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一项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这其中,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网络谣言肆虐的重要根源。因此,重塑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我国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感受网络的魔力、享受网络的便利的同时,也时常遭遇网络谣言的侵扰甚至伤害。尤其是围绕特殊人群、利益分配等热点议题发生的恶意谣言、政治谣言,成为传播、宣泄社会非理性情绪的重要载体。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美国同样也深受网络谣言侵扰之苦。1996年,美国出台了《电信法》,明确将互联网定性为"与真实世界一样需要进行管控"的领域,构建起以"法制保障、政  相似文献   

3.
胡志军 《唯实》2015,(7):33-36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仅依靠人际信任维持社会运行的传统信任模式已凸现弊端,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出现一些违背诚信、公平、正义原则的事件,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政府公信力急速下降,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9日讲话中强调,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交锋冲击的重要平台。现阶段,网络政治生活日益丰富,如果管理监督不当。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媒介得以广泛传播的不实消息和言论。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性强、影响力广、社会关注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从网络谣言利用和反映的心理状态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期望型谣言、恐惧型谣言、怨恨型谣言、阴谋型谣言、消遣型谣言和神秘型谣言等六种类型。通过识别网络谣言,弄清其产生、传播的机理,探寻其治理路径,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化解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传播呈激增之势。放眼世界,网络谣言危害已成为具有共性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不断探索治理网络谣言的措施,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治理网络谣言的常态化措施———谣言止于法治明确立法,加强司法。网络谣言属于信息时代的产物,对其认识和治理有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将网络谣言治理纳入立法范畴,加强司法管制,已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美国司法部门在十几年前就已开始关注网上谣言案,且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7,(2)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实现政治稳定和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我国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多元化和社会矛盾日趋复杂,使原有社会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行政控制思维模式主导下的治理主体单一,治理目标异化和治理能力弱化,以及社会价值体系混乱所致的公共精神缺失等,共同引发社会治理失效。在当下的政治和社会条件下,基于协商民主理论与社会治理在价值上的契合,当以协商民主为基础,通过培育社会组织和公民精神,强化法治保障等途径推进社会协同治理,重构社会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社会问题突现,特别是公共安全问题频发,让政府原有的相关经验能力呈现不足。针对此类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始被学界和政府所重视。本文从转型期的特点及给公共安全问题提出的挑战出发,对政府治理在公安全问题出现的能力不足,及社会组织力量应对公共安全问题时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社会参与将是转型期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新出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9.
刘霞  严晓 《求实》2009,(11)
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危机应对只处于"管理"而非"治理",中国需要建设由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社区为单元的公民个人及家庭、国际组织为全主体,针对全危险要素进行全阶段应急管理的自然灾害危机治理网络,作为制度化、标准化的协作体系、制度平台和统一行动模板,即着重塑造全球治理框架下的自然灾害治理网络,构建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模式;构建统一的自然灾害治理预案体系,提供危机治理网络的行动基础;建立自然灾害治理核心机构,实现自然灾害治理的统一行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自然灾害治理网络的技术支撑平台;坚持灾后学习与演练,锻造自然灾害治理网络的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20,(2):40-40
2019年12月24日,腾讯公司发布了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指导完成的《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报告指出,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三类是网络谣言的高发领域,并分别针对这三类传播最广的十大谣言进行了“套路”分析。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是一种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无形资本形式,信任、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是其核心要素,与公共资源网络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并在公共资源网络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公共资源网络治理提供了社会信任基础、社会规范和秩序以及公民参与网络。因此,可以围绕信任、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社会资本的三个核心要素,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促进公共资源网络治理。  相似文献   

12.
网民问题:网络社会治理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登蕓  吴满意 《求实》2017,(9):56-68
中国正处于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十三五"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重要部署都指向了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问题。网民作为网络社会中人的属性,与网络社会治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社会对于网民问题的不同定位和差异解读会导致相应的网络社会治理逻辑和路径。对当下中国而言,有效的网络社会治理需要契合网民的生活样态,重视网民在网络生存中的内化与外化等问题,这是维护网络治理秩序和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下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引导网络舆论走向,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是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文章阐述网络舆情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巨大挑战,分析了社会治理视阈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的价值,指出社会治理视阈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的路径,并结合社会治理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网络舆情引导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和低成本,谣言轻易插上网络的翅膀,使它的传播速度与危害不断升级,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在了解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治理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找出消解网络谣言的方法,使网络谣言"止于治者"。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畸形的社会舆论,网络谣言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一大公害。要有效地管控网络谣言,无论是从政府职能,还是从谣言成因和危害,抑或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都责无旁贷。就当前而言,政府有效管控网络谣言,必须在正确界定网络谣言的概念范围、依法加大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及时发布重大事件的相关信息、不断提升网络监管的能力水平、全面推行网络用户的实名制度、努力消除网络谣言的滋生土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他国经验借鉴等方面发力,以形成文明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不断推动网络舆论的有序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法治的中国,“依法治网”、“依法治谣”成为网络谣言治理所必须而又现实的路径选择。文章通过对“依法治网”和“依法治谣”必要性的分析,指出我国在“依法治谣”过程中存在谣言的法律界定不明确、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数量偏少、执法打击力度比较小、各项法律之间不相衔接等四方面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在治理网络谣言过程中的一些法律解决之道,提出了当前我国在“依法治谣”过程中,必须做到:谣言止于科学的立法、止于依法打击、止于“法治”与“德治”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网络政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网络政治谣言因其国际传播的即时性、传播路径的隐形性、"蝴蝶效应"的危害性而对党群关系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在国际预期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前、国内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处置时以及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展演变后等场域,极易产生、传播与复制网络政治谣言。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政治宣传的需要、国内社会矛盾频发中利益表达的需要、网络媒体新闻话语权争夺的感官刺激以及网民在负面情绪驱动下的非理性行为是造成网络政治谣言传播的多维诱因,给党群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形成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引发公共政治危机、阻碍党群良性互动等负面效应。对此,必须依靠政府治理系统——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强社会的透明度;法律支持系统——健全网络法律规范,实现法治思维转变;信息管控系统——加强网络监控管理,构建谣言预警机制;公民意识系统——提升干群媒介素养,推动党群和谐互动等对策进行治理,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部分境外媒体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新疆棉花等事件中,短时间内炮制尽可能多的网络谣言,利用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点,传播到国内社交媒体和平台,趁乱造成民众认知混乱、价值观扭曲,甚至引发非理性行为,造成持续的社会恶性影响。研究境外媒体炮制的网络谣言特征、方式及应对策略,对有效控制网络谣言危害、提升政府管控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日益成为主流媒体,网络虚拟空间成为不同话语主体意见表达和情绪发泄的公共场域,跨越行政边界、功能边界和时间边界,信息和情绪高度复合,错综复杂。在网络话语高度自由的当下社会,网络暴力事件、群极化现象和反权力话语盛行等现象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话语失序的舆情危机,造成对话、沟通和了解情况的困难。这些危机频发,网络变成舆情危机弥漫的信源地,诱发、促成、放大、激化和助推危机及其影响力,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要化解网络视域下这种舆情治理困境,政府需主动介入议程设置,主导网络话语权,并从制度建设及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共同推进,为网络舆情的高效治理提供健康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而政策精准是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逐渐增多,同时也对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与自身诉求的满足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亟需探索如何通过优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以完善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精细化政策的途径。政策制定的实施重点在于构建基于数字治理的公众参与社会精细化治理的体制机制框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畅通公众的需求表达渠道,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回应细分群体的政策诉求,并且通过提升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方式来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