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作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做官高危,从一个侧面说明,为官贪腐而葬送前程、葬送生命者自古以来大有人在,为官清廉而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做清官,“留得清白在人间”,是需要大智慧的。灿烂的中华史可以说是清官展示大智慧的历史,可资学习的地方很多,譬如清官“治家”的智慧,我们不妨掬一瓢以饮。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要真正为民做官、为民掌权、为民执政、为民谋利,做得民心、顺民意的"清官",是老百姓对为官者的殷殷企盼。为官贵在"清"。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增强自律意识,自  相似文献   

3.
正清官,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那些廉洁公正官员的美称。清官为人称颂,正是因为他们的满身"清"气,方能流芳百世。为官从政者须以清为贵、以清为本,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把做"清官"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可见,"清"乃为官从政的第一准则。要坚持清正处事。孔子曰:"政者,正也。"就是指为官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  相似文献   

4.
王涛 《党课》2012,(10):75-77
古往今来,世人未必都能够做官,但是为官者却始终撇不开如何做人这一话题。读读古训、读读伟人的教诲,再把做人与做官相互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做人并不比做官容易。因此,在两者的关系上.也当是先做人、后做官;好人不一定就能够为官,而为官者必须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5.
读包拯“家训”有感聂周勇包拯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他一生视清廉为做人做官的根本。所以,在为官的三十年间,包拯对人、对己、对家族亲属都要求极严。为教育家族的后世子孙,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  相似文献   

6.
做人、做官与做事,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有机整体——做人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是归宿。从政为官,做人要正与直,做官须廉与明,做事重谋与行。做人:正而不拙,直而不迂为官根本在做人。古往今来,从根本上可以说,一切成功源于做人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朱文鸿 《实践》2010,(6):56-56
清末权臣李鸿章有一句话说:“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做官。倘若连官都不会做,那也太愚蠢了”;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也有一句话,却是感叹为官的不易:“当权力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离结束也就不远了”!同样是为官,为什么他们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为官到底是难还是易?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强调修德是做官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文人墨客在史学和文学作品中,对忠言直谏、奉法守理、廉洁清正、不徇私情的从政者大加褒奖,对阿谀奉迎、任人唯亲、贪赃枉法、穷奢极欲的当权者给予无情的贬斥。人民群众以此把为官者划分为“清官”和“贪官”,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评价,也是一种道德上的褒贬。海南籍明代清官海瑞已故六百多年,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这就是为政清廉道德高尚的影响力所致。  相似文献   

9.
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讲究科学方法、注重实际效果。要做到"四个结合":坚持做官与做人相结合。习主席提出的"三严三实",三严首先是严以修身,三实其中一条是做人要实。习主席在五四青年节给广大青年提出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希望。其中修德是很重要的一条。德者,本也。政者,正也。修身立德,清正廉洁,这是我国自古以来为官的正道。  相似文献   

10.
彭安玉 《唯实》2013,(2):84-87
有了国家,就有了官吏;有了官吏,就有了"清官"与"贪官"之别。在中国历史上,"清官"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的戏剧和小说中,但在二十四史中,为"循吏"、"良吏"、"能吏"立传者,不在少数,这些循吏、良吏、能吏也就是后来通称的清官。  相似文献   

11.
刘兴雨 《唯实》2007,(1):95-95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老百姓都素怀一种深厚的清官情结。对清官期望之,颂扬之,树碑立传,顶礼膜拜。从史书到文艺作品莫不如此。清官者,能执法为公,执政为民者也。而遗憾的是偏偏人愿难遂,似乎历代清官非常寥寥。家喻户晓者除包公而外实在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2.
为官清廉在古代自然是首要一条,但仅仅是清廉,而不作为,不能干,不思考,不担责,不正直,不道德,是不能称为"清官"的。在宋元的戏曲和小说中,"清官"这个概念频频出现。但我国的清官却  相似文献   

13.
吴作明 《学习月刊》2014,(15):17-17
某日闲聊,有人说:“如今,为官不贪不占不干,也算是好官了”。笔者不敢苟同。也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为官标准太低了,“官念”太落后了,应予纠正。为官不贪不占是党和人民的起码要求和为官的基本标准,不贪不占顶多算是个清官,不能算是一个好官。  相似文献   

14.
古代思想家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指出了掌权者应怎样为官、用权、做事。 一、清——清清白白为官。这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自古以来,清官都具有廉和公的特点。 领导干部清白为官,廉是根本。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  相似文献   

15.
戒贪篇     
戒贪篇吴正中(其一)公则生明,诚则抚众;勤可兴业,俭可养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多占曰"贪",受贿曰"污"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人贵廉洁,人贱贪污;为民官者,切切记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官只是一时一地,做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为官须先“德”而后“得”邹治业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德"、"得"二字虽然音同,但...  相似文献   

17.
做人与做官     
社会在发展,但人们评判好人好官、人品官品的基本标准没有改变。常说的堂堂正正做人,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正直勇敢,与人为善,有高尚的品德;清清白白为官,就是为官要清政廉洁,勤政为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良好的官德。古人云:“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因此,高尚的人品与官德是做人做官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8.
"清廉乃为官之本,节俭乃做人之基。我坚守清苦的日子,并不是想追求名声,而是立志自修"。裴侠,字嵩和,南北朝时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临猗一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具风采的清官廉吏。他一生公正刚直,清廉俭朴,一心为公,深得百姓爱戴,享有"独立使君"之美誉,北周文帝对他赞赏有加。  相似文献   

19.
赵增  章洗 《奋斗》2004,(7):43-44
“勤政爱民乃为官之本,清廉敬业是做官之道”,这是,王运义从政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20.
为官贵在“实”俞锋世人常叹做人难。难在何处?我理解大概唯在“实”上。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不失为一个高尚的人。做人难,做官尤难。老老实实做官,实实在在为政,脚踏实地做事,是对做官的起码要求。要说官要有“官德”,这“实”无疑是“官德”之核心。如何做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