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正>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改革稳定发展的繁重任务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党的二十大将安全问题摆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就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开展国家安全和发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治理”概念以来,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不断进步,并取得突出的建设成效。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事关国内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安全发展。当前我国面临愈发严峻的国内外安全风险,社会治理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社会治理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趋增强,与国家安全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与国家安全在整体上呈现“统—分—统”的关系,既是对社会治理概念理解逐渐加深的过程,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持续完善的过程。党的二十大开创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之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从而实现了新安全格局下社会治理的新转型。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22,(2):121-131
我国的城镇化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人口和资源快速积聚到少数特大超大城市的格局与趋势,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考验,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应急治理现代化建设。城市治理韧性有赖于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以及在此基础上公共设施、服务与资源的科学而公平的配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环境下,必须以国土空间优化布局为抓手,推动公共设施、服务与资源在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安全韧性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和治理,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促进韧性城市构成要素之间的均衡发展,因城施策提升城市韧性治理能力,从而强化国家和社会治理韧性。  相似文献   

4.
《理论视野》2021,254(4):27-33
2014年习近平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是其重要内容。在国际安全合作中,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习近平的新安全观思想,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切合人类命运与共、休戚相关、需要加强合作解决众多安全挑战的现实。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践行新安全观,推动国际社会在全球安全治理、地区和新领域安全维护等方面的合作,促使各国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以建设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世界,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求知》2023,(8):62-64
<正>深刻把握网络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安全作为专章进行部署,并在五个统筹中进一步突出了“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按照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和“新安全格局”的要求,塑造国家安全态势强调全主体应对、全领域治理、全过程协同,其运转模型可以建构为“规划制定—机制融合—动态管理—完善规划”的闭环结构及国家安全与国家治理体系机制深度融合的“嵌入”结构,具有前置化统筹、规范化嵌入、动态化监测、基础化调节四个特性。尽管这一模型理论层面上具有优势,但应用层面却因现有体制局限极易陷入实践困境,须立足于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优化考评体系、完善多元共治、加强人才培育等方面综合施策,消解其应用层面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7.
许海娇 《学理论》2023,(1):81-8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完整表述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该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由“内循环”主体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初步跨越阶段;二是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与实施“扩大内需”相结合阶段;三是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向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转变阶段。该理论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适应了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指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强调了在新阶段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强科技创新为统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韧性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新引擎”,如何“发动”成为关键。治理“空转”以及制度“悬置”的困境往往导致韧性“入场”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区块链与韧性治理在结构本质、运行逻辑以及制度功能上具有较高的逻辑共通性,有望作为技术载体拓展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的理论范式。依据“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进路,区块链驱动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表现为:区块链融合科层制生成结构韧性,构建“可见—激活—开放”的全过程公共资源治理模式,实现过程韧性,并将区块链内置稳定的“契约关系”作为信任服务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公共安全跨界长效合作,促进以共知共享共生为核心的城市共同体强化功能韧性。在解构区块链技术特质与韧性治理制度逻辑互动相长的基础上,也需关注其内在限度,包括技术与组织的整合困境、技术应用与治理场景脱节以及制度加码下的功能失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中源  黄罡  邹宏如 《政治学研究》2022,(1):106-116+159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于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根基、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驱动力,以促进“党”、“国家”与“社会”的有机互动和融合为依托,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旨归的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新创造。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理性生成的历史脉络中开辟了新路向,形成了以党的核心领导为根本前提,以“人民中心”为治理取向、以“一核多维”为治理框架、以“问题导向”为治理策略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导治理的实践形态,它强调自我审视的制度理性意识、自我完善的制度革新能力,以及多样化社会引导机制的培育和完善,继而在治理实践中形成充分的博弈空间,以促成国家治理的共同现实目标与价值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度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发展环境,寻找社会生态系统的治理之道已成为各界关注的议题,在探索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治理的过程发现了“韧性治理”的价值。在此背景下,求索韧性治理这一术语的历史脉络及演进逻辑也就成为理论之应和现实之需。韧性治理源于“韧性”的科学话语,韧性一词具有多种学科背景,对于复杂系统的可持续性分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这为风险社会下社会生态系统的治理提供了借鉴和思路,并开辟韧性治理作为风险社会治理的话语分析,而韧性治理也极大整合了“治理丛林”的思想内容和理论观点,形成实践中应对风险事件的分析范式。当然,韧性治理仍离不开有效性的拷问,由此需要展开与实践的对话,并在实践的场域中建构生产新的价值和理念,寻找本土化的进路,最终施展其理论使命和实践抱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城市韧性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和风险治理的新视角新议题,也成为防范城市风险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工具。本文从公共安全视角,分析城市韧性的新内涵和现代转向,提出提升城市韧性的五大支撑体系,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全面部署,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是第一次。新安全格局的核心就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据此需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多年来,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政治影响力也日趋扩大。究其原因,其一,与“上海精神”和倡导的新安全观密不可分。后冷战时期,欧亚大陆新兴的政治力量面对新的地缘政治现实,以新安全观为统领,紧扣时代脉搏、摒弃冷战思维,以互信、平等、协商,谋求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其二,上海合作组织遵循开放包容理念,在继续强化成员国内部合作基础上,满足外部各层次的需求,拓展该组织对外合作对话的内涵和空间。建立了有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和阿富汗联络小组等周边国家参与的多边合作机制,形成中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新亮点与新格局及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实现了从人民自发的创新治理到党建引领的合作治理、从社会治安的技术治理到社会安全的全域治理、从共同利益凝聚到共同意识塑造的转型,其突出的实践成效是帮助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大治”局面、构建了社会共治的中国模式。在新征程中新时代“枫桥经验”被赋予新使命新地位,为此要进一步创新治理体系,主要包括实现与领导干部自上而下地接访群众的制度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基层治理的闭合循环;加强基层社会的能力建设,建设一个具有更强韧性的基层社会;等等。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军事形势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走向缓和,对话、合作、发展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与国际形势的这一大背景相呼应,世界军事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各种安全危机虽然仍起伏不断,但演变为真正冲突和战争的并不多;围绕建立新的安全机制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而新安全观在斗争中...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各地数字治理实践的增加为数字治理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尤其是面对高度不确定和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时,部分数字治理平台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治理平台的作用成为政府在数字化转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根据TOE框架并结合韧性理论,以S市A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与探索为例,对当前数字治理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失灵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受制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如技术能力、主体参与、社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数字治理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表现出韧性的缺失和不足,进而以此为“抓手”构建出数字治理平台在治理实践和应急管理中“技术应用-韧性赋能”的框架。最后,本文结合当前数字治理平台建设中的实践探索,提出以数据输入整合、组织动态重塑、多元主体补位为重点的发展思路和方案以赋能韧性治理,为完善和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平台建设提供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受到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挑战,城市安全状况能够部分反映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情况。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构建城市总体安全韧性理论体系框架提供了基本遵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安全韧性分别是城市总体安全韧性的物质基础、根本保证、精神寄托、重要支点和环境保障,全面增强城市总体安全韧性有助于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和安全水平,应从总体安全韧性的五大领域推进治理提升: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财政金融稳定性;构建有助于城市总体韧性发展的制度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树立高度的城市文化自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方位营造安全氛围;构建更加包容、多元的城市社会,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协商机制;提升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孙宗伟 《政治学研究》2022,(2):150-159+172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本质特征、以塑造新型对外开放格局为基本内容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如下独特优势: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的战略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势,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的理论优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塑造我国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9.
后疫情时代如何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是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面临的重要命题。"韧性治理"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热点。韧性社区治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以生态学、环境学为视角的恢复功能研究,从单一生态视角扩散到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维视角的研究,"风险"与"韧性"并置的风险应对能力创新研究等三个阶段。韧性社区治理创新面临着"社会重大变革中传统社区未得到根本转型,韧性品质短板明显""共建共治的协调机制仍需完善,协同发展的合作韧性尚未形成""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尚未健全,基础配置韧性不足""大部分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社区主体韧性难以提升""组织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韧性社区治理体系尚未形成""数字化转型中韧性治理工具尚未达成共识"等问题。探索新发展理念下韧性社区治理的新路径,主要在于:加强党统领社区治理的"制度韧性";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韧性智慧";强化平安社区的"韧性之基";打造数字化转型的"韧性工具"。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根据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安全问题的新特点,提出了抛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型安全观等一系列新思想。江泽民的新安全观,把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本内容的冷战思维针锋相对,是和平与合作的安全观。江泽民的新安全观对国际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我们维护并创造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的理论依据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