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思想。孔子以道义、礼制和信誉为起点,论述了道义、礼制和信誉与国家权力、国际合作和国际和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内外联系、道义至上以及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孔子主义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来源,催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准则、持久和平的奋斗目标、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想。研究孔子主义有助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学派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思想。孔子以道义、礼制和信誉为起点,论述了道义、礼制和信誉与国家权力、国际合作和国际和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内外联系、道义至上以及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孔子主义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来源,催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准则、持久和平的奋斗目标、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想。研究孔子主义有助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学派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汉学家的“老子-智者”套话是在文化误读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们塑造的中国君王一智者形象中隐含着俄罗斯人的哲学家-国王理想;他们赞扬孔子的为政方略时隐含着影射当下政治文本的“春秋笔法”;俄罗斯作家们塑造了具有仰慕或超越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向的中国智者形象。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中国智者形象是一种“社会总体想象物”,它的建构与当时俄罗斯的价值重建、新欧亚主义被激活和俄罗斯缺乏远古精神文化资源有关。  相似文献   

4.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超验主义哲学家和美国文艺复兴的思想领袖。在他构建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中,既吸收了西方哲学中的精华部分,也积极的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汲取养料,接受儒家思想,并为己所用。虽未接触道家思想,却与之奇妙的契合,最终体现为以道家为体,以儒家为用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对中华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尽管《老子》一书仅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及辩证思想。为此,该书也引起了欧美学者的兴趣、关注。不同时代、时期、文化背景下的学者,仍不满足于前人的翻译,总希望获取新启迪、感受,因而留下许多见仁见智的译本。在对《老子》部分英译本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我们期盼更新、更好的译本问世,以利于老子研究方面中、西文化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老子和梭罗两位哲学家都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老子处在春秋时代,周王朝日趋衰败,诸侯争战不休。统治阶级横征暴敛,致使民闻公命,如逃寇仇。面对这样动荡的社会,老子提出了返朴、归真、自然、清静、无为、柔弱、处下、不争、反战等一系列思想,实际是对社会的挑战。老子不厌世、出世,通过无为,他劝统治者薄赋税,以缓解社会矛盾,缓和阶级矛盾,减轻百姓疾苦。而梭罗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烽火燃起、现代工业文明崛起的社会剧变动荡年代。在美国北部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印第安人遭到了野蛮、血腥的掠夺,南部黑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此,梭罗提出了简朴、简朴、再简朴的口号,并身体力行、伐木辟石、种粮种菜、独居林中。他的《论公民的不服从》与老子的柔弱、处下思想有着某种内在联系。梭罗绝非循世主义者,他反对蓄奴、反对资本家剥削筑路工人。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美国超验主义学派深受东方影响,他们所说的东方思想一般指儒、佛影响。本文论述了梭罗这个超验主义学派杰出代表的思想脉络,认为他师承老子,或者说与老子不谋而合。本文从两位哲学家的生平与作品;静坐、静思、静立;追求理想人格;反对集攒财富、反战;无为与不合作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利于中西文化间的主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彼得大帝时代起,在民族自我反省过程中,大俄罗斯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其核心要素是:(1)根深蒂固且极力张扬着的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2)国家思想的一元化及其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3)帝国的俄罗斯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无不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作为一种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大俄罗斯主义特别强调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抗性,结果造成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之间严重的安全两难和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日趋脆弱.在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中,国家思想一元化是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同一性的根本所在,是大俄罗斯主义的重要特征,但也是其致命弱点.目前俄罗斯还没有一个一元化的国家思想,所以当今俄罗斯政坛上,意识形态多元化意味着大俄罗斯主义的退潮.  相似文献   

8.
欧亚主义是俄国思想史上一个独特的流派,其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斯拉夫主义、达尼列夫斯基的文化类型学说、列昂季耶夫的拜占庭主义思想。可以说,它是“俄国几个世纪思想发展的规律性总结”。  相似文献   

9.
谭云山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杰出的中印友好使者,并且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谭云山一生有两大目的:一是促进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二是办教育。谭云山曾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等地从事教育工作。这与他的大同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大同理想一方面来源于孔子、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人的大同思想,另一方面也受到印度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作为最主要的筹办人之一,他协助泰戈尔创办了中印学会和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担任中国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谭云山、陈乃蔚夫妇回到祖国,在湖南长沙捐资创办了大同学校。谭云山的大同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印度、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激励两国的青年人致力于中印友好工作。  相似文献   

10.
范勇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3):21-38,155,156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孔子以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闻名于世,无人不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孔子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怎样,他有哪些重要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至今无人研究.事实上孔子以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仁爱的一贯品性、对人的主观精神的张扬以及丰富而又深刻的教学实践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探索和实践主体性教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整个“冷战”时期,苏联在军事科学与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科学组织体制上,俄罗斯建立了研究所这种新的模式;在思想文化方面,俄罗斯具有敢于挑战西方权威的科学首创精神,具有以共同性为核心的哲学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公元1891年11月,圣彼得堡一位著名出版家写信询问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大。托尔斯泰回信说,中国的孔子和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则是巨大。事实上,早在1884年3月27日,他在日记中便记述道:"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的确,伟大的俄罗斯作家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思想中的反西方主义,其对立面是俄罗斯思想中的西方主义。它缘起于19世纪30-40年代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之争,主要代表是与西方派激烈辩论的斯拉夫派。反西方主义最初反对的是西方派崇尚的欧洲中心论、欧洲文明一流论、欧洲道路先进论,简言之,就是反对欧化改革、反对抛弃传统文化、反对迷恋欧洲文明。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认同中的“西方”概念发生了变化,范围扩大到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世界。反西方主义的内容也随之延展,从最初的"反欧洲"逐渐演变到了后来的“反欧美”,并且由思想文化领域转移到了地缘政治领域,从反欧化改革、反欧洲道路变成了反政治干涉、反经济制裁、反军事扩张、反意识形态斗争,从一种纯粹的思想争论演变成了付诸行动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15.
从晚清到民国,出现了一股持续半个世纪的"先秦国际法"研究思潮.丁韪良试图通过附会"中国古世公法"使中国人接受近代西方普遍主义公法观,置换中国人传统的"世界图景",从而将中国纳入到正在扩展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晚清士大夫试图通过对儒家经典的重新阐释,建构新的"世界图景",以儒学的内在脉络作为建立普遍主义世界观和公法观的依据.陈顾远试图在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国际法概念的部分对接,重建中国人的"世界图景",在西方普遍主义与儒家普遍主义之间寻求折衷.这些不同关切的实质都指向了如何重建中国人的"世界图景"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由来、文化安全效应及其在文化安全中的普遍意义。文章认为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经历了英、法族裔之间的政治妥协、加拿大人在土著人问题上的道德反省、以及他们对种族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的超越这三个演进阶段 ;多元文化主义促进了民族认同 ,为加拿大消除其文化安全的内忧外患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身份危机 ;多元文化主义以民族政治认同统合族裔文化认同 ,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它跳出了传统上以文化界定政治边界的思维定式 ,引起了人们在文化安全的维护中对民族的统一性以及对民族认同至尊地位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论甘地宗教和谐思想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就甘地宗教和谐思想的内涵做了初步探讨,认为甘地宗教和谐思想有其丰富的理论论内涵,体现在宗教统一、宗教平等和宗教宽容三个方面;甘地宗教和谐思想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甘地思想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印度宗教和谐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宗教多元主义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8.
佛门与孝道     
孝道,对于国人来讲,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孝道便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其最重要的人文基因。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于2500年前,将中华孝文化全方位提升至理论层面,从此,孝道便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根本道德与核心伦理,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其后历代帝王都要高标“以孝治天下”。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欧亚主义思潮经历了古典欧亚主义、古米廖夫欧亚主义和新欧亚主义三个阶段。以杜金为代表的新欧亚主义宣称用现代地缘政治学思想、传统主义、“保守的革命”新方法论和“第三条道路”经济模式丰富了欧亚主义。“欧亚党”把新欧亚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属于中派政党,在政治上支持普京总统。但是普京的观点与新欧亚主义并不一致。新欧亚主义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内容。新欧亚主义和欧亚党在俄国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周英 《现代国际关系》2023,(8):21-38+153
国际组织外交既是多边外交的核心,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际组织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国际组织权威性与有效性危机重现,以及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经纬与现实需要,提出国际组织外交思想,不仅为应对当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国际组织建设、增强国际组织效能提出了新办法,也为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提出了新主张和新要求。习近平国际组织外交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创新,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互动的新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国际组织外交的重要论述、探寻其内涵意义,对指引中国多边外交、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