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或GPS设备等工具实施监视、追踪,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调取、分析个人通信信息等侦查行为为主。法律应当以比例性原则为基础,根据信息化侦查对社会生活、公民权利的干预程度不同,对信息化侦查进行分级、分类的审查和制约。在构建信息化侦查法律规范时应重点填补或完善的方面是:信息采集和应用的法律规范、动态监控和密拍密录的法律规范、电子监听和网络监控的法律规范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1)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内容涵盖互联网基础规范、互联网信息内容规范、互联网应用规范、互联网安全规范以及惩罚互联网犯罪等五个方面的规范。但尚存在互联网法律重点不突出、体系不完整、内容不严谨,以及互联网法律与已有法律兼容性不够等问题,需要在确立国家安全至上与国际合作并重、保护性与规制性并重、互联网法律与已有法律协调并适度超前、法律规制与自律相结合等原则的基础上,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加强互联网重点领域立法和互联网危机管理立法。  相似文献   

14.
谭蓓蓓 《学理论》2011,(16):53-55
主要介绍了二战时期日本的金融动员法律体系和该时期金融动员主要法律规范与相关法律规范的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对二战时期日本金融动员法律体系的梳理和法律规范发展过程的分析,归纳出该时期日本金融动员法律对我国构建国防金融动员法律制度产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傅维利 《民主》2008,(1):18-20
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处罚或制裁,是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采取的手段。教育者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在必要的时候,也使用惩罚。  相似文献   

16.
刍论公民的法律至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军 《理论导刊》2005,(9):32-33
法律至上观是近现代社会法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法律至上观尚未完全确立,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法律至上观成为必然要求。公民法律至上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体现“法律至上”原则的法律制度,这种法律制度的特征应是:法律高于任何社会规范、法律高于其他任何社会势力、法律高于权力;同时,为了保证公民的法律至上观的确立和实现,要做到以宪法观念为核心、服从法律、信仰法律、民间规范服从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7.
论“制度”与“法治文化”的关系王先勇本文的“制度”是就国家制度而言的。这种国家制度不仅是相关法律予以规范的结果,而且现代法律和由现代法律予以规范的制度(即现代法制)与“法治文化”息息相关。一、制度须法律予以规范董必武曾经指出,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2,(2):51-51
美国在反恐战争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无人机进行轰炸。这是因为与有人驾驶的战斗机相比,无人机不仅造价便宜,而且可以避免美军士兵的伤亡。不过,无人机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其合法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17,(11)
<正>【提案背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还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比如缺乏幼儿园财政投入的明确比例,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等也尚缺乏量化指标和基线标准,尚缺乏新增教育经费向幼儿园倾斜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指导性要求。【具体建议】1.法律约束,保证规范。对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的投入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有效地保证资金的正确使用和学前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单身老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同居现象呈上升趋势。从老年人同居存在的基础,老年人同居法律规范概述,老年人同居法律规范的构建三个层次对老年婚姻的法律规范进行探讨,以探求构建老年人同居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