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导性价值观作为当下社会积极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契入基层社会的问题。某些基层民众尽管对主导性价值观有所认知,但在价值取舍上依然我行我素、知行不一,在对待主导性价值观问题上表现为认知、认可和认同的不一致,其原因并不在价值观本身,也不是传播推广不力,而是基层社会强大的世俗生活塑造了基层民众相对世俗的价值取向。由"生活"原因造成的障碍也必须得由"生活"的方式加以改善,要通过生活具象化的方式来加深基层民众对主导性价值观的认知,以营造幸福生活的方式强化对主导性价值观的认可,用现代性生活增强对主导性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既表现为人们对客体进行价值评估的际准和评估的方式选择,又表现为人们价值追求上的取向.这种价值评估上的标准和方式、价值追求上的取向.使人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出利弊、善恶的评估.并决定价值上的认同或排斥.同时,一定的价值观又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价值认同,一般是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民族、国家等),通过社会实践而在意识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知、认可、接受和共享,是人们对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一)伯尔曼说:"法制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价值观亦如此。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负面现象,究其根源,都与价值认  相似文献   

4.
民众的政治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关键的是要解决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问题.只有从改善民生、健全制度和转变作风等方面解决民众的政治认同问题,而民众也只有在制度认同、形象认同和心理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对社会成员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兴盛需要德才皆备的现代医学人才,而德才皆备的现代医学人才必须具有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培育医学生积极生命价值观的关键在于提升医学生对积极生命价值观的普遍认同,这需要从认知、认可和认同三条理路着手,借助医学专业教育帮助医学生认知生命现象,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医学生认可生命存在,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医学生认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积极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前提。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认知与实践养成、线下活动与网络引导的协同前行、相得益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7.
宗旭  赵永吉  章洪丽  王深 《世纪桥》2010,(13):102-103
本文通过对在校农科大学生政治、道德、人生、公民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总体上农科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是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中央领导,认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道德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重大局,重道义、重理性,能自觉维护社会公德。人生价值取向主流是乐观进取,勇于创新,奉献社会。公民意识价值取向方面,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社会价值取向方面,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但也从调查分析中看到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前,研究和探索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取向已成为一个热点,笔者认为只有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群体层次、知识结构及思维方式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弄清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只有对制约价值观的诸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探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深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第一,价值主体的社会性作用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对价值关系的观点、看法和态度。它是人们进行价值评价,决定价值取向的内在根据。价值主体的  相似文献   

9.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活跃在荧屏上的热门节目形态。选秀节目对"90后"大学生到底产生着怎样的影响?文章从"90后"对电视选秀节目的接触状况、对其价值观呈现的认知判断,以及电视选秀节目对"90后"价值观的渗透三个层面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秀节目对"90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电视选秀节目对个体性和开放性价值观的呈现大于社会性和传统性价值观,"欢乐""青春活力"和"竞争"是其三大价值取向;选秀节目对"90后"大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审美价值取向和个体价值取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选秀节目的消极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不仅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还要增强对其的实践认同。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要开展隐性教育,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发展走向;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既有必要性也具可行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不仅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还要增强对其的实践认同。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要开展隐性教育,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发展走向;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裴学进 《求实》2016,(11):21-29
主导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由统治阶级所倡导、推行,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为支撑占统治地位的,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其主体是统治阶级,基本作用机制包括规导和灌输。主流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由绝大多数民众即主流民众认同、遵从的,在各种价值取向互动过程中汇合而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念体系,主体是人民群众,共识和认同构成其主要作用机制。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的本质在于统治阶级(国家)的倡导转变成人民的行动,呈现出四个特点:转化时限的模糊性、转化前后存在状况的特殊性、转化过程的双向性、转化过程的动态性等。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内在机理为驱力与张力的辩证统一。以上述分析为框架,在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就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自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进程;适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科学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形态相适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2)
对"95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对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95后"大学生、教育方式和教育工具等构成了认同教育的基本要素。建构合理科学的教学体系,发挥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合力,创建校园文化良好氛围,开拓社会实践渠道,进而实现对"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多元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对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影响和冲击日益加剧,致使青年核心价值观认识意识模糊、青年价值选择多源性冲突和困惑、青年价值表达和行为选择功利化。研究表明,社会思潮主要通过假借"利益代言"、设置"话语陷阱"以及利用"碎片化"传播等方式对青年施加影响,造成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在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影响下,提升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需要遵循价值认同规律和青年身心成长特点,在知行合一上下工夫,通过创新话语体系、整合传播体系、关注青年利益需求、注重生活化培育和网络培育等方式,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受乡村文化价值认同语境、价值认同形成经济基础、价值观念传播手段和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及价值认同的主体性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乡村文化价值认同面临着困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文化价值认同的价值引领、厘清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的关系、构建认知、情感、态度相结合的价值认同路径,可以有效促使农民形成乡村文化价值共识,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郭红梅 《先锋队》2013,(26):49-50
企业文化,也被称作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是全体员工共有和衷心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文化客观地存在于每一  相似文献   

17.
政治认同是认同主体围绕一定利益及价值诉求的政治实践活动,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之间政治实践的交集。政治的认同和认同的政治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政治认同的核心是权利和权力的关系问题,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政治实践的张力的反映和体现。政治认同在价值取向上总是以利益关系为主导,并以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取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民众对国有经济的情感认同既由国有经济自身绩效决定,也受到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历史上,中国民众对国有经济的情感认同度较高并具有一致性,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国有经济在经营管理运行中矛盾和弊端的显现,在社会民众中出现了国有经济情感认同的分化。出现情感认同分化的原因可能包括国企自身改革滞后、国企性质定位模糊、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以及社会舆论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16,(6)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价值认知和价值认同的过程。江苏省无锡市重点把握新形势下人们认知方式、接受方式、内化方式的新特点新规律,努力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途径。注重增进理性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树立起来,最根本的要入耳入脑入心,将其内化为政治信仰、理想追求。无锡市大力推进理论进机关、进农村、进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体记忆与共识表达的高度凝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理念引领和实践规范,而"三个倡导"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与自觉实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获得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熟知和认可。基于此观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认知与认同度提升的迫切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普通群众行为规范的可行性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度的对策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